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小三线建设研究的基石和平台
——《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述评

2021-11-30徐有威张程程

关键词:副标题档案资料研究者

徐有威 张程程

(上海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44)

1964-1980年间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战略。小三线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内地西南和西北的大三线建设而言,小三线建设指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地区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1]6-7。

由于涉及军工生产等众多原因,包括小三线建设在内的三线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秘不示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三线建设调整与改造的开始,这段历史才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学界也开始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截至目前,大三线建设研究在该领域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关注,有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相较之下,小三线建设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除上海、安徽和江西等地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开拓以外,其他地区的小三线建设研究亟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推动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互学互鉴、沟通交流,助推小三线建设研究的更好发展,《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由此应运而生,旨在营造小三线建设研究的基石和交流的平台。本文拟对该论丛的总体情况、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探讨和归纳,以期学界和公众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一、概述

《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主编,2015年12月该论丛第1辑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截至2021年3月,该论丛已出版至第6辑。这不仅是国内外第一部以小三线建设研究为主题,同时包含大三线建设的连续学术出版物,同时也是近年来小三线建设研究(含部分大三线建设)的交流平台。

据不完整统计,《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6辑)共计约314万字,各类照片749张,各类图表69张。在这314万字中,包括特稿8篇,相关专题研究16篇,有关专辑研究20篇,手稿收录5组,口述史和回忆录13篇,研究者自述78篇,档案资料与研究14组,译稿3篇,相关活动记录、学术动态以及其他各类文章12篇。

该论丛自第2辑开始,每一辑都会重点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因此第2辑及以后的每一辑均会有一个副标题。第2辑副标题是《小三线建设与国防现代化》,第3辑副标题是《小三线建设与城乡关系》,第4辑副标题是《后小三线时代与档案资料》,第5辑副标题是《上海小三线协作机械厂专辑》,第6辑副标题是《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添加副标题不仅能够突出每一辑的内容特色,而且有利于呈现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不同立向。

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基础性工作

《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6辑)涉及内容广泛而丰富。总体上来看,主要包括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专题与专辑研究、口述史与回忆录、研究者自述以及其他内容。这些内容既包含有小三线建设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也包含着在这些成果背后的基础性工作。从这一点来看,该论丛也见证了小三线建设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一)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对于史学研究而言,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年轻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而言更是如此。小三线建设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省区(除台湾地区)及直辖市,由此不难想象其档案资料的丰富程度。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保存不善或其他原因,这些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难度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困难。因此,该论丛的每一辑都会不同程度地进行档案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公布。如该论丛的第5辑收录了徐有威重点整理和公布的部分原上海小三线协作机械厂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的内容占据了约全书的篇幅,体现了该论丛对于档案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视[2]。除此以外,第2辑中收录了江苏省楚州区淮安市档案馆整理的《江苏淮安地区小三线建设史料选编》,第3辑中收录了葛维春等整理的《江西工具厂早期规章制度选编》等。从种类上来看,这些档案资料既包含政府档案,也囊括小三线企业档案。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档案涉及小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的规划、动员、建设、生产、生活、后勤、调整、搬迁等内容。从时间上来看,这些档案几乎涵盖了小三线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些档案的史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该论丛还收录了部分档案馆馆藏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介绍文章。如第1辑中收录了霍亚平所写的《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小三线建设资料介绍(上)》和杨帅所写的《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小三线建设资料介绍(下)》,两篇文章对上海档案馆馆藏的上海小三线建设档案进行了梳理和介绍[3][4]。在其他各辑中还包括有对北京市档案馆、江西省宜春市档案馆、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江苏省楚州区淮安市档案馆、辽宁省辽阳市档案馆、湖北省十堰市档案馆等档案馆馆藏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的介绍。这些介绍性文章虽未直接呈现原始档案资料,但是其犹如一张张地图,为查找该档案馆馆藏小三线建设档案提供了方向,因此这些介绍性文章同样有着重要价值。

(二)专题与专辑研究

作为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研究成果的展示自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丛根据每一辑的侧重点针对性地收录部分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加以呈现。如第2辑的专题研究即以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为主。在这组文章中,张秀莉关注到了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认为上海小三线的民生问题是关乎整个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5]。徐锋华以皖南上海小三线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化工区为个案,探讨其发展变迁的不同阶段,折射了上海小三线建设对于安徽当地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6]。陈熙、徐有威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人口迁移问题,通过档案史料的梳理,认为前往安徽皖南参加上海小三线建设的上海职工虽生活于此,但是他们与当地却呈现出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7]。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对于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泛而多元的视角。在该论丛的其他各辑中也包含有类似的专题与专辑研究,通过这些不同专题或专辑的展示,不仅反映了小三线建设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反映其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口述史与回忆录

在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口述史与回忆录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档案资料尚未完全公布的小三线建设而言,这些史料的价值更是十分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史料将会更加难以寻找,因此对于此类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是刻不容缓的。在该论丛的第1-6辑中收录了部分口述史与回忆录文章。这部分文章有的出自三线建设的领导干部,如第一辑中就收录有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原中央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宋平的采访以及国务院原三线办公室秘书长于锡涛等有关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有的出自三线建设的普通干部职工,如第4辑中收录了对原上海后方培进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余瑞生和原上海小三线后方古田医院医生陈金洋的口述史文章。这些口述史与回忆录文章均是三线建设亲历者对其参与三线建设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于三线建设研究而言是一份宝贵的史料财富。

该论丛对于口述史和回忆录文章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搜集与整理,而是在考虑口述者或回忆者身份、地域、年龄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有选择地整理与公布,从最大程度上搜集具有代表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章。

(四)研究者自述

研究者自述是该论丛的一大特色内容。在该论丛的第1-5辑中均设有“我和三线建设研究”这一版块,展示三线建设研究者从事相关研究的心路历程。第6辑更是将视角集中聚焦于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身,该辑的副标题为《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收录有62篇三线建设研究者的回忆文章及其他文章。这些研究者既有三线建设研究领导者及三线建设亲历者,也有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学生,还有关心和支持三线建设研究的企业家、作家、艺术家、影视从业人员等。从年龄上看涵盖老中青三代,从界别来看则包含多个领域,是全面展现三线建设研究者心路历程的重要著作。

从具体内容来看,第6辑收录的三线建设研究领导者的文章5篇,他们中既有参与三线建设的领导干部,也有三线建设研究的先行者。如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回顾了自己从三线建设的参与者到研究者的身份转变[8]。三线建设亲历者和企业家的文章9篇,他们大都亲身参与过三线建设,对于三线建设有着各自的见解。专家学者的文章有21篇,是该辑收录文章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文章大多回顾了自己的相关学术经历。该辑还收录有来自涉及三线建设的艺术家、作家和影视家的10篇文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三线建设研究。此外,还有12篇文章出自三线建设研究的学生群体。他们是三线建设研究的新鲜血液,其文章非常值得关注。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该论丛还包括了书评、译稿、学术动态等内容,尽管这些内容所占的篇幅较少,但是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第1辑中收录了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历史系吕德量所著,徐有威、张志军所译的《越南战争与“文化大革命”前的三线防卫计划(1964-1966年)》一文。该文即以越南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探讨中国开展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决策[9]。这是近年来海外学者研究三线建设的一篇重要成果,因此将其收录于该论丛有利于增进国内外学者对于三线建设研究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三线建设研究的国际化发展。综上该论丛中的这些内容同样值得关注。

三、基础研究与交流平台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小三线建设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出版物,其特色在该领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注重小三线建设的基础研究

三线建设是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的新兴领域,小三线建设研究更是如此。因此该论丛十分注重对于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回忆录、手稿等小三线建设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这些基础研究工作对于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史料都是首次整理和出版,涉及面较为广泛,对今后系统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小三线建设研究的深入推进,该论丛所注重的基础研究工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助力该研究的发展。

(二)发挥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交流平台作用

努力促成小三线建设研究的沟通交流是其一项重要目标。在该论丛的内容安排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年龄上看,有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交流互动;从学科角度来看,有三线建设研究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从领域来看,有三线建设学术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的沟通切磋。因此,该论丛的交流平台作用是十分明确的。

(三)助推青年学者和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小三线建设研究需要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从而助推该研究的长期稳定发展。与其他许多学术出版物有所不同的是,在该论丛的内容中,不仅可以看到许多重要学者的成果,同时还可以看到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的成果。他们有的是刚刚完成学业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有的是正在求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本科生。这些青年学者和青年人还有许多成长的空间,而该论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舞台。这对于青年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而重要的经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术成长和发展。

结语

近年来,小三线建设研究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论丛的每一辑既有延续和传承的部分,同时也有变化和发展的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论丛的出版见证了小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步伐。当然,作为一部年轻的学术出版物,其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随着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不断推进,该论丛也会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做该研究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猜你喜欢

副标题档案资料研究者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浅议副标题在写作中的妙处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硬派健身
《创业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