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思考
2021-12-01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邱招英
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邱招英
众所周知,生活实践是学科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各类知识运用与服务的目标。生活同学习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来培养小学生良好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加强他们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环境。
一、导入生活素材,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种多样的素材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抽象内容。生活素材的融合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导入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思想,任课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与时俱进,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挖掘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使得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生活原型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内容。生活素材的有机融合也可以实现小学生对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强化自身的学习自信,对于全面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例如,在学习到“圆的周长”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首先,复习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有趣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然后延伸到圆形周长的计算。其次,教师根据课堂的小组安排,通过组内讨论用某个方法测量出铁环物体的周长并进行验算。之后,教师总结不同小组的验证方法,并根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铁环的大小和对应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圆的周长跟哪些条件有关系?最后一步,还需要进行检验和复习,通过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还原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建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加强小学生在环境氛围辅助下的知识理解,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明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呈现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小学生深入分析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抽象性,这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生活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实现困难问题的简易化,推动小学生学习掌握。
例如,在学习到“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展示生活情境,结合超市中常见的货物架商品标签的情境,让学生们认识每个货物下面对应的商品价格,通过这样更加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们产生熟悉感,这样可以有效削弱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陌生感,避免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在学习小数时,教师可以挑选几个价格是小数的商品,比如,文具盒的价格是13.90 元,果冻的价格是4.99 元一个,苹果的价格是3.50 元一斤等,教师可以单独将这些小数拿出来,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讨论这些数字的含义,由此引入正题。教师可以用这些数字加强小学生对小数点内涵的理解,清晰认识移动小数点带来的影响变化。
三、开展生活实践,丰富小学高年级数学活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或者是结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采用生活实践可以化口头理解为实践体验,促进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要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实践利用所学内容,达到全面认识与理解的目标。以生活作为课堂,事事留心,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生活实践中的情况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根据以往经验来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模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比如,课桌、教材等,首先让学生量一量课数学教材的边长,然后进行求和计算,同样的方法进行铅笔盒、课桌等物体表面长度的计算。然后,在有了初步的实践和认识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计算出的课桌长度和教材长度的方法,自己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完成长方形图形周长认识之后,再实践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例如,弧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可以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方法。
四、设计生活作业,加强小学高年级数学运算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布置适当的生活实践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作业的布置方面,停留在传统的书面作业上,并没有涉及到实践作业,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到一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注重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发挥作业的价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帮学生设计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放学后从家里寻找圆形的物体,例如,圆桌、圆凳、盘子、镜子、脸盆等,测量出它们的直径,并且根据课堂上学过的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算出圆的面积,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还可以自主利用这一方法进行其他数学内容的学习,比如,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等内容,以此类推,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的数学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数学作业,减少数学学习的枯燥感,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完成实践作业本身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常识,符合当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注重生活思维,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意识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及学生需要,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思考,多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他们为数不多的生活经验,真正投入到学习实践当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去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时,在课程结束之际,教师可以引申一下,帮助学生们拓展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提问学生这两个三角的内角和是多少,让学生进行回答,其次,在学生答对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将两个小三角拼成大三角,它的内角和度数将是多少?答案是仍然是180 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画两个度数完全相等,但是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提问学生: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吗?答案是相等。在这样的连续提问下,学生不断地变换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内核,学习到数学学习的方法,真正掌握到“无论是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和“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相等”的知识。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们要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利用生活素材导入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