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1-11-30张茂云安倩倩牟宗毅周庆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医师初赛卓越

张茂云,安倩倩,牟宗毅,周庆莹,姜 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之一。

作为“卓越中医师”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具有真正的中医辨证思维的中医医师是核心任务。“自古医家出经典”,历代著名医家多数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临床成就的,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应用型“卓越中医师”培养的核心课程。因此,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是加强能力培养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1]。

1 卓越医生培养----基础打牢始肇端

1.1 重基础 强基石

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是“卓越中医师”成才的基石、根本保障,在强化学生基本功方面,我们力求还原经典本色式的方式进行,即结合经典原文,如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仅要求其背诵一定量的原文,无须理解,大三年级开始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原文内容,适当结合医案分析,大四年级对于经典原文的理解可扩展至历代知名医家、知名著本的深刻著述,如王冰、成无己、赵以德、陈修园、尤怡等,以期学生在数千年卓有临床成效先人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夯实其中医经典的基础。

1.2 强背功 常秉持

为巩固学生中医经典原文的背功,对于四大经典课程均设置了期末口试的环节,即在开学初就将原文背诵等级分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及背诵实际情况,边学边背,有精力的学生可申请提前口试,其他学生可于期末笔试前进行。口试的形式采取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要求背诵的一级条文列于题签上,每个题签列6条原文,长短搭配、难易均衡,学生抽签决定背诵内容,提前设定每名学生抽签、准备、背诵的时间,超出规定时限、背诵不准确等设定相应扣分标准,口试环节得分计入该门课程最终成绩,以此激励学生强化中医经典的背功,为“卓越中医师”的下一步培养夯实基本功。

1.3 大赛促 信心足

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医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极高的经方,因此对于夯实学生将来的临床之路至关重要,但鉴于其为近两千年前的古文献,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有诸多困难,而对其中重点条文的记诵是本门课程的必备基本功,更是学生们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的保障。鉴于此,本课程组一直组织学生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温病著作原文的背诵大赛,自201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

大赛具体环节系从所有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本科生中进行初赛海选,精选出背诵功底深厚的学生后再进行决赛。大赛程序规范,赛前教研室教师带领相关协会志愿者们制定详细的大赛策划方案,按照方案一步步进行初赛和决赛,大赛始终秉承公平公正,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们学习、诵读经典的作用。

大赛策划方案中具体包括,初赛包括:初赛选手名单;初赛选手参赛签到表;初赛评分条;初赛选手得分汇总表;初赛名次表;初赛座位表;初赛工作人员安排表;初赛流程。决赛在初赛环节的基础上增加观众同学参与环节和中医相关情景剧的表演。如此,以赛促学,以比促诵,此项活动极大地激励着一届届的中医学子们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医临床培养了一批批具备扎实中医基本功的“卓越中医师”。

2 卓越医生培养----教学多样巧串联

2.1 等级制 详略明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中医学术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的重要典籍,对培养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成为“卓越中医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提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基础。目前,本校开展了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改革,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和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

等级考试的具体形式为中医经典三级考试、中医经典四级考试和中医经典六级考试,每个级别考试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门课程中的经典原文,将经典条文按照其难易程度设为一、二、三级,一级条文为掌握内容,二级条文为熟悉内容,三级原文为了解内容。

2.2 多互动 兴趣浓

通过在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展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中医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诊疗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学经典著作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成为自主学习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争辩,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梳理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共同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PBL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一个具体典范,培养作为“卓越中医师”的基本专业素质与能力,总体提高其综合能力[2]。

2.3 数字化 多渠道

中医院校中医经典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课时有限,并且除了教学任务之外教师尚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又花费在患者及家属身上,所以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弥补了师生互动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劣势,网络的广泛覆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交流。通过中医经典课程数字化课堂学习新模式的研究,发现借助“移动互联网+”教育技术,将学生学习行文深奥的中医经典课程的形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以手机终端、电脑端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课堂形式,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有效的学习反馈等,有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汲取专业知识,实现网络数字环境下参与者的平等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化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课堂效率,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刺激)学生学习中医学经典知识的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感官,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得以拓展,优化课堂流程,激活课堂,以一种更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方式培养现代“卓越中医师”。

3 卓越医生培养----经典垂范重辨证

3.1 尊医圣 明辨证

培养“卓越中医师”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是培养其临床辨病诊治的能力,这方面具有突出引导价值的当属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论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通过这两部经典中医著作的系统深入学习,如在学习《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的原文时,仲景在开篇即明示其临床治疗痰饮病的大法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看似简短的条文,想要深刻领悟医圣对于痰饮病的辨治思路需要学生下一番功夫,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用温药治疗痰饮病?”,这里学生就会自然地联系痰饮病发病的本质,即其成因主要由于脾阳虚、肺气虚、肾阳虚,致三焦、膀胱的气化失职,水不化气。由此产生的饮邪的性质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饮邪停留,遇寒则凝,得阳则化,所以仲景提出用温药治疗,温药具有振奋阳气,开达腠理,通调水道的作用,从而使表里通畅,饮化为气,气化为水,排出体外;还需明确治疗痰饮病为什么用“和之”而不用“补之”的治法?学生要想明确此法,必须深入研究痰饮病的实质,痰饮病为阴盛阳微,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方面温补不能太过,温补太过反助邪气,因此治疗时以温运为主,即以和为原则。所以,最终学生才会真正理解仲景所论“和之”的做法为,在温补药中佐以疏导饮邪之品,使温化不留滞,疏导不伤正,即治疗痰饮病不能专于温补,而要在温药之中,兼有行、消、开、导、清的药物,其所体现的具体治法,主要有温中降逆、行气利水、消痰涤饮与通导二便等。这条原文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学生才能在接下来对于苓桂术甘汤证、肾气丸证、大小青龙汤证、十枣汤证的临床辨证论治有更深入、贴近临床、贴近仲景原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仲景先师对于临床外感、内伤诸多病症的辨治思路,真正实现培养合格“卓越中医师”的目标[3]。

3.2 审医案习临证

筑牢中医经典基础后,学生的临床思路、辨证论治能力培养的过渡时期我们采用的是医案研学,即在习得中医经典经验的同时,开展相关病症的历代医家验案的研究与学习,即虽然大家深得仲景经方之妙,但如何将之准确应用于临床,更当借鉴后世各家,仲景以降后世精研经方者甚众,并于临床实践中逐步扩大其主治范围。因此,引导学生阅览名家运用经方之医案,学习其立论高超、辨证精当、治法绝伦、用方巧妙、救误挽危之理,为“卓越中医师”培养提供临证视野的拓宽。

3.3 跟名师 活辨机

“卓越中医师”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经方的应用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多跟师,多临床,辨证准,用方活,具体形式采取本科师承导师制,在低年级就以学生自愿报名,师承导师组考核选拔的形式进行,入组学生分批、分阶段、按计划地跟随导师组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教师的临床辨治特点、圆通活变之法,将已学书本知识寓于临床实践探索之内、化于临证之中,为“卓越中医师”的成长培育筑牢基础[4]。

4 卓越医生培养----专业思政贯始终

4.1 经典魂 医德先

“医乃仁术”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根深蒂固,强调用“仁爱”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的行为准则,从而使医学成为践履儒家之仁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一种技艺,即“医德”。作为培养“卓越中医师”这个主要目标,相比于临床医技,具有高尚的医德更是重中之重,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有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因此,在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医经典中需要汲取的更重要的部分,就是蕴于其中的先贤大家的医德仁爱之心,此类例证比比皆是,如张仲景在其十枣汤用方之后,对医者温言细语陈述临床应用此方的注意事项:①“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即由于十枣汤中含有竣下逐水之重剂甘遂、大蓟和芫花,所以告诫医者开此方药时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酌情药物剂量的多少;②用“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警示我们医者不要只顾及病邪,更要考虑药物对人身正气的损伤,服药量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③“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当此峻下之剂达到峻下逐水目的时,要注意调理患者的脾胃,以固后天之本。洋洋数语尽显医圣“大慈恻隐之心”、医德之垂范,实为“卓越中医师”之必备品行[5]。

4.2 师守正 医风明

对于中医经典课程授课教师的守正示范作用在“卓越中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教师良好的言教、身行及笃信的示范,不但在提升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其精神层面成为推进高等中医院校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为将来的临床“卓越中医师”们端正医风的形成与树立具有深远影响。即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积极、合作、平等的处事作风,严谨谦虚的科研精神,如此影响学生才会树立刻苦的学习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端正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学习发展进步。对学生的管理要以鼓励与引导为主,教师良好的守正示范作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与缺点,正确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5 卓越医生培养----科研助力秉创新

5.1 重孵育强科研

在培养“卓越中医师”的过程中,对于其科研思路培养的实践方面,采取教师科研带动学生介入,即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在校级和省级项目培育的基础上,推荐学生团队积极报名参加申报“国创计划”项目,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6]。

5.2 传帮带 共获益

在“卓越中医师”的培养方面,采取博士-硕士-本科生传帮带模式的探索,即在导师的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学习基础、应用能力层次的学生,博士生带队硕士生,硕士生带队本科生,通过常规学习中医经典知识,临证经验分享,到医学科研思路的建立等方面,施行分层次传帮带,以集中小组间讨论、小组与导师讨论的形式开展,如对经方的临床应用现状、动物实验研究的开展,科研论文的撰写,研究假说的意义与凝练等内容,以期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卓越中医师”。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其自身特点,我们本着“牢筑基-多教法-重临证-本思政-助科研”的“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应培养新模式建设中医经典课程,使中医本科生更好地掌握中医经典知识、夯实经典基础;通过传统-创新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中医思维;通过学习经典中的辨证理论、医案研学、跟名师的临证实践学习,为中医临床实践打好基础;在所有的学习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医经典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进,以保证“卓越中医师”医德医风的早期形成与树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借助导师-博士-硕士-本科生分级传帮带的模式,更好地推进中医经典课程的理论创新、科研创新、“卓越中医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上“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系列计划中关于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能够进一步探索中医卓越医师的成长规律,在重视临床实践的同时,做好中医经典课程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卓越中医师”。

猜你喜欢

中医师初赛卓越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医药法》助力中医师职业教育发展的完善路径
吕华主任辨治支气管扩张经验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食神大会初赛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