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1-11-30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李 鲁
为促进新时代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体系的优化改良,任课教师应在讲授学科基础原理与规则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采用不同手段激发高中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使之持续性地关注常见的地理问题以及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生活现象,以此弘扬科学思想,锻炼高中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一、独立意识的思想内涵与现实价值分析
(一)理论内涵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即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行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独立意识可以指学生按照自身的意愿(思想)选择阶段性学习目标并发挥创造性、自主性以及个体学习潜能来完成目标的思想品质。
独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高中学生作为个体的自我价值的确立以及社会化人格的成熟,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职业发展目标规划能力都会有显著提升,学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社会一分子,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表达自身的感受、见解以及个人意志,维护自身的自主选择权与独立人格,主动承担起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完整、系统的内在价值标准体系与学科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科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与理论架构模式。
(二)培育价值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采用合理的策略强化学生的独立意识,能够使之清楚、明确地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学习基础性学科知识的现实意义,具备独立意识的学生可准确把握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优势与劣势,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与周密的思考评估自身的学习能力,并按照自己的意志与爱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做出有事实依据的价值判断与能够满足自身能力发展需求的决策,为实现既定的能力发展目标进行自我控制,不断选择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与思维正确性的学习方法,在持续性的课上、课下自主练习中掌握重要的学科动手技能,通过亲身实践验证自身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完整。在新课改逐步推行的社会大背景下,任课教师重点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可极大地减轻备课负担与课上教学压力,在短时间内促进高中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水平的提高与进步,高中学生可在没有任课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环境中细致地梳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事实与有关案例,逐步摸索、总结出客观、完整的地理学基础规律与学科原理,并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时刻调整学习方向与分析学科问题的思路。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体制的潜在问题分析
(一)任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足,难以向有着旺盛求知欲和学习需求的高中学生传授有价值的学习经验与分析问题的技巧,这些教师理论知识积累不足,常常无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教学重点与授课思路。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因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不完善、课上教学时间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无力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难以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稳定、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只能沿用传统的低效率授课模式,高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开始由积极乐观转向消极悲观。
(二)学生未能获得自主探究的机会
教师如果未在授课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赋予高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服从任课教师的指导与命令完成不同类型的复杂学习任务,并进行重复性较强、不利于高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长时间答题练习,学生无法在课上找到面向其他同学表达自身感受与独特观点的机会。有些教师未能意识到构建互动式课堂学习环境的必要性,仍旧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滞后的教学理念,不重视为高中学生布置开放性的探究型课堂任务与课后作业,高中学生难以在观察地理现象、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层面的锻炼。
(三)教学理念落后
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刻意提高课堂知识讲解速度,省略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课上自主探究环节,忽视了培育高中学生的学科价值观与思维能力,仅仅重视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在不同阶段的测试中有所提高或下降,缺乏对高中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的重视与理解。此类教育理念引导下的能力培育目标严重偏离了事实与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规律,对高中生学习成绩与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消极影响。高中学生在这种不利于个体独立意识发展的学习环境中,无法养成对学习目标做出自主选择的个人习惯,难以灵活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分析事物的真实价值。
三、有效培育高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可行策略研究
(一)在课上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主动收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素材与可用案例,并结合本校的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选择性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与专业素养,通过面向高中学生普及、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案例与学习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有可能遭遇的学习困难,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引导高中学生立足于常见的生活常识分析、研究、掌握基础性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内在根本原理。如任课教师在课上讲解“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时,应当指导高中学生归纳已学过的地理学知识,并将本课所学的气压带与风带的知识绘制为详细的图表。并根据此类自然地理知识分析自身所在区域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客观成因,以此牢固记忆气候变化与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与主要形态,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特性与种类,使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地理学专业知识的现实生活指导价值。
(二)鼓励高中学生进行自由探索
任课教师应当在授课时组织高中学生利用课上学习时间进行理论探究与集体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育高中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与信息核查能力,引导高中学生发挥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体会地理学知识的特殊魅力与学习价值,通过构建开放、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发现自身的能力缺陷与遗漏的重要知识点,锻炼高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之养成自主规划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如地理教师在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单元的基础性知识时,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配备的信息设备查询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探究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与背后所隐藏的生态机制,并总结、归纳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革新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为促进高中学生个体独立意识的发展与成熟,地理教师必须主动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各类教具重新编辑课程内容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与互动氛围,缓解高中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促使高中学生发挥自身的专长,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分析学科知识点的基本特性。并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媒介面向学生展现地理知识的原貌,启发高中学生的自主研究思路与创新意识,使高中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总结个人学习经验,提出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与学术研究成果,锻炼高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单元的地理学知识时,任课教师可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气压带、风带以及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与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复杂混乱的知识点,保证高中学生能够快速总结出符合现实情况的海水运动规律,避免高中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地理知识发生混淆或遗漏。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效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能够促进当代高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素养的均衡发展,使高中学生养成敢质疑、会质疑且能进行自主探究的思维方式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则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集体化讨论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现代高中学生总结个人化的学习经验与学科规则,保证高中学生的个性形成与人格发展能够在地理课堂学习活动中受到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