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点题名文化发展探析

2021-11-30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0期
关键词:拙政园造景命名

王 瑶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07)

0 引言

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从园林开始出现便成为园林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先秦时期植物仅作为比兴寄托,到隋唐以植物为造景主题,随着园林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主要体现为景点题名、楹联匾额等形式。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景题的点题,直接反映造园主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本文通过对历代代表性园林中以植物命名的景点进行梳理,探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脉络。

1 各发展阶段代表性园林中以植物命名的景点梳理

有园林必有植物。在园林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时,植物便以人们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寓意开始登场。如《诗经》中《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即桑树、荷即荷花)和《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等。从先秦到清末各时期代表性园林中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所表1所示。

表1 各时期代表性园林植物景点梳理

通过观察各时期植物景点命名的特点可得,其具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其中,先秦、两汉景名较为原始,隋唐时出现转折,到宋时景名已与诗歌有对话,元明清的景名已发展成熟,具有丰富意境涵韵。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相契合。

2 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名称发展分析

通过历代代表性园林中植物景名的变化探析植物景点命名特点、种植形式及观赏焦点,以此梳理植物文化的发展脉络。

2.1 植物景点命名特点

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植物景点的名称基本上均以植物的名称直接命名景点,如西汉上林苑中的五柞宫,“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阴数亩”(《三辅黄图》);葡萄宫,据《史记·大宛列传》:“昔孝武帝伐大宛,采葡萄种之离宫。”细柳观,在昆明池的南面,因观的周围栽植大片柳树林而得名(《汉书·成地记》)。在此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处于生长期,造园活动及园林审美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造园要素中,建筑和地形处于主导地位,植物要素未得到重视。园林中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都以植物名称为景名,命名方式较为原始、朴实。

从隋唐开始,景点题名开始与诗歌发生对话,以王维的辋川别业为典型代表(见图1)。辋川别业每个景点都有裴迪和王维作诗歌咏,使景点与诗相得益彰。如华子岗,以松树为主的丛林植被披覆的山冈,裴迪诗云:“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茱萸片,生长着繁茂的山茱萸花的一片沼泽地,王维诗:“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还有木兰柴、宫槐陌、茱萸片、竹里馆等。但其景点题名仍较为朴实。

图1 辋川别业局部

到明清时期,植物景点题名不再满足于直白的诗意,而是更隐晦地赋予景点以丰富的意境。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该亭位于拙政园中部湖岛梅林之中。据《拙政园志稿》解释:雪香是从宋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的诗意启发而来,香雪是对梅花洁白的描绘;“云蔚”则直接引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交柯云蔚,霾天晦景”句,为茂盛之意。“雪香云蔚”正是对成林的梅花洁白茂盛的概括,成为该景的“点题”,使人观梅而感其洁、香,由梅之洁、香而联想主人比德之意。

综上可得,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名称的发展特点为:朴实→诗意→意境。而植物文化的发展也基于该特点为脉络。

2.2 植物种植方式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由园圃演化而来。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毛传:“园,所以树木也。”圃,《说文解字》:“种菜曰圃。”在园林生长期,植物并不占主导地位,也无专门的植物造景,仅供生产或观赏。如唐长安禁苑(三苑)有葡萄园、樱桃园。华清宫苑林区山麓分布若干以花卉、果木为主题的小园林兼生产基地,如芙蓉园、粉梅坛、看花台、石榴园、西瓜园、椒园等。通过这些景点的名称可看出,植物审美仅停留在观赏特性及使用功能上,所以植物栽植多是苗圃式。

从文人开始介入造园活动,其自然山水观深刻影响了园林中的植物的栽植方式。如宋艮岳:梅植万本的“梅岭”,在叠山石隙遍栽黄杨的“黄杨巘”,在山岗奇险处丛植丁香的“丁嶂”,以及万松岭、梅渚、芦渚等,在种植方式上,偏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不再是孤立地观赏植物本身,开始注重植物与环境结合。栽植方式由苗圃式转为山林式。

到明清时期,园林发展进入成熟期,全部转化为写意山水园。随着私家园林的兴盛及“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的影响,园林规模逐渐减小,园林营造追求精致和意境。植物造景同样抛弃原来粗放山林式,转而讲究诗化、意境的园林式栽植。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见图2),造景要素只有西府、垂丝、贴梗3株海棠和一丛绿竹及一堵粉墙,却表达出海棠“一枝气可压千林”而“姿色占春荣”的繁荣景象。

图2 拙政园海棠春坞

由植物景点题名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栽植方式为:苗圃式→山林式→园林式。

2.3 观赏焦点

植物作为造景要素之一,随着园林的发展对其审美的焦点随之变化。

从先秦到隋唐,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题名大都直接以植物名称命名,如西汉上林苑内长杨宫、五柞宫、棠梨宫、青梧观、细柳观,唐华清宫苑林区,芙蓉园、粉梅坛、石榴园、西瓜园、椒园等。这时期对植物的观赏主要集中在其外观上,审美比较粗糙。到宋朝对植物的审美开始深入,观赏焦点集中于外形特性,如江南园林后乐园“蟠翠”喻附近之古松,“雪香”喻古梅,“挹露”喻海棠。

到明清时期已开始注重植物的人格内涵,如拙政园得真亭,亭前隙地种植桧柏(圆柏)4株,园主便以其经霜不凋的坚强性格自勉,取左太冲《招隐》诗中名句“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命名此亭为“得真”,并悬“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对联于墙上。

由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题名可以窥探古人对植物的观赏焦点的变化:外观→特性→人格内涵。

3 结语

从园林中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题名可得,从先秦到魏晋,植物文化发展较为缓慢,植物审美仍处于较低水平。唐代为转折时期,植物造景开始讲究诗意,并注重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结合。由宋到明清,已开始注重比德思想,追求植物的人格内涵,造景讲究意境。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发展是相契合的。

猜你喜欢

拙政园造景命名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苏州—拙政园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书 画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