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30卞量
卞量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 济宁 27316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校作为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经济业务核算必须遵守新政府会计制度。
一、中小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概况
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给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原中小学执行的会计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以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但在实际运行中,单位的运行成本、资产质量、负债等情况无法准确、完整的反映。另外,以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繁杂、核算口径不一,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较低,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差。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最重大的变化是采用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它强化了财务会计的管理功能,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增加收入、费用核算要素,这种核算模式对于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模式已由单一的收支核算转变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核算模式,经济业务要在财务和预算会计同时进行处理,实行平行记账。为了确保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到位,中小学会计核算及其准备工作要更加科学、合理,对预算会计要素中的预算收入、支出要根据年初预算合理安排;财务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等要加强管理,反应真实价值。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要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明确划分,设置配套会计科目,确保科目设置的科学合理,便于有效实施中小学会计核算信息管理。
二、新会计制度下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意识及专业能力
新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也要求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意识及专业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工作中,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应对新会计制度挑战的能力与意愿。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是公办的公益性质单位,单位规模有限,加之多数校长为教师出身,旧的观念难以转变,错误地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录学校收支,没有对财务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忽视了新会计制度带来的现代财务管理对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部分中小学会计人员对新制度的执行与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会计核算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尤其新制度推出了平行记账的模式,由于财务人员不熟悉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工作中问题频出,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时有发生,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无法为单位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中小学财务人员应查找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改善措施,积极应对新制度的实施。中小学校领导层应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划分各个岗位职能和职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益。
(二)预算与预算会计衔接不足
预算是预算会计核算的前提与规范,预算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预算执行和调整的记录和监督,所以预算会计核算要与预算相衔接。预算的目的是规范单位的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监督。然而,中小学校往往忽视预算管理,甚至缺少科学的预算意识,预算编制工作不严谨、不准确,也缺少学校各个职能单位的有效参与,使得预算的编制缺少效益性和科学性。有些单位为了方便或其他目的,有意无意地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或管理制度,例如,对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不足额缴纳,对各项收费存在隐瞒、滞留、截留、坐支等违规违纪行为。没有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管理,管理者存在着钱只要拨付给自己,就可以随意花的思想,存在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对于各项支出无绩效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三)没有有效的资产与负债管理手段
资产与负债的管理在中小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学校的运行提供支持和便利,而且还是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前提保障,但长期以来,中小学的资产与负债的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登记、轻盘点,只重视添置与完善教学设备,而忽视了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造成资产负债账实不符,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加强资产与负债的管理,用会计核算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管理的欠缺,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应有作用。例如,很多中小学没有设立仓库部门,对于存货无法进行相应追踪、核算,学校购入的物品一律直接列作费用,这样即增加了当前的核算成本,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还有,很多中小学校对于债权债务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每年不对债权债务进行核对、清理,造成了单位债权债务的长期挂账,无法真实反映单位资产变动情况,极其容易造成单位资产流失。
三、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中小学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思想先进性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新政府会计制度较原会计制度相比变化巨大,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既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无法适应当前,应及时予以创新调整。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陡然增加,对于本来财务专业知识就捉襟见肘的中小学财务人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首先,中小学校的领导层应与时俱进,树立新时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财务促进管理,以管理监督财务。中小学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最新的法律、法规内容,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严格落实相关审批制度,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降低相关的法律风险。其次,中小学校财务人员要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积极参加各类新会计制度学习和培训的活动,及时全面的掌握新制度变化内容,积极地将新旧会计核算进行衔接、比较,尽力达到新制度下中小学会计核算的要求和标准。
(二)预算会计核算与预算互相衔接
中小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应充分遵循中小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需求,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客观要求下来开展。首先,中小学校应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人员以及执行机构,参与预算管理的成员要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明确预算管理的要点和职责,能够科学地有效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其次,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经济类别有针对性地选择预算编制方法,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保持灵活性,依据不同的情况,运用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础预算法等合适的方法。
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原施行的会计科目,适当对中小学校预算项目进行调整,编制适合教育部门要求的预算科目。为了充分适应公益类教育行业的特点,可将现行便利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通过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纳入新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来,并调整现行的不统一的预算项目,做到财务会计信息与预算信息保持一致,为预算信息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
要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明确各预算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要有章可依、照章办事,严格执行支出的事前申请和审批控制,任何经济业务需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三)用好新会计制度,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管理也有新的变化及要求。原中小学会计制度中虽然也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但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不具有操作性,故一般不计提折旧,导致单位的资产价值虚高,资产的状况也难以清楚了解。而权责发生制下的新政府会计准则对折旧做出了硬性的统一规范的要求,使固定资产的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增加了中小学校财务及资产管理人员相关业务处理的难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资产的使用权和维护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制订资产使用与维护的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约束责任人,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维修及账务管理,保证账实相符;二是及时准确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及使用情况,使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按期计提折旧,对当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准确入账,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真实且准确;三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四是要调整固定资产的管理思路,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为领导层出谋划策。
中小学校还应加强日常办公、教学实验耗材的采购、验收、存储、领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健全相应内控制度,规范存货等资产的会计核算。中小学校应规范存货科目的使用,资产采购入库时及时增加账面存货,在领用时再列入当期费用,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规范费用的合理配比,这有利于管理者掌握物资的变动情况,及时补足存货,合理规划库存,减少资金占用,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和颁布是顺应当前时代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小学财务管理作为改革工作中的重心,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也给学校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各中小学校应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调整思路,解放观念,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各种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