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
2021-11-30李彩霞杨忠华
李彩霞 苏 宁 杨忠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院校春季开学被迫推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宗旨,广州中医药大学迅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在线模式授课的培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高效有序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本文结合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特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开展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为相关形态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1 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现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各科均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涉及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和胚胎的动态演变过程等,包含了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等各个层面。作为中西医结合纽带作用的课程之一,大多数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第一学年开课,对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要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存在一定的难度。
目前我校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针灸推拿、医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课时数分为32学时和48学时。其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医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为32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临床医学专业48学时(理论课33学时,实验课15学时)。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组织学与胚胎学普遍存在西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讲课进度快,学生思维滞后;前期课程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的缺点,学生要系统的把握其课程精髓,真正理解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并掌握其规律难度就更大。因此,按照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迈向数字化教学与移动学习的新时代。
2 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雨课堂(Rain Classroom)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它将传统教学PPT和现代通信工具相结合,充分实现了教学多环节的互动,为疫情期间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快捷可行的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基础医学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推陈出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进行互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向[1-2]。
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形态、微观、抽象”,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在疫情期间,理论课环节利用“雨课堂”教学视频直播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真实还原课堂教学,并利用讨论区及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师生的充分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课环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线下教学和在线教学资源(微视频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有效整合,解决了只能通过图片这种静态模式观察切片的问题。本学期包括中医(5+3年制)、中医(九年制)、中医(九年制国维班)、中医(5+3国维班),中医学(境外班),中医学(定向班)共351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在各环节全面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做到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2.1 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收集整理知识点相关信息,以问题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到花粉会产生过敏症状?体内哪种细胞参与了过敏反应?抗过敏药物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血液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在血液中所占比例及血液有形成分的作用与今后的临床工作有何联系?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对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添加语音录音,通过“雨课堂”插件端直接上传课件,在课前发布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雨课堂”推送的学习资料,并通过点击“不懂”按钮将难点反馈给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雨课堂的分组功能将学生分组,把问题插入到课件中,以小组作答方式发布,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回答问题;对于混合式教学,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是否能高效开展课堂讲解答疑和讨论环节。
2.2 课中讲授答疑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学课程,要求对大量细胞、组织、器官光镜的一般结构和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认识,而切片和照片往往给出的都是器官或组织的平面结构图,对于初学者,通过平面结构观察,建立立体结构的认识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通过雨课堂进行答疑,而是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结构概念,将形态与功能相互统一的理念贯穿整个组织学教学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人体本身就是大自然造就的完善而有灵性的工艺品;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适当引入本学科新进展(如成纤维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在线学习的兴趣。胚胎的发育、演变过程内容抽象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如何从静态的结构运用动态的思维理解胚胎的发育也是教师讲授的难点,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视频直播”的方式开启雨课堂,选择共享电脑桌面,通过制作的动画视频播放直观地看到胚胎生长发育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并可借助手写板接入的方式在雨课堂的白板中直接绘图(如神经元和化学性突触的形态结构)深入讲解重点和学生不懂的难点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以“弹幕”、投稿的方式向老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雨课堂“视频直播”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线下真实课堂,保证师生实时互动,老师可以及时答疑解惑。课中,教师可对小组预习时提交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点评,并通过“雨课堂”手机投票功能对于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学生在镜下辨认标本的能力是本课程重要的能力目标。实验课环节,教师借助线上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随时转换放大倍数讲解实验教学切片,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识片练习,解决了线上教学只能通过静态模式观察切片的问题,将理论资源和实验资源(虚拟切片或网络切片)结合起来,融合数字化实操功能,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3-4]。
2.3 课后巩固学习与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试卷或课后绘图作业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雨课堂讨论区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后提出问题(如通过肝功能化验单,如何理解肝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和肝功能的关系?气血屏障在什么情况下增厚?)加深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另外,可在讨论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如石蜡切片的HE染色,具有合成蛋白质功能的细胞胞质染色为嗜碱性还是嗜酸性?分泌黏液的细胞胞质染色深还是浅?扩大小肠表面积的结构都有哪些?气管管壁上净化空气的结构都有哪些?),学生可以对帖子回复、评论、点赞,这样既增强了课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此外,每位同学还可通过观看直播回放,完整重现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组织学与胚胎学线上线下成绩构成为:阶段性测试成绩(30%)+实验成绩(20%)+ 期末成绩(50%)。阶段测试成绩是本学期三次阶段测试的平均分,三次阶段测试分别在组织学模块、器官系统模块、胚胎学模块完成后进行测试;平时成绩中阶段性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改变了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加大阶段性测试所占的比例,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牢固掌握各阶段所学课程的知识点。实验成绩占20%,分四次观察切片,课后提交绘图作业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切片测试的平均成绩进行考核评定;学生要把切片观察的内容通过绘图的方式正确表达在图中,并且要对所画的结构加以区分,因此绘图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期末成绩采用雨课堂的在线考试。此外,利用“雨课堂”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考勤、课堂弹幕和投稿等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最终的总评成绩可以对学生在整个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过程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
3 结语
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叠加,而是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有机整合,应该在充足的整合数字资源及智能平台、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保障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5]。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促进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启发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并与其他学科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在疫情期间,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使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更加生动、更加丰富,也为后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