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234”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2021-07-21黎万和李群山

关键词:两弹理论课精神

孙 霞 黎万和 李群山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高、覆盖面不广、教学内容体系不全、教学过程管理不善、规范化不足、理论课堂与实践课程契合度不高、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性不够等问题[1],学者们提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2],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3],创新性地提出虚拟实践教学等教学新模式[4],倡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5],探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促模式[6],等等。2018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在北京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全国各地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协同创新。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2234”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和规范化,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界定与分类

在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之前,十分有必要对国内各高校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一番梳理、分类和总结。“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离不开对国内高校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借鉴。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界定

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界定,最为关键的要理解什么是“模式”。模式的英文为Model,包含有模型、样式等义。在汉语中,“模”具有规范、标准之义,“式”是指样子、样式。因此,“模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子或标准样式。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因而有不同的样子、样式。事物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建立不同的运行模式,如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制造模式、教学模式,等等。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整个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进行组织与安排,从而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7]146。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构成要素: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的理念或思想、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教学的环境与条件、教学的过程与程序、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等。教学模式说到底就是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和组织。由此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利用课堂、校园、社会、网络等教学环境,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过程、考核与评价等进行设计和安排,从而建立起的程序化、标准化、可操作化的实践教学运行方式。与理论课教学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侧重学生的感受、体验与参与,着眼于理论的应用,对教学的环境与条件要求更高,对教学过程的组织难度更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涉及的因素和方面较多,构建一个比较理想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分类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三课堂协同实践教学模式、“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等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如下分类与整理。

第一,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可划分为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与独立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个分与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为了使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应当在四门主干课程中分别设立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把这类实践教学称之为主干课程实践教学。这种以主干课程为依托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或理论课程内实践教学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协同性和规范性,必须独立设置一门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独立的学时、学分,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至于这门课程如何命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名称,如有些学校把它命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些学校则将之命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将实践教学分散到各门主干课程,无法有效整合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资源,“必将导致实践教学的支离破碎”[8]。近年来,在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独立设置了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与之相对,我们把这类实践教学模式称之为独立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或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代表性高校有河北大学的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空间,可划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与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划分为狭义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广义的社会实践教学。前者是以社会作为实践教学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后者不仅包括社会环境,也将课堂环境、校园环境与网络环境内开展的实践活动均纳入到实践教学范畴之中。近年来,广义的社会实践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各地高校提出了阅读实践、社会热点分析、课堂情景剧、辩论赛、案例教学等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在网络虚拟社会实践方面,部分高校利用网络资源及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思政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建立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如北京理工大学打造的重走长征路——理想信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天津大学打造的感悟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采用了红色场馆参观或基地教育、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园实践方面,则通过参加理论学习社、校园宣讲团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参与型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广义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综合利用多维空间实践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功能的深度整合,探索形成的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和网络延展式教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9]。事实上,一些高校已经建构和实施了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辽宁大学的“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但这种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因其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234”实践教学模式构思与探索

上述实践教学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弱点,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做到扬长避短。每个高校在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时,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从自身学校和所在地区实际出发,构建一种适合自己的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模式。“2234”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针对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量身定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2234”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2234”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是它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程序、教学的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1. 提炼两大核心目标

一是依托学校所在地四川绵阳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组织的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厚植爱国情怀,培养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二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史国情,拓宽视野,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奉献社会,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聚焦两大主题精神。

依托绵阳市梓潼县“中国两弹城”和北川县的“北川地震遗址”“北川新县城”这些特有的教育资源,围绕“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这两大主题对学生集中开展“理想信念”“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励志成才”“团结协同”“科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实践教育活动。

3. 抓住三个教学关键环节

“2234”实践教学运行模式设置了集中讲授、实践体验、研讨创作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是集中讲授环节,就是由任课教师集中讲明实践教学目的、意义、安排和要求;讲实践方法和成果创作的技巧;讲“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共4个学时。第二是实践体验环节,它分为两个部分:是集中学习参观。在校内集中组织收看“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相关影视和专题教育片,以及校内外有关专家来校做的“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专题报告;到“中国两弹城”“北川‘5.12’地震纪念馆”和新北川县城等基地现场参观考察。第二是团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对两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将教学班分成10人左右的团队,在教师指导下以“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为核心内容,围绕“理想信念”“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励志成才”“团结协同”“科学创新”这六大主题,以探寻历史、寻访英模、红色之旅、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第三是研讨创作环节,就是在集中学习参观和团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进行实践创作,形成实践成果。

4. 采用四类实践成果呈现形式

“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果形式有四类,分别为文艺类作品:微视频(微电影/记录片)、文艺汇演、摄影作品等;宣讲类作品:讲思政课/中国故事、主题演讲等;科技类作品:调查报告、研究论文、访谈录/口述史等;心得类作品:包括个人总结、心得体会等;前三类为团队成果,成绩占比70%,后一类为个人成果,成绩占比30%。

(二)“2234”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我们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保障机制。学校独立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2个学分、32个学时,并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程经费、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为了保证“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升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选配、定期培训,组建了一支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体,思政课兼职教师、实践教学基地相关工作人员(聘请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为补充的45人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一批特色教育资源。第一,成立了影视教育中心,购买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邓稼先》等红色电影200余部,建立同实践教学影视资源库;第二围绕两弹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开发了一批教学视频。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围绕“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两大主题,依托梓潼“中国两弹城”和“北川地震遗址”“北川新县城”等特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稳定成熟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北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纪念馆”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基地、中国两弹城两弹精神教育基地、绵阳科技馆国防教育基地等。

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制定和设计了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和实践报告册。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对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基本内容和方式、成绩考核与评定等进行了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学生、实践基地进行管理和评比表彰),设计了实践报告册(共5种,分个人心得体会、口述史/访谈录、大学生讲思政课、社会调查、微视频),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

(三)“2234”实践教学考评方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及在活动中表现情况进行科学、严格的考评。“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分个人报告考评标准及小组实践成果考评标准,小组实践成果又分为口述史/访谈录、讲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微视频等不同的考评标准。个人报告和小组报告分别制做了相应的报告册,在实践报告册中,对实践目的和内容、实践要求及实践成绩考核都做了详细说明。小组实践成果是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为避免“搭便车”情况出现,小组成员进行了人数限制,口述史/社会访谈类和社会调查类不超过6个人,微视频和讲思政课是不超过10个人。每个小组除了要提交团队报告册一份,还要提交相应成果材料,具体为:微视频需要提供视频资料、剧本、总结报告(1000字左右);大学生讲思政课需要提供授课视频资料、讲稿、多媒体课件(PPT);口述史/访谈录、社会调查需要提供口述/访谈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和实践过程总结报告。个人和团队实践成果均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实践文字记录、调查问卷、照片、调查视频等)。另外,教师要对小组的实践成果、实践表现情况等作出评价。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234”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过程的诸多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模式的实施一改过去“放羊式”实践特点,契合了当前“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要求。

(一)“2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由于实践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一个巨大难题,即高校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教师数量、实践经费、实践基地、可支配时间等)如何满足数量庞大的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多样化需求。由于没有很好解决这一矛盾,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共性问题:第一,只是少数学生代表能够有机会参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的实践基地教学活动,难以做到全覆盖。第二,实践教学变成“放羊式”的、松散的自主自由活动,缺乏规范化的过程管理和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第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从而无法发挥不同专业学生优势和特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调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聚焦和主题不够鲜明。

“2234”实践教学模式正是着眼于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而提出,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矛盾与问题。第一,针对实践教学资源有限性问题以及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聚焦、主题不够鲜明等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和运用便利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深挖深耕两弹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以两大主题精神为主要载体,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报国图强精神教育,并不断延伸、拓展和深化。第二,针对过去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松散化问题,我们构建了三环相扣实践教学程序,强化教学过程的监督、指导与管理。将过去“放羊式”的个人分散实践变成集中统一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集中讲授——实践体验——研讨创作”三环相扣的实践教学法不仅遵循了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和转化规律,而且在实践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强化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针对过去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情况,设计了多样化的实践作品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成果呈现形式契合了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多样化选择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总之,“2234”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克服了学生人数多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甚至短缺的矛盾,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课程化、规范化,提高了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彰显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二)“2234”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2234”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督导专家、兄弟院校、相关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234”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品格,而且提升了能力。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实践作品,如大学生讲思政课作品《传承两弹精神,凝聚最美中国梦》《伟大的抗美援朝——黄继光精神永放光芒》、口述史作品《弘扬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潜心育人、开拓创新的清华分校精神——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三线建设》《三线建设铸辉煌——孟庆的三线人生》、微视频作品《走进大爱北川羌城,感受抗震救灾精》《英雄不朽 精神永存——纪念王右木烈士》,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创作的社会调查报告、微电影、大学生讲思政课、口述史等作品先后获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4项,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联盟实践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2234”实践教学模式也获得了同行专家的认同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同行专家认为,该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目标明确,定位准确;该课程注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流程清晰,教学方法多样,实践教学模式特色鲜明。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昌学院等兄弟院校纷纷前来交流学习,认为该课程充分依托本地特色资源,通过“集中讲授——实践体验——研讨创作”三大环节实施教学,实现了全覆盖,突出了“实践特色”,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现实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借鉴和推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以《让理论从‘本本’中走出来》为题进行了特别报道。《教育导报》以《西南科技大学“2234”模式打造思政实践教学“金课”——让思政教育走出课本,走进学生心里》为题对我校“2234”思政实践课程进行了专门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20年,该课程顺利入选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和省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

结语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停留于书本,也应该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进入广阔的社会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10]。换言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有必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建设,并且按照国家一流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标准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金课。“2234”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后所提出的一种特色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淬炼思想品格、提升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深耕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三环相扣”实践程序,采用多样化的实践作品呈现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课程化、规范化,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其他兄弟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最后,感谢西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国家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西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7xn0104)的资助。

猜你喜欢

两弹理论课精神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稼先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拿出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