基于学情分析的逆向教学设计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沈立能
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沈立能
长久以来,“学科本位”的备课模式制约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使教师逐步远离了社会的实际情境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其间不乏有学者指出:“四阶段过于注重形式,容易流于机械和呆板,理论与实践易于脱节”。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有必要建构切实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充分预设,教学目标的层进框架
根据已有研究,确定教学目标的角度大约有“文体”“编者”“教材”。在重新审视“学情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性后,我们不得不陷入“教学环节过多”的窘境,拘于形式而表面丰富的教学目标的背后是实际教学的消失。因此,本章需引入“层进式设计”的概念。
(一)层进式设计框架
受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影响,我认为“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而集中的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是尽可能一致的、精当的,而不是五花八门的”。
“层进式”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表现出明显的“分层”和“递进”倾向。第一,在充分留给学生自学,生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课时设计中的主要教学环节不宜太多。第二,各个教学环节应是充分预设下的巧妙关联,其逻辑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环环相扣,其外部表现为课堂节奏的先松后紧,其文本表现为情感主旨的愈发清晰。第三,各教学环节其内部都应一致指向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并在层级设计的叠加下层层深入,最终达到由面到点的理想状态。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
第一,把握学生困惑。
李海林教授认为,当学生面对文本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读不懂”“不喜欢”。王荣生教授则辨析出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两条通路“语文经验(阅读能力)”“生活经验(百科知识)”。据此可知,在无需前知识补充的情况下,只有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困惑”上的教学,教学才真正地具有针对性。
第二,立足文本特点。
孙绍振教授指出,文学艺术源于“诗人的情感特征与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因此,我们应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从文本表层的“意向群落”入手,进一步探求其内隐的“情志脉络”,还原出作者的“情感逻辑”,甚至在“形式规范”的角度进行对比,开展群文教学。
二、先学后教,教学内容的即时生成
在根据“文体”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后,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提问并“因势利导”以测定真实的学情,再根据过程性的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期间则需要通过教师运用“关联机制”,将各个教学版块联结在一起。
(一)教学内容的生成策略
第一,因势利导。
提问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作用,能使学生的理解与其阅读对象之间的矛盾充分暴露,因此构建以“提问”为核心的监测机制是有必要的。提问是诊断学情的关键,在这之后,教师的理答更蕴含了无穷的教学智慧。
理答时,最关键的是运用“因势利导”策略,真正倾听学生的发言,追求课堂的丰富而不是规范。第一,敢于将学生的错误视作教学资源;第二,创设促进学生尽情表达的语境,对发言的同学予以必要的尊重,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适时地提供转换的支架,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
第二,关联机制。
一味发散的课堂教学状态往往会失去教学的价值,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教学预设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注入课堂,更巧妙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需要总结学生回答的上位概念,经过提炼而内涵增加的“关键词”,无疑可以更准确地创生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把握课堂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生成,以《水》为例
在这里,我以特级教师管建刚的《水》的教学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师:请大家寻找,哪些句子让你感觉到时间慢下来了,一瞬间被拉长了?请画下来。
生: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滑过了……滑过了……
师:这句话怎么就能让时间慢下来呢?
生:写了好几个水滑过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部位。
生: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七个。
师:哦,滑过了身上的七个部位,作文里的时间,可以这样慢下来的,一起读。
不难发现,在本教学实录片段中,管建刚老师首先对学生的回答“写了好几个水滑过的地方。”进行了“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的内容后,管老师顺势出示了教学的支架:“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部位”,至此,学生对写作中拉长时间的技巧的初步印象形成。之后,管老师迅速调转箭头:“哦,滑过了身上的七个部位,作文里的时间,可以这样慢下来的,一起读”,从文本的言语内容转向言语形式,层层递进,关联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开启读写迁移的训练。
三、充分表达,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
在教学实施环节,我将具有代表性的,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教学方法做了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层面不具有通约性,“教学方法”背后的“教学理念”才是值得考量的对象,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视域下会有不同的价值。
(一)拟标题法,以《中国石拱桥》为例
特级教师宁鸿彬从拓宽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角度,将拟标题法的形式总结为“前添加”“后添加”“中添加”“副标题”“改标题”“另拟标题” “选解标题”六种。本文以宁老师的《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予以简单说明。
师:下面,我们读课文。读完后,请大家在课文标题的前面添上一些修饰性词语。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写出这是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发言时,请引用课文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添加。
生:成就辉煌的中国石拱桥。
生: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
师:这个说法比较全面。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久”“坚”“美”。
运用“拟标题法”的关键在于基于文本添加修饰语,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能够准确地反映其学习起点与关注的重心。“拟标题法”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运用“关联机制”,总结提炼学生的回答,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写批注法,以《九寨沟》为例
“写批注法”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外显化的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果,这里以孙领军老师《九寨沟》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
教学环节一:初步感知
扫除障碍——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思考感悟——画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写的句子;
教学环节二:交流讨论
鉴赏评论——从表达手法方面对画下的句子进行欣赏,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本课例中,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环节一中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浸润式感知后,孙老师筛选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第2 课时围绕核心问题进一步挖掘。孙老师一共设计了三次批注,其要求不断提高,由浅入深,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以“学情分析”的视角,通过“逆向教学设计”的模式,践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确定学生“需要什么”,组织学生充分自学,敢于放手让学生去体味文本。其次,在创生教学内容时,要运用“因势利导”策略,对发言的同学予以必要的尊重,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教师要敢于将学生的错误视作教学资源,并适时地提供转换的支架,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最后,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基于激发学生“表达”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