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德”与“人”

2021-11-30雷卫平

关键词:社会公德树人传统美德

雷卫平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35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坚持立德树人。”[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45立德树人视野宏阔,意境深远。立德树人既体现了新时代对“德”的深刻洞悉,又饱含了新时代对“人”的殷切希望;既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使命,又揭示了新时代教育的中心环节;既反映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时代气息,又丰富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准确把握、科学理解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德”与“人”。

一、立什么德:立德树人中“德”的含义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4]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5]其关于德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阐释了立德树人中德的内涵,也规定了立德树人中德的培育。可见,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德”,是“大德”“公德”“私德”的统一。其具体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

(一)立大德

立大德包括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

1. 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社会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含有崇仁尚礼、精忠爱国、贵和持中、扶正扬善、克己奉公、修己慎独、孝老爱亲、诚信知报、自强不息、笃实宽厚、扶危济困、以人为本、见义勇为等道德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丰富着人们的思想,匡扶着人们的道德。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力量、精神追求,是立德树人中立德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7]。时至今日,许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吸引力,并且有更为深刻的意蕴。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进一步丰富精神道德内容、发挥精神财富的力量之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是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灯塔。中华传统美德之所以美,在于其优秀而高尚、美好而智慧的道德品质。它以高尚的道德价值为准则,所以立德要立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高校立德树人中立什么德,必须要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世代传承的民族智慧,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高校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更新其内容,丰富其方法,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教育中、立德中,对待中华传统美德,必须科学鉴别、合理扬弃,服务于树人,忠诚于立德。

2. 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

由12个词、24个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概括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概括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的价值追求,又指出了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8]174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饱含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要求,而且表达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统一。

习近平曾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8]16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指明了德的取向,提供了德的准则,要将其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它最本质最基础的内容是德。

高校立德树人中的立德必然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必然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地位,有效抵御多元文化消极成分的意识形态渗透,用其高贵灵魂感化受教育者,用其理论魅力引导受教育者,用其真善美培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立公德

立公德包括立社会公德和立职业道德。 1. 立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一切道德中最普遍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立德树人中德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公德水平,能折射出该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成员成长进步的保障,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类社会道德发展史,也是社会公德发展史,更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社会公德始终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进步而进步。社会越发展,交往越扩大,生活越丰富,社会公德规范就会越多。社会公德与社会的道德价值相伴,与社会的道德理想相连,既是衡量人们道德素质好坏的基本尺度,又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起点。因此,高校立德树人中之德,必然包括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教育也必然是高等教育的应然之义。

社会公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使高校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当然离不开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如文明礼貌、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保护环境、拾金不昧、遵纪守法、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都应是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高校强化社会公德教育,让高校学生接受社会公德教育的熏陶,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水平和社会公德修养,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将社会公德作为高校学生的行动标准。只有当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思想上表现出向往社会公德的决心,行为上表现出追求社会公德的意志,高校学生才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修炼和自我实现,才会不断形成坚定的社会公德精神,将社会公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立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涯、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现代职业道德的普遍内容有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履职尽责、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主要调节职业中人与人、人与职业、职业与行业、行业与行业等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主要表现在职业活动与之进行联系如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各种职业相互间的联系、职业与社会的联系等,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习惯、职业行为、职业认知等。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协调职业活动中的利益矛盾、帮助人们养成优良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而且在于促进社会生活体系的正常运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所以,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德,应包括职业道德。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明确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帮助高校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职业道德教育帮助高校学生在职业生活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顾全大局、尽职尽责、办事公道、友善待人、热情服务和敬业乐群。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也帮助高校学生在职业活动中遵循基本的职业行为准则,了解职业中与服务对象、与职业、与行业等联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掌握人们与职业活动同生存、共命运的基本职业信念。高校强化职业公德教育,可以扩展高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宽度和广度,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确保高校学生成长、成熟和成功。

(三)立私德

立私德包括立家庭美德和立个人品德。

1. 立家庭美德

家庭是由血缘、婚姻等为基础形成,以情感为依托,亲属间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组织。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其包括有关家庭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品质、道德规范等。家庭美德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一种道德纽带,是人们家庭幸福美满的一种道德基础。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关系问题,依靠家庭美德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人们的幸福生活、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规范有序、道德风貌,也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安定团结。家庭美德是为了能够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集体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等的道德体系,也是评判人们在家庭、婚姻和邻里间的行为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家庭美德是高校立德树人中立德的应有之举。

家庭美德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高校的事、社会的事、国家的事和教育的事。高校要崇尚家庭美德教育,采取多种举措,运用多种方法,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等方面做文章,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方面下工夫,切实推进家庭美德教育。高校家庭美德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会对高校学生的立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家庭美德教育有利于高校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有助于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2. 立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它主要由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认识等道德因素所组成。个人品德体现为公民个体对社会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社会道德要求的充分认同和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完全遵循,形成于公民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教育。如果不立个人品德,那么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永远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本。个人品德活动是人类一切道德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活动,个人品德状况是影响整个社会道德状况的重要因素,个人品德在立德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立德离不开立个人品德。内化于每个人头脑之中,并能指导人们行动的道德,自然包含个人品德。可见,个人品德是立德树人之必须。养成优良个人品德离不开个人品德教育的主导作用,个人品德教育是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个人品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个人品德教育,才能切实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伟业。“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9]。高校加强个人品德教育,就应大力提倡爱国理念、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宽厚品质等。高校个人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学生的个人品德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使高校学生懂得扬善抑恶、明德修身、扶正祛邪,切实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用诚实和虚伪、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等道德观念评判自己的言行,做有品德之人。

二、树什么人:立德树人中“人”的把握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4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这些重要思想,既昭示了新时代高校树“人”的使命,又指明了新时代高校树“人”的方向。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人”,包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

(一)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所谓时代新人,就是指体现时代特征,肩负时代使命,承载民族重托,反映民族精神,能够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人。不同的时代对树人有不同的要求,时代新人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新人,肯定是能够引领新时代发展、实现新时代目标的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一大批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70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是对时代新人的最基本概括。

1. 要有理想

为了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有理想是其重要前提。理想是人们前进的方向,是社会进步的明灯,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时代新人要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践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 要有本领

为了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有本领是其必要条件。本领作为实现理想的条件、依据,民族复兴大任是靠本领成就的。如果没有本领,那么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如空中楼阁而失去依托,所以时代新人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通过受教育、勤实践等,不断提升自己的真能力,不断练就自己的真本领。

3. 要有担当

为了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有担当是其重要保障。担当是发展的要求,是使命的需要,是伟大复兴的基础。大任重在担当,故时代新人一定要有负责意识、担当精神。担当是一种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有担当就是面对使命乐于承担,面对困惑乐于解答,面对困难勇于解决,面对危机勇于化解,面对失误乐于负责。作为民族复兴的参考者、担当者和完成者,时代新人要乐于、敢于和勇于担当。

(二)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党、国家和人民的期盼,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体,德智体美劳以德育为核心,共同服务于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所树之人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和全面提升,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才能实现。

德是人的灵魂,决定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德不仅制约高校学生的发展方向,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全面发展。

智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智能使高校学生长才干、获知识、掌技能、展智力和增本领,能培养高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历史性思维、战略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也能培养学生求知欲、想象力、自制力、意志力、自信心、上进心、好奇心等。

体使高校学生强健体魄、培育人品。体既能培养高校学生掌握健康的知识、了解健康的技能、注重健康的意识和增强健康的体魄,也能培养学生意志顽强的毅力、团队协作意识、讲究规则的品质等。

美在于促使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现美、欣赏美、践行美和创造美。以美辅德、以美树人、以美增智、以美导行和以美启善。

劳动最崇高、最光荣和最伟大,劳动创造一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10]。劳动既能创造高校学生美好的生活,又能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树人以立德为根,立德以树人为本。立德是为了树人,立什么德决定了树什么人,树什么人体现了立什么德。“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立德就是为了树人,立德的目标也就是为了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途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树人,人们常说:树人为本,立德为先,也就是说,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树人的途径和抓手。高校立德树人即以德立人、用德树人。立德树人中的“立”,有“确立”“树立”的含义,立德树人中的德,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高校所立之德实际上是高校学生思想、行为、道德、观念、品行、修养等的综合反映。无论高校所立之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和社会公德,还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树人。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树”,有“培养”“栽培”的含义。立德树人中所树的人,其思想道德、行为品德等要符合立德的要求。高校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时代新人,必须先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树人打基础、供保障。

其次,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归宿。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是树人,所树之人必须是立德之人、有德之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树人始终是立德的最终目的。新时代高校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为了实现树人的目的,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德的教育等。“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1]。教育成功,就是树人的成功;树人成功,就是立德的成功。因此,高校树人既是教育的初衷,又是立德的目的。立德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树人作铺垫、做准备,树人是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树人是立德最终极的归宿。

最后,立德与树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与树人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前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体两翼、不可分割。没有立德的树人是不牢固的,没有树人的立德是不完整的。立德是为树人,树人应先立德。高校立什么德反映着高校树什么人,高校树什么人表明着高校立什么德。正所谓:立新时代之德利于树新时代之人,同样,树新时代之人利于立新时代之德。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树人传统美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做人美德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仁爱”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