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在助产专业人文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1-11-30顾垚朱桐梅纪忠红艾梅马荣华
顾垚 朱桐梅 纪忠红 艾梅 马荣华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情景剧在助产专业人文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高职助产专业学生129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3例及对照组96例,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与心理情景剧结合的形式教学。采用自然情况调查表及Nkongho教授编制的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进行调研。结果:试验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要高于对照组,在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中,人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耐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试验组学生对扮演病人体会被照顾的感受带来的关爱能力提高的认可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情景剧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思考、表达、表演等人文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心理情景剧;助产专业;人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060-02
心理情景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1年创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是指采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内心独白等形式,制造与现实相仿的场景,通过对情景的体验,使参与者与当事人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近年来,心理情景剧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大量研究表明,在产程中给予产妇细致、周到的照护,满足其精神需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降低手术风险。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进行了医学人文课程的改革,在此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对助产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临床助产技能的掌握,笔者尝试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助产心理学的教学中。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129例2018级助产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9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在19~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58±0.36岁;采用自然情况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对比未发现P<0.05的检验值,故组间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二)方法
助产心理学总课时28学时,选取正常孕产妇心理护理及异常孕产妇心理护理两部分内容作为心理情景剧实施模块。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试验组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基础心理学知识及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后,在孕产妇心理护理部分将传统教学中的案例讨论部分4学时改为心理情景剧教学。每个心理情景剧都包含准备、暖身、演出和分享四个阶段。方法如下:(1)准备阶段:心理情景剧理论介绍,让学生了解心理情景剧的原理、要素和过程,并通过课堂上的情景假设、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手段,让学生对心理情景剧有大致的了解。(2)暖身阶段:该阶段的一大任务是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与体悟,考虑到该阶段学生虽然系统学习过助产学专业知识,但仅有临床见习经历,为保证剧本接近现实,教师通过布置设定场景的病例初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一步讨论与编写剧本,并通过教学平台及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在剧本编写过程中与教师交流,教师及时予以指导,以使创作的剧本贴近现实,充分展现孕产妇及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3)演出阶段:以小组的形式选定演员,并进行现场表演。过程中,教师借助角色扮演、角色转换、替身、镜像等心理剧技术,以及辅角的协助演出,帮助扮演者能够学会应对相应的情景,领悟自己认知中的误区,形成新的态度或观点。本试验通过妊娠、分娩、产褥期各1例的心理情景剧表演,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单独完成创作、排演等内容,教师参与讨论。每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观看。(4)分享阶段:将所有的学生从情景剧场景中带回现实,并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反思,表达内心感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观察指标
课程开始前及课程结束后一周,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由学生自然情况调查表和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两部分构成,自然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民族、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情况等。人文关怀能力问卷采用Nkongho教授编制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該评价量表有3个维度,即耐心(10条,特点为耐性和韧性)、理解(14条,即对他人和自己及未知环境的了解程度)、勇气(13条,即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采用7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者,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发放问卷304份,回收问卷288份,回收率94.7%,对比前后问卷,剔除课前课后问卷不一致的人数,有效问卷共258份,129人次,有效率84.9%。
(四)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6.0系统,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二、结果
针对两组的问卷进行分析,一般资料调查显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前后,学生对开设有关关爱的护理哲理课程、参加帮助他人的社会性活动的认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试验组学生对扮演病人体会被照顾的感受带来的关爱能力提高的认可程度较对照组学生要高(P<0.05)。
人文关怀能力的问卷调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课程前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t值为0.441,P>0.05,两组基线一致,可予以比较。课程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试验组要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人文关怀能力在授课后较前明显提升,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中,人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耐心方面(P<0.05)。详见表1、表2。
三、讨论
(一)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本研究表明,我国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原因可能与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有关,因国内还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使得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基本相同,助产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人文教育。另外,助产服务中越来越强调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加强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及兴趣培养,寻求有力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情景剧在学生人文能力培养中起积极作用
目前助产专业的人文教育主要以护理伦理、护理美学、护理学导论、助产心理学等为主,课时总体偏少,多数学生认为开设人文修养类课程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非常有必要。本研究表明,将“真实的故事”引入课堂,融合叙事医学、临床情境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对助产专业的人文关怀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在心理情景剧的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思考、表达、表演等人文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研究过程中,真实的临床问题通过角色体验与表演的方式增强真实感,增加学生的体验度,但此类真实情景同样可能引发学生自身经历带来的心理问题,此类情况需教师及时处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剧本设置过程中,对于扮演者无法解决的问题,需及时予以讨论。分享阶段,是心理情景剧表演的重点,所有学生在此过程中表达想法,教师予以引导与鼓励。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人文关怀能力在授课后较前明显提升,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中,人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耐心方面(P<0.05)。这提示,心理情景剧的方式比案例讨论更能促使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本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在心理情景剧课程开展之前对通过扮演病人体会被照顾的感受选项的接受度为40%,课后提高到86.67%,这说明,学生认为心理情景剧能提高學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把握。增加情景剧创作和编写的过程,以达到人文素养包括文字运用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的目的,并通过心理情景剧表演提高此类能力的培养。出色的心理情景剧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助产任务。
四、小结
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是现阶段助产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有关助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心理情景剧的方式,融合叙事医学、临床情境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人文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人文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本研究仅限于我校生源,其研究结果的推广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少部分对心理情景剧表演反应不佳的学生,尚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治家.人文护理在待产、生产及产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S1):291-292.
[2]牛磊磊.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其教学[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20-23.
[3]刘晓黎,何国平,陈文俊,等.国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6(11):873-87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