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县中模式,走出“县中困境”

2021-11-30雷望红

教育家 2021年43期
关键词:省市生源师生

雷望红

县域高中曾经是我国县域范围内教育的高地,近年来大量县中却出现了发展困境。因师生流失严重、教师更新困难、教学质量下滑,群众对于县中的教育满意度下降,进一步导致师生流失和质量下滑,如此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为“县中塌陷”。

县中辉煌的原因

我国曾经涌现过很多著名的县中,在所在省市赢得了社会认可和群众口碑。县中曾经创造的辉煌,一方面与当时的教师分配制度和学生分配制度有关。从教师分配制度来看,在2000年及之前,县中教师队伍主要来自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由于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初中毕业之后就读师范院校相当于拿到了“铁饭碗”,而高中考大学的概率很低,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家务农或无业,很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为了尽早拿到铁饭碗,选择就读师范院校,后就分到县中教书。这些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底子好、水平高、负责任,形成了县中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学生分配制度来看,县中曾经严格执行学区制,即县域范围内的学生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城高中就读,而学生按照中考成绩分配到不同层次的高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县城最好的高中,因此县中所分配的主要是成绩优异、学习悟性高、学习习惯好的一批学生。优秀师生强强联合,形成县中发展的基本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与县中内部建立的一套符合学校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关。一是时间利用制度。县中学生缺乏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唯有依靠教师指导和自身努力,才能够在高考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县中会充分利用各种时间指导学生,包括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很多县中都是实行月假制,每个月放3-5天假,高三寒暑假推迟放假、提前开学,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

二是师生动员制度。县中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在高考竞争中突围,只能不断地“自我剥削”,即通过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让师生最大程度地投入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县中针对教师的动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情感动员,比如哪位老师生病了,校长会带头看望,哪位老师夫妻吵架了,校领导会介入调解,这种生活层面的关心,能够暖化教师心。另一种是制度动员,即针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同时在每次考试之后会对各班各科成绩进行排名,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年终绩效和奖励,在高考之后还会根据高考成绩发放高考奖。在学校的情感动员和制度动员之下,老师们不论是出于面子还是利益的考虑,都会积极努力工作。

县中针对学生的动员,一靠点燃学生的奋斗情绪,很多县中会要求学生在跑操时喊口号。这些口号都是一些励志口号,能够起到激励人心、点燃斗志的作用;二靠考试驱动。考试作为县中学生重要的时间分割点,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和仪式意义。学生根据考试节点能够有序安排和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根据考试结果进行自我诊断和查漏补缺。

县中陷入困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制度环境的变化,县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

县中优质师生力量的流失对学校发展冲击最大。这与几个方面的原因相关:一是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师生向城化倾向。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同层级的城市因政府财政能力和资源聚集程度存在差异,层级越高的城市,政府的财政能力越强,资源越丰富,发展机会越多,师生都愿意进入更高级别的城市享受优质的生活资源、工作资源和教育资源。同样,随着县中实行市场化教师分配制度,学校和大学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土气”的县城,更愿意进入“洋气”的大中城市,导致县中难以招聘到优秀的年轻教师。

二是省市超级中学和私立高中争抢生源。县中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其他学校对其师资生源的主动竞争,因省市中学和私立高中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因此采取了各种方式吸纳县中的优质生源和师资。

三是个别优质师生流失导致其他师生跟风流失。由于县中最初流失的是最为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其他学生看到最优秀的学生到其他学校就读,认为自己如果不跟着走就会落后。笔者在中部某县调研时发现,前几年该县每年初中毕业生600-700人,只能留下300多人在县中就读(全县仅一所普通高中),前100名会流失掉70-80人,他们分别到了省城及其周边县市的几所知名高中上学。

此外,县中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被“标签化”“污名化”的困局,以至于学校很多制度无法实施或实施受阻。比如,关于时间投入。县中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因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导致学生不得不主要依靠教师教育和个人努力,时间是他们最大的资本。但是,学生的时间投入和勤奋努力却被认为是“军事化教育”。对学生的情绪调动,原本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却被看成是“洗脑式教育”。同样,对教师的情感动员和经济激励被看成是“不规范的”“不合规的”。还有一些人对县中模式进行批判,导致县中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按照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运行规律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县中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师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学校内部发展制度的一体性也遭到破坏。

由于高考始终存在区域间和学校间的竞争,县中承受着“腹背受敌”的压力,一部分县中接受了现状而自我沦落。还有部分县中则“垂死挣扎” “自我压榨”,比如湖南的一所县中,因优质生源快速流失,对本校学生实行了“末尾淘汰制”,学校先按四轨制进行分班,再根据学生每学期的排名进行班级的调整,如果处于全班后5名,学生将被调整下次阶的班级,倒逼学生努力学习、强化竞争意识。可以说,对于县中的约束越多,县中压力越大,反而陷得越深。

事实上,吸走县中优质师资的省市高中和私立高中,压力并不比县中小,只是承受着另一重意义上的压力。一是教師压力,由于学校所招收的学生高手如云,教师自身也面临着来自学生的挑战,他们自身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客观来讲,学生倒逼教师进步不是坏事,但是教师因压力过大,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同样会影响到教师的创造性。二是学生压力,因学生之间处于强强竞争的状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不满意,学生都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同样会身心疲惫。某省城著名高中的一名学生曾向笔者倾诉,她在高中三年一点都不快乐,感觉到要窒息,没有值得信任的同学,没有真正的朋友,每天都在焦虑担心成绩掉落。

此外,那些进入省市中学或私立高中的学生,并不一定适应省市中学和私立高中的学习生活。一些进入到省市中学的学生,本是县域内最优秀的学生,但是进入这些学校之后只能成为普通学生,甚至很多农村学生无法跟上城市学生的节奏和条件,最终自我放弃。相反,县域范围内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若留在县中就读,学校通过安排优质的师资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同时可以依靠他们带动其他学生,既让自己成长了,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成长,同时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走出县中发展困境

县中要走出发展困境,首先要确保稳住生源,即要禁止跨地区招生,帮助县中能够留住优质生源,保证学生结构的稳定性和层次性。有了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后进学生不会流失,教师就有了教学的信心,家长就会对县中重新燃起希望。

其次,稳住、吸引并强化教师力量。县中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留不住、引不进教师。针对在编在岗教师,学校应当拥有一定的经济激励能力和手段,针对教师的工作状态进行奖励。针对大学毕业生,地方政府应当支持学校外出招聘,同时推动“人才引进”政策,着力解决教师安家落户的问题。尽管省城和市区的经济条件更好,但是压力也大,县城有县城的优势,可以通过特殊待遇吸引他们。此外,县中还要建立一套教师的培养机制,一是通过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帮助建立深厚的感情,稳定人心。

最后,给予县中发展的制度空间。县中的生源特点、教师特点、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都具有独特性,不能用符合省市高中的一套标准要求县中,更不能对县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标签化”甚至“污名化”,而是应该认识到县中发展制度的合理之处,同时给予制度空间允许县中进行自我探索,并对之加以鼓励和引导。

对于县域范围内的百姓而言,县中具有指示性和标志性的意义。如果县中继续深陷困境,县中塌陷的成本最终只能由百姓承担,即县中师生流失,百姓到高阶城市接受高成本的高中教育,县城也会出现塌陷的风险。因此,县中振兴,不仅是全县人民的希望,也是县城发展的希望。

猜你喜欢

省市生源师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中国省市名称重新设计(二)
跨省生源调控
麻辣师生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