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30周敏文西尚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1期
关键词:师德青年教师院校

周敏 文西 尚静

[摘           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既是一线教学人员,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其自身能力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近年来,由于教育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内部青年教师占比显著提高,如何有效培养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成为无数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以青年教师培养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系统阐述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延伸探究进一步优化培养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228-02

一、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情况

(一)“重技巧,轻师德”的培训格局

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要稳扎稳打,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够贪功冒进,不能够急功近利,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出于想要早日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片面注重教学技巧的灌输和讲解,对于至关重要的师德培养则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重视程度。但教师所承担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具有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职责,更有教导学生做“人”的职责,教学技巧只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却无法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只有教师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举止温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之下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1]。

同时,当代青年教师对师德培养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认识,一方面由于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一切教学活动向着考试内容看齐,在青年教师内心传播了教育功利化思想,容易使得青年教师仅仅将“教师”看作一份获取酬劳的“职业”,并不会为其倾注太多的心血、太多的精力,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上升,青年教师作为年轻群体中的一员,是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主力军”,而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平台,对于各种文化思潮兼容并蓄、来者不拒,在促使互联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容纳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对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影响。

(二)培养机制缺乏针对性,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能力的提高

在新时代来临之际,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进入空前繁荣阶段,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从外界汲取营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够保障自身教学能力始终处于第一序列。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院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并没有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作出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培训,普遍是对前沿教学方法的解读、对教龄长的教师来说,本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做基础,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而对青年教师而言,教学经验和常规教学方式的缺乏,导致青年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摸不着头脑,不仅只能够触摸到新型教学方法的表面,还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方法的对立而陷入困惑中,不能够将其从更高的角度统一起来。

当代青年教师是生活在信息海洋之中,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彼此之间的差异性更大,也存在不同的培训需求,如果使用“一刀切”的統一化培训模式,一方面无法贴合青年教师的根本需求,培训质量堪忧;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耗费青年教师的学习时间,降低速率。

(三)“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困境

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来说,在高等院校接受的是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及教学活动并无深入研究,缺乏教学实践经历,不能快速将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故而,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培训内容应当更加偏向于阐述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但是在高职院校具体培训过程中,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培训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比较大,实践教学占比较少,使得培训内容不能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不符合青年教师的本质培训需求,青年教师无法在此过程中获得较大的能力突破,培训效果不突出[2]。

(四)培训评价机制尚未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

无论对任何工作来说,评价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完善的培训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标明最低培训标准,避免教师产生懈怠情绪,敷衍对待培训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通过培训,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教育活动中。但是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来说,上层管理人员过多地将注意力投入到培训内容优化上,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对于青年教师自制力抱有过高的期望,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不认真对待培训活动,不仅耗费了自身的时间,也浪费了高职院校宝贵的培训资源。

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成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师德培训的重视程度

师德培训立足于青年教师的思想领域,并不仅仅是让青年教师将师德培训内容简单地记忆在脑海之中,更需要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如此,青年教师才能将师德贯彻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中。在此前提下,首先,应当塑造一个正能量取向的培训环境,事实证明,人是一种社交生物,在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在培训课堂中张贴“师德”标语;其次,可以以“师德”为主题开展辩论比赛和演讲比赛。一方面比赛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出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德学习中,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编写辩论稿件及演讲稿件的过程,也是对内心审问的过程,能够有效强化青年教师对所想内容的感悟,同时,在听取他人观点时,实现思维互补,从更多的角度去体会师德、了解师德[3]。

(二)巩固教学基础,提高教学应用能力

青年教师培训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果,就必须要尽最大可能贴合学习需求,对青年教师来说,培训内容应当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除了统一化培训学习之外,还可以让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以优带新、“一对一”结对子,让青年教师跟随带教教师学习,观摩带教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此积攒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还可以将带教教师授课过程记录下来,在空闲时间反复提炼学习,最大限度汲取其中的养分。除此之外,在“一对一”模式之中,一位带教教师只对一位青年教师负责,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年教师的本质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补足教学短板。

(三)进一步健全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培训内动力

如果培训活动过多地依赖于青年教师自觉,必然无法保障其持久高效参与培训活动,热情会被消磨,学习动力会衰退,整体教学质量无法实现大幅度突破,只有极少数自制力极强的青年教师,才能够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跃迁。只有依赖于制度上的保障,才能够保障青年教师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够保障全体青年教师能力素养的稳定提高。

首先,应当建立分级激励机制,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青年教师只能够模糊地感受到自身的提高,但并不明显,不能够给青年教師带来正向反馈体验,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就会逐渐麻木,对培训活动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显著下降,只有将培训过程进一步细分,并在每一过程中设立奖励,才能够为青年教师源源不断地注入学习动力;其次,应当将培训评价机制和晋升机制挂钩,对青年教师来说,相比较于一时的资金奖励,更加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此,不仅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上升通道,提高青年教师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培训热情[4]。

三、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更是学生生活上、思想上的引路人,只有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才能够从源头上保障教学质量,进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成果。但是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践中,由于尚未抵达成熟阶段,还处于不断摸索探究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瑕疵和不足之处,导致青年教师能力素养发展不均衡,并集中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内容,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才能够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季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才智,2018(36):163.

[2]徐佳,田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审视及培养对策研究[J].江西化工,2019(5):119-121.

[3]袁明慧,武永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71-73.

[4]沈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S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8):160-16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师德青年教师院校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致良知与师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