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
2021-11-30何光亮
何光亮
(浙江海派医药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现阶段,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国家,内部控制成了管理会计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企业广泛关注和使用,这给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结合当前我国情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末,学术界就已经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并获取一定成果。进入21世纪以后,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理念和实务得到了高效发展。医药流通企业也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一、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医药流通市场,改革发展时间比较短,从药厂生产出的药品到最终消费,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容易产生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等不良问题。在西方国家成熟市场中,药品流通环节比较少。此外,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医药流通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流通环节数量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给医药流通企业整体效益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严峻考验,落后的流通模式需要全面改革,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会计理念,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加强费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医药流通企业业务特征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前,需要对企业业务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内部控制工作具体实施会受到企业业务特点和所处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所以,药品流通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发展要求,设计一套满足企业实际状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业务特点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药市场监管力度比较严,为了提高药品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经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施,反之将会面临取消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风险。其次,医药流通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发生率高,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流通企业最基本的业务,医药流通企业不仅仅业务规模大,且发生频繁,每一笔业务发生都会包含诸多环节和部门,其中包含的部门有质量管理部、销售部、信用管理部、仓储物流部、财务部等。而涉及的工作环节有客户开立、信用审核、订单接受、发货复核、开具发票、配送销售、单据签收、回款确认等。最后,药品采购发生频繁,涉及环节多,容易出现问题。采购与付款业务作为基本业务,不仅业务规模大,发生频繁,并且内外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其中主体包括企业采购部、仓储物流部、财务部、经销商和供应商等,而涉及的环节如采购计划制定、签署采购合同、发出订单、验收库存、账款结算等。因为涉及的环节内容比较多,风险发生几率高,容易发生舞弊问题。
三、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
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控制目标是企业顺利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工作的重要因素,更是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标准。药品流通企业在业务流程设计中,需要严格按照业务特点及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业务内部控制管理思路,确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重点,设计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医药流通企业需要加强弊端分析,也就是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影响因素找出各个业务环节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之后,根据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确定内部控制要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内部控制问题鉴别,可以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合理怀疑方式,即假设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医药流通企业还要提出控制要点。因为业务活动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要求对其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以此达到防范各种问题的效果。为了减少问题的发生几率,需要在某些控制环节中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流程,这也就是控制要点。当然,内部控制对防范业务活动中问题起到了合理保证的效果。其中合理保证主要是指控制成本不超出因实施内部控制而获取的效益,即按照成本效益原则落实。
四、影响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保证内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科学划分管理职责。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缺少有效监管,结构组织规划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清晰,内控制度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给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畴扩大,药品种类增多。如果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将无法满足现代化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发展要求。
(二)风险评估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医药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其中医药流通企业不但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同时还要面临社会方面压力,所形成的财务风险数量随之增多。在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发展中,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对各项风险正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地防范对策。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涉及的内容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分析等。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风险评估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风险意识薄弱,无法对风险来源和影响程度有全面了解,并且不能根据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地防范对策,无法实现风险的规避,给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库存管理成本高
和其他企业比较,医药流通企业自身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存货管理上。由于医药流通企业库存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并根据药品特点进行保存与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应根据药品自身特点,如药品温度、湿度来调节库存环境。如果药品需要冷藏处理,应在配送和储存过程中配备冷藏设施。并且,负责仓库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由此可知,当前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在库存管理上存在一定弊端,实际库存管理出现的问题比较明显,增加管理成本。
五、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措施
(一)首先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控观念
为了将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全面处理,需要从人的角度入手。由于人是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主体,人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将会给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为了从根源上处理人的问题,要求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侧面展现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围绕人的价值管理进行各项管理业务,协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实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维护与管理,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协助医药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二)构建完善内控制度
医药流通企业应结合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计划,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职责分配上,应该保证各个岗位职责充分分离,特殊岗位强势定期换岗,让每个人员都能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充分了解,顺利完成本职工作。例如,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岗位不可安排同一个人负责,应秉持不兼容岗位充分分离的要求进行管理,降低风险;销售和采购人员、收款和付款人员要定期换岗;并且,规范业务流程,保证各项工作如实完成。医药流通企业需要制定岗位责任机制,在执行内部控制活动时,除了要分析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特点外,将频繁发生的业务和涉及数额大的业务当作内部控制重点,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管理环节。并且,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将一些繁杂环节进行处理,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节约控制成本。医药流通企业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风险防范与治理,以提高医药流通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医药流通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内部员工实施有效激励,充分挖掘员工工作潜力,保证内部控制相关政策顺利实施。
(三)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为了防范医药流通企业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需要增强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强化风险识别意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及时应对医药流通企业运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实时数据有充分地了解,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帮助医药流通企业决策人员制定合理的发展决策,在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同时,降低企业流通损失。在此过程中,要求提高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加强风险评估预警,提出有效地处理对策,让企业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库存管理工作
医药流通企业应结合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加强内部库存管理,严格按照管控药品入库、保存、出库等流程,监督药品盘点、损坏等工作内容。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之前人工药品库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所以医药流通企业应结合时代特点,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库存管理信息化。通过库存管理设定各项审核报表记录等流程,极大限度的提高医药流通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防范财务风险。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医药流通企业结合经营发展趋势由上至下形成良好的管理格局,一同完成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医药流通企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