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1-11-30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侯丽红郑向成

青年心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范进读后感小说

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侯丽红 郑向成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以刻画人物为核心任务,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体。小说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小说内核,在对人物进行鉴赏的基础上完成认知内化。教师需要做针对性分析,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择,将小说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一、营建小说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

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时,要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小说阅读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触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的学习由表面走向深入。学生阅读小说关注点大多在情节、人物命运上,而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处理、小说结构、主题情感等内容缺少关注,教师在阅读导学时,要注意设计一些阅读问题或者是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设计阅读规划,让学生顺利进入小说阅读环节。

初读感知时,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规划,给学生投放更多的任务,确保小说阅读有目的性。鲁迅笔下的《故乡》,其成文背景是半封建社会,学生对这个时代缺少基本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视片段,让学生对小说背景有一定了解。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找到一些典型的描写片段,对这些内容进行个性阅读和感知,利用问题呈现阅读感知体验。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内容,很快就有一些问题涌现出来。如:鲁迅为什么将故乡描绘得这样缺少生机?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故乡的哪些人?我们对少年闰土有鲜明的印象,这里再看中年闰土,为什么感觉怪怪的?杨二嫂是怎样一个人?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作者写水生和宏儿,想要暗示什么呢?……学生的疑问不断反馈出来,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处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讨论之中。集体讨论时,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阅读环境得到优化处理,讨论学习效果比较突出。

学生对鲁迅的小说存在更多陌生感,不仅是时代背景单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鲁迅的小说语言特点不熟悉,自然会产生一些生涩的感觉。教师没有在语言角度上进行纠结,而是从人物命运方面做出一些指导和启迪,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阅读,自然形成问题集锦,体现个性阅读原则。学生在阅读中有不同见解,这是最正常的事情。教师让学生以问题形式呈现阅读感知体验,给学生带来主动学习的机会。利用质疑问题进行集体学习,其助学效果也是比较突出的,学生集体交流时,集合大家学习智慧,自然能够促进阅读问题的解决,形成更多阅读共识。

二、整合小说阅读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小说内容大多比较长。因此,在阅读小说时,教师要根据小说内容的不同,做出整合处理,这不仅能够提升阅读效率,还能够促使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路线。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读自悟,提出一些质疑性的阅读问题,形成阅读思考,为小说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信息。

小说情节大多跌宕起伏,教师在整合阅读内容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集中关注某一个点的内容,集中阅读、集中鉴赏,可以降低阅读难度,提升鉴赏水平。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小说在构思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小说结构方向做深入探究:小说情节设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你认为哪些情节设计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样设计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效果呢?这篇小说关涉人物比较多,情节也比较复杂。在具体梳理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从一个点展开。学生开始讨论交流,对小说结构特点展开深入研究。于勒是关键人物,开始是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全家人都盼他回来,后来真的在游船上相遇了,他却变成了穷光蛋。这个情节设计最为经典,更为经典的是这一家人的表现,特别是菲利普夫妇的前后态度变化是经典中的经典。从这个结构设计安排来看,作者可谓是独具匠心,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表现的舞台。作为小说主人公的菲利普夫妇,更是一种灵魂的拷问,让其显出了原型。

教师从情节结构角度展开阅读引导,要求学生对小说进行构建方面的思考,给小说学习提供更多探索出口。莫泊桑是世界小说巨匠,其结构构建功力极高,让小说呈现跌宕起伏的情节,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学习思考。情节中有前后对比,还有描写分析,特别是人物性格分析,将阅读鉴赏引向深入。小说关涉内容众多,教师只是抓住一方面做文章,这是一种整合意识,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这无疑是最为理性的设计和规划。

三、运用小说鉴赏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品位

小说阅读鉴赏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必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小说阅读鉴赏关涉内容很多,不仅要研究三要素,还要对小说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写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读。学生大多有阅读小说的经历,但在阅读鉴赏方面依然缺少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做出示范,与学生一起研读小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法的渗透。

学生喜欢阅读小说,但对细节往往关注不多,如果教师能在鉴赏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其鉴赏主动意识。在教授《智取生辰纲》时,教师特别选取了杨志这个人物展开重点剖析:杨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如此精明谨慎,为什么还是中招失败了呢?你能够从更多角度展开分析吗?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很快就有信息反馈:杨志非常谨慎,拼命逼迫军卒赶路,就是怕出差错,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喝酒时也是小心再小心。杨志的机智主要表现在藏行踪、变时间、选路径等多方面。虽然杨志很精明,但没有处理好几个关系,最终还是失败了。首先是内部出现问题,军卒有怨言,老都管不配合,都为失败埋下隐患。其次是吴用智慧更高一筹,最后导致杨志满盘皆输的下场。

小说有诸多人物和情节,教师选择杨志这个人物进行重点鉴赏推介,给学生提供鉴赏人物的方法。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从性格分析到结果推理,自然形成鉴赏系统。人物性格鉴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先用关键词归结人物性格特点,然后是关联性解析,最后是深度解剖,得出规律性认知。

四、链接课内外资源,以读写任务提升学生小说阅读认知

在小说阅读训练环节,教师要从读写结合角度展开具体指导和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内课外对接训练任务,这样才能促进小说阅读认知的内化。读写结合并非要让学生写小说,可以以读后感、读书笔记形式呈现阅读体会,也可以做一些片段描写训练,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小说训练形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特别是课外对接性、延伸性阅读,不能耗费更多时间,还要注意其信息来源的便利性。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预习阶段,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在课堂鉴赏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范进这个核心人物进行性格解读。在训练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范进悲剧故事产生的根源展开深度思考,并以读后感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小说有阅读鉴赏的经历,自然有自己的观点需要呈现。教师在读后感组成特点和设计形式等方面做出一些提示,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在学生读写环节,教师深入课堂之中,对学生读写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对范进这个人物的生活年代不够熟悉,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限制,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引导。

读后感是比较常见的读写形式,教师以读后感布设作为训练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虽然小说中的人物范进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太多距离,但学生能够从个性理解中形成一些感悟。封建科举制度是范进悲剧发生的根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深度思考,能够从更多角度展开论述,从读后感操作形式上做出一些规范要求,都能够带来训练成效。

语文学科教材中有一定比重的小说内容,教师要在小说阅读教法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在阅读环境创设、阅读资源整合、阅读品质提升、阅读认知内化等方向有更多应对策略,确保小说教学呈现高效性。初中学生虽然对小说有主动阅读的意识,但教材中的小说大多不在学生兴趣范畴之内,教师对此需要有更多理性认知,唯有做出更多引导,才能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

猜你喜欢

范进读后感小说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范进中彩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范进中举》缩写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