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探究

2021-11-30高亚楠殷瑰姣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迈耶观点哲学

高亚楠,殷瑰姣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哲学观点蕴含在音乐教育当中,本身具有科学性价值。哲学观点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为我国音乐教学提供理论性基础的重要指导作用。其理论观点主要来自于传统哲学当中的理论观点,但是音乐教育当中的哲学观点和传统哲学观点相比更有理论和实践高度的意义。音乐教育与哲学观点的融合无论从任何层面来看,都是具有科学性和音乐性的,是从内至外的对于音乐教育方式进行哲学的思考和判断,并且以实践的方式来对于音乐教育进行创新,具有高度教育意义,可以推动音乐教育行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一、政治化、技术化、综合化的全面音乐教育哲学观点

1.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政治化

在我国音乐教育是以政治为基础的科学化教育体系,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伴随着政治化的哲学观点,从儿童歌谣到音乐歌曲都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并且音乐作为政治的辅助工具和推行方式来使用,音乐具有教导学生爱国的重要作用,导致音乐的政治化趋势越来越浓,而技术化这最关键的问题被大众慢慢忽视。音乐教育本身具有很浓烈的爱国色彩和表达当下政治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这也是音乐教育中哲学观点在我国的现状。

2.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技术化

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从基本功教学开始,学生对于基本功的掌握情况是音乐学习的必要前提,音乐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功夫活儿。学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懂得音乐,获得应用音乐的能力[1]。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保障音乐教育让学生具备音乐技能,但是过于重视技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东西过程中,音乐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失去了对于音乐的想象能力。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技术化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对于音乐实践和创新的原动力,导致学生的音乐作品不具备鲜活的生命力,创作的作品也失去了音乐应该具备的深刻灵魂和深远的内涵[2]。

3.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综合化

以上两种教育方向各有利弊并伴随时代不断地发展,综合化的音乐教学哲学观点应运而生。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之后的三年内,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从教育的主题思想上,将以政治化为主的教育形式转变成为了以人文教育观念为主的教育形式,并制定了以学科知识技能向人文素质培养转变的教育观点,改变了我国学生学科学习的现状,更重视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这种改变是我国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哲学观点

在此内容中的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探讨,要从与音乐教育相关的美学和哲学角度出发。审美哲学就是基于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观点,很多观点是使用心理美学的形式阐述出来的,还有一些基于艺术哲学的基础上进行论述,更为深层的解释是,根据人类学、民族学等这些门类学科带来的连锁反应形成的观点[3]。这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成的结果会有一些意想不到因素,且主要有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等相关内容,那些深入研究探讨后的观点和音乐教育的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人物,有伦纳德、迈耶、贝纳特等。

1.关于所指论、表情论和形式论,是基于音乐的意义为观点进行阐述。最早的论述在伦纳德、迈耶的著作中有所体现,针对其意义多样性、重要性、认知形态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是当时人文与社会科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文章中肯定了音乐能够改变人的情绪、提升人的审美,增强人的意志。指出音乐与数学、绘画等学科,在意义和传播形式上存在差异性。音乐通过旋律和文字传播意义的形式,所使用的符号并不简单,是对对象和愿望的特定指称,音乐的意义及其传播形式和其他学科对比存在特殊性。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哲学。按照迈耶的界定所指论对音乐意义进行阐述,认为音乐是外部概念行动情绪特征的一种表现。而现实这种看法,解析记载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描述和记录,比如说《列子汤问》讲述的故事,展现了音乐之外的一种形象,具体指信仰,只限于情绪领域内,而迈耶讨论的所指论则对音乐的意义,进行了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论述,更多在情感意义中体现。

用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讨论音乐的意义在理论上是不同。迈耶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形式论和表情论,都是绝对论范围内具备相同的特点,两者对音乐意义的阐述局限在内部自律基础上,形式论重点在于讨论理性,表情论则注重谈论音乐的情绪,他们存在着不同点。表情论相信音乐中的各种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听众产生不同的情感,用现今的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和剖析形式论,更加注重着眼于音乐带给人的认知过程,反之情绪论更注重音乐所传播给人的情感过程。

情感体验是音乐旋律刺激的结果,风格差异之间相互互动,继而形成了旋律的力量,这些来自于音乐之中。情感的表现属于音乐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点为基础进行深度探讨,迈耶与格式塔心理学对音乐意义的阐述,有着重要的区别。迈耶比较注重学习音乐产生的作用,而格式塔则注重强调先天的经验。他们的这种观点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迈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包括音乐的完整性以及音乐的直觉、音乐风格、理解心境等等。音乐和学习的关系,迈耶的结论对于文学和艺术创造的理解,要使用特定符号完成,不是依靠音乐之外的表现形式。音乐作品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倾听者个体素质和能力,依赖于音乐的内在和外在的抒发与演绎。而迈耶对音乐的理解,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之上,迈耶强调学习的作用对音乐教育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在意识很重要,是提高人审美认知情绪的中介,学生缺少学习音乐的意义则无法感知思维音乐想象力。只有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才能展示出音乐的价值。

2.形式论在认知领域还是情绪领域上存在共同点,通过训练学生产生音乐体验。比如旋律的起承转合和人的自身情绪之间存在起伏与跌宕的同型,音乐的和声功能对人的情绪也存在着同型等等,此种同型和意义必须要通过有效学习才能在心理认知和音乐演绎过程中呈现。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先行经验。他多方位解析和探究提出100多条知觉原理,这些原理和观点是基于视觉空间的现象。他提出知觉原理后又通过普通常规心理学的知觉规律产生共识,得出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等特性,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同型论是基于先行经验基础上建立的。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具有本体性和非本体性两种形式,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意义。所指论存在着非本体价值,形式论的音乐教育价值观体现在坚持“教和学”,在音乐教育中不能过多渲染非本体价值,也不能将非本体价值作为主要内容。音乐是一门有学习价值的文化体系,音乐的本体价值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前提。

三、音乐教育的文化实践和功能价值的哲学观点

中国近代以来音乐教育传达古代乐教传统,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西学东渐乐歌基础上不断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不断推进。1842年,外国教会在我们国家开办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后,“西学东渐”主张使中国打开了眼界。康有为在1898年就主张开设乐歌课,到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为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打开了大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音乐教育开始普及。学校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受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1957年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教育需要从德、智、体等方面发展。音乐教育更加蓬勃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国音乐教育受到重创,直到1978年我国进入了改革时期,音乐教育又迎来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国家提出全面发展教育观,音乐教育走向多元化发展。21世纪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空前发展。

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深入,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首次出版,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对音乐产生新的认知。音乐教育观念具备文化语境的特点,此特点主要来自民族音乐学和人类学基础之上,20世纪后半叶音乐教育不断地发展,1953年成立isme(音乐组织)之后,音乐研究者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主题开展了深度探讨和分析,《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的发布,把音乐的文化语境和审美教育推向新的高度。音乐教育的文化语境氛围浓郁,而审美教育在西方传统音乐概念却受到质疑[4]。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特沃克,提出了音乐要普及化,尽力使音乐文化差异缩小。当时欧洲单一的音乐文化逐渐被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所取代,罗伯特的提议使中西方的音乐教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中和。新时期,使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要考虑音乐的文化语境,音乐文化语境的学习与传统音乐的学习相矛盾,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音乐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与音乐教育相融合,贯穿到音乐教学之中。

音乐强调音乐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此时“音乐”二字的意义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形式。所以音乐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很重要。此观念衍生出了一系列关于音乐的全新概念和理论。此时音乐理论书籍出现很多的被动词和自动词的文化语境,这些词语的组合把音乐语境文化提升了一个高度。英国歌剧家艾略特对“音乐”一词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音乐教育称之为实践的哲学,主要意义是阐明音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音乐”受情境所限制。

1996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对音乐的语言进行探讨,指出了音乐的具体意义和价值的理论观点,此观点在互为支持的共识下构建兼容性哲学。哲学家雷默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新的评价。他认为形式论要基于音乐的作品强调其价值。音乐自身就是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载体,实现价值和审美意义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演绎音乐的过程,实践过程注重强调音乐的有效学习和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不间断的接触音乐、感知音乐,在有效的学习和表演的体会中来感知音乐的形式。

音乐的所指论存在两种观点,前者看重音乐经验,是音乐之外存在的形象观念和作品体现,后者强调通过音乐活动产生的非音乐效应,主要包括学习的自尊、效应、个性发展等。

语境论融合了以上观点,音乐教学是音乐的实践形式,在音乐实践中体现情感的认知音乐的语境论与文化和历史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深层次探索音乐和教育都需限制在政治权力为基础的艺术领域内。

哲学家雷默认为所有音乐的观点自然融为一体,并相互兼容平衡。此观点对于音乐实践教学和理论发展存在一定价值和意义。音乐教育是一个兼容的教育哲学,音乐教育者相继发表了相关文章,出台了《2020视野》报告,对“音乐”和“音乐价值”的文字进行了深度明确的分析,认为教育哲学需要转变传统单一视觉的本质论思维方法,采用多角度、多视觉和多种观点的融合。音乐自身存在的宗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够促进受众者的心理发展、使之情感丰富、提高智力。对人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从文化的层次来说,记忆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由于受众者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要结合时代需求制定“差异化”教学内容。对于音乐教育的内容雅俗层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浅显的娱乐性,既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又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不能基于单方面进行音乐价值的分析,要多角度、多深度、多广度进行分析。这对哲学观点的有效协同存在一定价值。“音乐”一词的真正意义到20世纪末才逐渐认知,哲学家雷默的音乐审美情感教育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他重视受众者自身的学习,有效理解结构要素等概念培养受众者对音乐情感的敏锐性,促进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重要性及其体现

1.是学习者领悟音乐教育相关思想的基础

音乐教育哲学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和音乐学习者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对于音乐教育的理念进行理解。学习者通过音乐的哲学观点正确的认知音乐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客观科学的对音乐教育价值进行学习与认识。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是对音乐教育学科的一种完善,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形成,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哲学观点获得音乐的灵感和创启发,使之音乐技能得到提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带领学习者进行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学习,为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需从个人角度出发,以全方位、综合性、多角度方法学习音乐教育中的哲学观念,以自身专业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为出发点,提升个人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提升相关知识理论的研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加深学习者对音乐教育中哲学观点的理解,让音乐教育的哲学观念能够在音乐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进行完善和创新。

2.解释音乐的本质和真正价值

教师进行音乐教学,需向学生传达音乐的重要性。学生认知音乐学科的本质和真正的价值具有抽象性。导致音乐教育的艺术性远低于其他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学科内容无法进行充分的发挥。在我国,音乐相关学科的录取分数线都远低于其他学科,使得人们对音乐学科的认知产生了错误和偏差,认为学习音乐不需要搞好文化课程的学习。这种现状偏见的认知,更需要音乐教育者提升自身的素养,加强音乐专业的学习也要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哲学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根本价值,用哲学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学习。

音乐教育的真正核心哲学观点应顺应时代需求,以音乐创新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将创新音乐教学贯穿到音乐教育之中,教师作为音乐创新的主体,既要加强自身音乐的学习,又要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带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强调音乐教育的创新性,指音乐对美的创新、音乐文化的创新,把这种创新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创新音乐教育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当今社会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者,需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艺术涵养和教学的技能,扩大学习其他交叉性学科的视野。音乐教育者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领头羊,是连接音乐哲学文化的纽扣。也是提高我国音乐教育和推进音乐教育历史进程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迈耶观点哲学
菱的哲学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听您的
小包哲学
1913——1916年民国初年的百姓是个什么活法
迈耶夫妇
观点参考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