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

2021-12-01龚丽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程思政

龚丽娜

(湖北开放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课程思政与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由此,课程思政正式成为高校育人任务中的重要角色。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的简单泛化,而是一种全新的育人观与课程观,是思政教育对专业课程的渗透,是思政教育借助专业课程显现,从而实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承载思政教育。概言之,课程思政其实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理念辐射到各专业课程中,在育人问题上促使全部课程同心同力同向同行。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辐射效应”,即习总书记说的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它既在理论上支撑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在实践层面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1]

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多有探讨。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余江涛认为要以育人维度来观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2];肖香龙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发挥课程思政在德行、人文素养以及价值引领层面的魅力[3];裴晨晨主张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4]。对于课程思政的价值,王立新论述有益于聚焦育人的价值本源,体现符合目的性、规律性及必然性的要求[5]。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邱伟光强调需顶层设计,加大理论探讨与教材建设[6];李雪萍指出“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需要突出教师的关键角色,重视制度建设[7]。在课程思政的实施环节,李国娟认为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8]

相关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有一定研究积淀。周晓慧探讨从“教育会计做人”“教育会计做事”“启迪会计思想”“弘扬会计文化”和“激发会计创新”五个维度挖掘会计专业课程所蕴含的隐形教育资源,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9]。蔡飞君多角度分析会计专业课和思政课割裂、师生思政素养以及思政教育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探析师生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思政平台拓展等解决路径[10]。郭橙提出做好教学规划、挖掘教学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和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等。[1]

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面,何芳玲[11]、黄玲[12]、张晓磊[13]、滕丽娜[14]以及李双双[15]等都有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探索与实践。

可以看出,学术界对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是还存在不少缺憾。一是理论研究成果不够丰硕,二是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样本数量较少且覆盖面窄,总体还欠深入,远未形成全国范围群起而动的局面。故而一方面需要更多高校、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另一方面亟须全面深入的理论总结,为新时代涵盖财会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的研究意义

高等教育需要牢记“对国家负责”的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一战略举措,有力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已然成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必要之途。

近些年来,财务造假、失德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对全社会资源配置、规范交易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财会从业者面临着职业诚信质疑和职业信任危机。财会专业特殊性使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财会人员面对利益诱惑和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抉择时,助其摆脱诱惑,将其推往正确方向的力量就是从业人员内心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做遵纪守法的从业者、诚实守信职业人的价值观念在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时期逐步奠定。高校是培育财会从业人员的主阵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是“对国家负责”的具体化行动。有效实施路径的研究是打开财会专业育人全新生态之门的钥匙,有效实施路径的实践能够造就“对国家负责”财会专业价值教育的基本范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探索的核心,在于将丰富的思政要素融入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促使教师处理好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学成效,使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更全面、更立体,以实现“全员、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

三、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现实问题与有效实施路径

当前财会类专业积极通过课程思政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经过数年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度不高。由于实施者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识偏差,导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平行线”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简单拼接。有人把课程思政片面理解为“40+5”,40分钟财会专业课程内容传授,而余下5分钟用于思政教育。如此简化、拼接化操作,不仅会顾“思政”之此失“专业”之彼,而且会因生硬嵌入课堂教学,以及与思政课程内容重复,引发学生抗拒,难以达到课程思政效果。

其二,课程思政目标模糊。课程思政是个新生事物,各层级目标定位仍在逐步探索之中,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课堂思政教学目标等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尚未确立。

其三,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单薄。课程思政实施主体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越高,学生获得感越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越好。但是,现阶段不论是专业教师个人素质,还是专业教师团队力量,都难以满足思政辐射课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隐于课程的高要求。主因是课程思政全面推行时间较短,部分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还囿于原有的认知与教学能力层面,同时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力量单薄,从而造成实施主体现状制约课程思政发展的局面。

其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有些专业课教师没有真正认识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简单认为岗位职责是财会知识传授与实操技能培养,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的工作任务,对课程思政消极观望被动参与,如此片面的认知直接导致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单一。

其五,课程思政考评不到位。采用量化指标进行教学效果测评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主流考评方式。尽管诸多高校财会专业不同程度进行了课堂教学考评方式改革,但是课程思政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还在路上,难免落入课程思政缺乏成效检验的尴尬境地。

为了规避上述误区,尽快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同效应,开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现阶段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亟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开深入探索与实践。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倚重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主力军”“主战场”及“主渠道”的关键作用。以“大思政”课程思政观为主旨,明晰课程思政层级目标体系,以实施主体的多元与突破为推手,以创立课程思政素材库为平台,建立课程思政的科学评价标准,构建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体系,进而构建有效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首先,树立全新的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理念。教师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在智能科技当道的时代,对未来财会从业人员挺拔灵魂的塑造和理性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财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而作为合格的财会从业人员,其承载着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灵魂是无法被替代的。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把挺拔灵魂的塑造和理性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把财会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形成“大思政”财会专业课程思政观。

其次,财会类专业课思政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维度。由财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目标确立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进一步延展为层层递进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制订专业思政大目标、分解不同课程思政子目标以及课堂思政教学实施小目标,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实现依赖于专业课程的集知识、能力与思政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而思政目标是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多重显效[16]。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既要支撑“大思政”课程思政观的实现,还要引领专业思政大目标、课程思政子目标以及课堂思政教学实施小目标逐一达成。

第三,财会类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相互契合。财会专业教育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知识与理论,创建丰富的思政素材库,汇聚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文化意识、人文精神等特别是与财会专业紧密关联的思政要素,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更全面、更立体,有力支撑教师妥善处理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三者的关系,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学成效,所有专业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融入思政元素,践行全过程育人。财会类专业教师要准确把握思政内容切入的节点与频率、途径与技巧。高超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是将思政内容自然、平滑地嵌入专业内容之中;课程思政实施设计注意切入节点和切入频率,采用潜伏式的隐蔽传播途径,做到财会专业内容与思政要素自然衔接、顺滑过渡,促使学生“三观”理念的自然契合,课程思政效果“水到渠成”。通过思政元素无声渗透专业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加速课程思政内容与财会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与无缝对接,促使专业课程教学由“平面教学”向“立体教育”转变。

第四,以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突破为推手,激励教师主动性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目前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师大多各自为政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亟须整合与指导。创建丰富的财会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库需组建多人协作的教学团队,将专业课、思政课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师组成互联互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增强实施主体的综合实力。突破实施主体知识能力的单一层面,实现财会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多元整合,实现话语体系融合及“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双重角色的转换。

最后,建立检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指标及标准体系。如果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中“一维线条”是专业知识获取的考核,“二维平面”是专业知识获取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那么创新式“多维立体”课程思政教学考评则是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与精神塑造的综合考量。为了促使“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落细,实施成效检验中需要适度增加课程思政效果的测量指标和权重,从课程思政目标制定、思政内容选择、思政内容融入方法、学生对课程思政获得感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价[16],特别是与将财会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思政知识点考核纳入课程考核。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学探索,其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因为专业特殊性,新时代对财会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财会人才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需要从树立正确课程思政观入手,以“大思政”观确立财会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紧扣课程思政总目标,实现专业思政大目标、专业课程思政子目标与课堂思政教学实施小目标层层衔接与递进;以实施主体的多元与突破为推手,力求突破教师原有知识能力单一层面,实现教学知识整合,适应双重角色转换;挖掘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政素材库,对思政元素无声渗透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加速课程思政内容与财会类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与无缝对接;创立课程思政的科学评价标准,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实施考核评价纳入课程考核,通过考评指标的“信号灯”导向作用,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外驱力,与学生对综合职业素质自我养成的内驱力内外融合,有效助推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入进行与效果提升。

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是培育财会人才的重大工程,任重道远。在实施过程中唯有将目标引领、师资养成、素材挖掘、教学设计以及成效评价等环环相扣,才能达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交融之境,真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进而实现财会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趋势探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