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

2021-11-30陈云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5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

陈云

(河南中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基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立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机制十分重要。其能显著的提升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创新运营体系。利用制度规范为核心,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用。在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会面临许多影响因素。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以内控制度建设为关键的主体,以稳定的内控机制作为关键支撑,搭建风险预警机制,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筹资风险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促进项目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大都会采用融资或是贷款的方式垫付工程款。但是,大部分工程项目都具有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的特点,导致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也越来越高。另外,这种风险是长期存在的,会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一直发展到项目结束。虽然预付工程款可以解决部分资金问题,但是也无法满足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筹资风险属于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会阻碍企业后续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二)合同风险

合同是企业合作的关键构成部分,但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都忽视了合同管理工作,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施工工期、技术改良层面。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合同签署委托出去,使其对合同内容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较为被动,也无法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甚至引发财务风险问题。在具体的合同内容中,施工企业要强化程款结算、工程款支付、违约处理条款等内控,还有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减少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管理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涉及的方面较广,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等许多环节。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科学化的管理,就可能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另外,一些施工企业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制度明确了管理之中各方的责任。但是在实际操作的阶段,涉及的人员、部门较多,管理起来难度大,尤其是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导致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使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出现了漏洞,比如质量管理不过关造成返修,材料管理粗放造成浪费,这些都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许多工程企业为了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大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拓展市场层面、加强施工管控力度层面,不重视内控机制的建设,内部控制管理程序较为混乱,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意识,导致工程施工阶段出现许多问题。即使部分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形势,建立了完善的内控体系,但由于缺乏专业性人才,管理理念滞后,无法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实际的落实阶段就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内部控制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也无法体现出来。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给予内部审计人员相应的管理权限。其职能范围、工作内容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自然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另外,许多施工企业负责内部审计的人员缺乏实际经验、专业水平不高,也不能有效参企业的内控体系之中。

三、基于财务风险导向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创建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提升对相关人员、风险管理的关注度,并且进一步提升其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在规范化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权限、基本职责的同时,更加关注内控体系的建设。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并满足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准、技术能力。与此同时,践行相适应的奖惩体系,将对员工的激励效用发挥出来,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以财务风险防控为导向,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与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控的重视度。

(二)工程变更的内控管理

工程变更会带来工期延误、材料重购等诸多结果,无论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导致的工程变更,都会增加财务风险,对此要求建筑企业务必要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尽量把工程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在施工前的施工计划、图纸审查阶段,及时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越早变更,带来的损失越少。此外,在签订合同时也要明确不同情况导致的工程变更,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当发生工程变更时,要及时签证,防止结算时出现推诿扯皮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于基本情况,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经营现状进行分析,还需要适当的增加风险预警资金投入,实现风险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的相互融合,确保统筹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结合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企业的成本风险、筹资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并且以此作为管理者决策的关键依据。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做好风险预警管理的工作,还需要科学化的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网络体系的建设活动,实现风险的动态化监测,切实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四)开展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内部控制会发挥关键的影响作用,对施工的质量、安全、预算管理进行控制,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工程项目总体的顺利实施。针对各项内控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力度,能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并使得企业可以尽快地适应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对内控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以及调整。也可以说,审计工作是内控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更关注内部审计工作,并给予审计人员一定的权限,保证其工作独立性,以此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进而将审计监管的职能发挥出来。通过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融合,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尤其是更关注财务工作流程,将财务数据与信息披露出来。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严格的管理规范,并不断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五)强化风险管理

第一,目标设定。合理化的设定各项管理目标,使目标与企业战略相协调的同时,尽量量化目标,便于考核评价。

第二,风险识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风险识别的工作,结合项目合同的要求,加强对整个建设生命周期的控制。从投标、中标、进场、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控制,还需要拓展到施工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上,及时洞察资金、用工、材料、质量等方面所存在可导致财务问题的风险。

第三,风险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风险的发生几率、发生时会造成的损失,以及要防控这项风险需要投入的成本。

第四,风险应对。应当针对不同的风险,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带来损失较小的风险,且如果制定这一风险的防控方案,耗费要大于风险带来的损失,那么对这种就采用风险承担的方式。对于损失较大的风险,要根据导致风险的成因,来制定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此外,还对需防范的风险从风险防范的方案制定、到具体的落实以及发生风险时的及时应对工作,开展配套的管理,确保能够有效防止风险,即使发生风险也要将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六)加强项目的日常控制

第一,管控流程的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对工程项目活动的日常管控,应当结合项目风险评估的结果,根据项目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点,落实项目管理的标准,从安全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等角度入手。对于各项管理标准来说,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业务风险、业务流程、工作目标等,并梳理管理流程,出台相关的政策性文件。

第二,管控的实施。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流程与制度,开展活动的日常管控工作。设置专门的管控工作人员,着重监督容易引发风险的关键点,以预防为主,尽可能降低风险。

第三,管控的调整。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因环境变化出现了新的风险点,就需要调整项目的日常控制措施。向公司总部提交调整的申请书,申请书中要涉及调整的原因及内容,审批通过后,调整新的方案,并按新方案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以财务风险导向为核心,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得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固的优势,使得企业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企业需要更关注如何建设内控体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力度,并落实动态化的监管目标,确保风险预警工作到位,减少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以严谨、科学化的内控机制为核心,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且辨别与预测风险问题,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施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