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主体的高中语文情境任务设计实践

2021-12-01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0期
关键词:短句变形记创设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高 华

在传统的去情境化教学中,知识一般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是直接接受现成的结论,缺少中间环节,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没有连接起来,因而,知识被抽象化、简单化了。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固化,学习中作为“人”的这一主体的潜能就没有激发出来,能力提升更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其弊端在教学中日益显现。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维法”中指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模拟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学习内容较为容易被理解、内化。在学习“主体”和知识“主体”的共同作用下,教学能更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其关键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依“标”设境引任务

情境创设必须有意义。有意义是指情境创设需要凸显学习重点、紧扣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特点,这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再完美的情景创设,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也不是学习语文的依托。

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作品情感的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需付诸文字,但囿于文字的局限,感情必然会消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虚词在语音上弥补。在语音上,虚词都是比较响亮的“洪音”。而这样的“洪音”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因此,语气词就承载着作者情感、态度以及文章气韵等语用层面的含义。此外,语言句式中的短句,由于短促有力,其作用可使文章感情回环往复,增强语句的句势。我在《葡萄月令》的教学中,抓住文本这一特点,基于学习过的“因声求气”单元,以此设境,引出该文学习内容与解决问题路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我对于国家,尽心了啊。(《寡人之于国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我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如今我老了,无能为力啊。(《烛之武退秦师》)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说话人溢于言表的满足、得意之情和不满、牢骚是通过语气词的运用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的。换言之,通过语气词,可以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本文的语言教学点除了语气之外,还有大量简短句式的重要表现力,《葡萄月令》文章中大量使用短句,会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感情。因此,通过已学内容的情境回顾,引导学生把握其特点和内涵。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到了就拨开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躺下,躺下就做梦……睡醒就起来,起来就返回。(《始得西山宴游记》)

在该段文字中,作者正是通过大量的短句表达游览他山时的无趣、无聊,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短句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气词和大量的短句,较好指引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思考的路径。

二、贯穿学习中心,促“能”设境升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与评价建议等诸多方面对课程内容、交际情境、阅读情境等角度做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综合,其重要体现在贯穿于一个教学内容的始终,并以此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再一次明确,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综合的、贯穿于课堂始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学习内容和实践的一体化。此时,情境的作用就是整合学生经验和学科逻辑,有效利用“大学科”的积累与体验,将“大学科”下的学科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与迁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科素养。此外,高中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突出,语文教学要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需要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重整,重建知识产生的情境,而且该情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应贯穿于该目标教学的始终。此时的情境创设,是站在课程的视角去理解“情境”,从教学环节走向整体的、综合化的学习任务设计、任务驱动的情境。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教学中,我们的常规做法是以对《促进》的基本理解为前提,在比较中来理解其“变形”“异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本无可厚非,我们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途径?江苏宜兴中学邵然老师为《变形记》设计的教学情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这种综合性、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情境由一系列驱动情境组成:

为纪念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某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现在请你结合自我的解读,参与到《变形记》的封面设计中,为即将出版的《变形记》提出封面设计的建言。

要素1:封面设计要考虑的元素有哪些?图案、色彩。

——定活动内容,调学科积累

要素2:请结合文本内容,为《变形记》绘制心中的图案(元素),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定小说基调,着我之色彩

要素3:请你结合《变形记》的内容,说说你心中认可的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探文本深度,绘我之图案

要素4:写腰封文案,

——深度理解,评我之文字

要素5:如果要为《变形记》腰封写一个文案,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推荐本书,你们小组决定写什么?

——整合迁移,升综合素养

这样,通过我们课堂主题化的任务情境设计,大家对卡夫卡《变形记》的封面设计发表了很多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见解,请大家课后把自己的见解用书信的形式反馈给出版社。

这样的情境设计,采用一个导演的角度,选择全知视角,创设了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大情境”,也选择了作为老师掌控课堂一个角度。这是老师带领学生全面解读文本做出的最佳选择,也正是通过设置这样的“大情境”,教师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累,引导了课堂生成,形成了学生在艺术修养下的人文素养。

三、发展学生主体 ,因“人”设境促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新课程标准下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以往教学中的“导入”,不只是教学处理中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是营造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这里所谓的“真实”,是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自我成长进行紧密的关联,是基于对学习个体这一主体的促进意义。学生只有将学习过程与与外界交互、思维碰撞,才能体现学习在个人长远发展方面的奠基作用。

鉴于此,教师可以采取读群文的方式整合学习资源,通过创设“任务群”情境的方式,给予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学习一组文章,提升学生的主体思想。

如我们在学生阅读《人是什么》《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人生的境界》《我为什么而活着》等文本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结构思路,辨析中外哲学家对于人生意义、人生境界、自我认知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情境:

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可是还是活出了平庸的一生,你能说说你对此的基本态度吗?但是,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探索从未因此而止步,正如“删除我人生中的任何一段经历,我将不能成为我自己”,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因为,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在阅读相关经典文本后,对中外大家的思辨进行比较、分析及质疑,思考人生意义,辨析人生境界,认识自我,找寻提升自我的路径,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此情境下,不再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不再是仅限于学科素养,而是在学生完成梳理名人对人生意义的论述的基础上,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人生的本质,为人生境界定位,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较好完成对抽象“人生”的把握,这是对人的思想发展的整体把握。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情境设计,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最大限度促进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短句变形记创设
创设未来
变形记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短句(主语+谓语)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小虾弯弯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