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2021-11-30张兴华韦生键

教育家 2021年43期
关键词:师傅工厂技能

张兴华 韦生键

2009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将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设定为“汽车产业功能区”;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成都经开区为“国家级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此,成都经开区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格局。2020年,区域内有汽车整车厂14家,汽车制造业产值1507.5亿元,并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2011年,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龙泉驿区(经开区)政府合并区内2所公办中职学校成立了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成立之初,开设专业重复度高、设备设施陈旧且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且质量不高,与区域经济匹配度极低,社会声誉差。学校从2011年开始全面改革,通过“双链共振 融合发展 三域互动 进阶入岗”一套组合拳来进行人才培养系列改革。通过10年努力,成为当地离不开、企业评价好、社会赞誉优、家长认可、同行羡慕的优质学校,在队伍建设、技能大赛、高质量就业、职教高考等方面都取得了领先全省的业绩。

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链,双链共振,打造汽车产业“人才超市”

学校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及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改革,建立了与产业链同频共振的专业链,并构建专业标准体系打造汽车产业“人才超市”。

构建与汽车产业链和谐共振的专业链。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可以分为三段,即上游段——零部件加工生产;中游段——汽車设计、装配生产;下游段——汽车市场、营销、维修保养、汽车金融服务等。学校新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与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共同对接产业链上游段。改造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新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对接产业中游段。新建新能源汽车运用专业,与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对接汽车下游段。

改造老旧专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职业学校进行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是适应产业与行业的需求变化。学校以主动的态度发现变化、研究变化和适应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专业改造的基本内容包含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教育教学内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编制场地建设规划、建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六个方面。以搭建人才培养体系为起点,以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为后期工作,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

专业改造包括调研行业企业、研究政策法规及规划、精准专业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岗位群定位、精确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体系、联合建设双师团队、联合建设课程,校企共建虚实训练场所、共制教学评价体系,共编人才培养方案、共育人才、共同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多元需求,融合发展,创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学习系统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础的个人化学习和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的过程化学习的深度融合。

学校整合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国内外视野的理论研究解析现代学徒制内涵与外延,然后与传统育人模式相结合,以“教学工厂”为载体,创造性地形成了校内学徒制、混合学徒制和校外学徒制三种类型,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精选汽车产业链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校内“教学工厂”,学校与区域内大型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18个校外“教学工厂”。

校内学徒制主要面向热爱不同职业选择的学生,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以培养技能高手为目的设计教学目标;以校内教学工厂为学徒车间,以企业技能大师领衔教学团队,个个集教师、师傅、教练身份三合一,课堂学习、实训练习、生产劳动三堂并举。精确度量尺寸,培养工匠精工细作精神;精准评价行为,培育学生规矩做事诚实做人的素养,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参赛能力,奠定学生就“好业”的基础。

混合学徒制主要面向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教学在两类教学工厂交替进行。前1—1.5年在校内教学工厂,双师型教师既是师傅也是导师,强化训练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夯实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后1.5—2年在校外教学工厂,以企业骨干为师傅,进行跟岗实习,间插校内学习和生产实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生产能力,搭建学生上升双通道,既能就读高职,也可企业就业。

校外学徒制以培养初、中级工人为目标,以校外教学工厂为育人主阵地。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教师是讲师,教授专业基础理论;企业骨干为师傅,传授生产技能,形成实际岗位所需的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校企双方在教学、生产、培训的三域互动,共建合作文化

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在教学、生产、培训三个领域良性互动,共同为达成合作目标而努力,共建合作文化。

在教学领域的互动,是指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评价等。企业派遣业务骨干指导教学工厂建设以及担任校内教学工厂师傅,指导学徒学习。

在生产领域的互动,是指企业发布生产任务到学校,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解析产品加工工艺、编制工艺流程、示范或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学校派遣骨干教师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技改。

在培训领域的互动,是指企业向学校教师讲解技术窍要,技术标准,展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教师帮助或独立开发企业培训课程或资源包;学校承接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任务并合作开展培训工作;企业还为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场地、课程及师资。

遵循规律培养产业人才,模块教学,进阶入岗

学校在“教学工厂”中引入真实生产任务,开展跟单生产、来料加工、维修服务等工作,任务的真实性意味着学习的实用性,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生产实训中,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差异,结合不同类型的学徒制分段布置任务,搭建成长阶梯,模块化教学,促进技能形成,实现进阶入岗。

校内学徒制的阶梯是学生“跟着学”“自主学”“教人学”。即学生跟着老师和学长学习基础技能模块,锻炼综合技能模块,初步形成生产技能模块;在“师傅或教练”指导下,学生自主反复训练各项技能,提高生产能力;学生当“小师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回归理论,指导学弟、学妹学习。

混合学徒制的阶梯就是学生“学着做”“合作做”“自主做”。即学生分学段在两类“教学工厂”中跟着师傅学着做,按照技能分模块教学,夯实行业通用技能,具备职业特定技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研究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合作完成生产任务,形成一定的岗位能力;学生达到能自主研究工艺流程后,独立承担生产任务。

校外学徒制的阶梯是学生“看着做”“跟着做”“自主做”。即学生在认知实习中看师傅演示生产操作过程,听师傅讲解行业规范,感知企业文化,初步形成职业认知;学生跟岗实习,观摩师傅的操作,跟着师傅学习生产技术、作业流程,协助师傅完成生产任务,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形成更深入的职业认知;学生顶岗实习,把从学校和企业习得的生产技能进行内化,自主实践,独立从事生产,为成为一名合格员工奠定技术技能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申请,经评估后做动态调整,做到各取所需,因材施教。

通过这些工作,学校规模从2000多人上升为5000多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91.2%,汽车类大赛5年蝉联全省第一名,职教高考规模与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就业情况连续6年全省先进,成为一所受企业和家长欢迎的优质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师傅工厂技能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拼技能,享丰收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