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改革路径探究
——以高职院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为例

2021-11-30袁晶晶刘任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园专业

袁晶晶,刘任丰

(1.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3.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除了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之外,还要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在《专业标准》的指引下,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从意识到形式都有了一些改进,“但是还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园的工作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少师范院校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就是这一趋势下的有益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既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笔者依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尝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有本科四年制和专科三年制两个层次。本科更加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学生有较宽裕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就业方向除了幼儿园的一线教学工作,还有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研究之类的工作。与之相比较,专科则更多的偏重技能与实践,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具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设计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职业能力需求意味着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应用和实践。潘懋元,石慧霞将应用型人才同学术研究型人才加以区别,指出应用性人才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主要强调人才对理论的运用能力。[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作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重在培养学生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保教实践相结合的基于理论的实践能力。目前这类课程在理论的运用和技能训练、培养上存在不足。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了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素质。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和实施的能力是“专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专业标准》四个基本理念之一的“能力为重” 也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具有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3]这一能力的培养对接的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

所谓“以赛促学”,是指在专业的技能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专业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技能竞赛,来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技术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考核。简言之, 就是以参加技能竞赛为中心开展系列性的技能教学活动。[4]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类课程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的方式激励教师确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和竞赛有机结合,通过竞赛这种形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质量的提升又反过来更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5]。

为了促进《专业标准》的落实,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2016年“幼乐美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以下简称“国赛”)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国赛项目,是我国学前教育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国赛”的举办为职业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向搭建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的平台。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专业赛事,本研究拟通过对“国赛”精神的领会和赛项要求的分析,尝试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改革,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也希望通过摸索中的课程改革引起研究者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和重视。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一类课程既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因为这类课程兼具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通过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力图实现以比赛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夯实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问题透视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幼儿园活动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岗位需求决定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通过理论讲授就能实现的。《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专科层次师范生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重新梳理规划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改变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全方位的重新优化设计课程实施。

1.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相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应更加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一线教师培养取向的课程,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应该和侧重学术研究的课程区别开来,把握好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的“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为后期实践操作作铺垫,要将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践操作环节中。但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依然模糊不清,与本科的课程定位没有明确区别。

2.课程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活动设计类课程内容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很多学校会分别开设《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设计》《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分开讲授,且教师与教师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上没有过多联系,不同领域的授课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活动设计与实施要求、内容筛选与侧重都各有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实际工作场景的调查和顶岗教师、见习学生的反馈,幼儿园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开展的活动常常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主题内对各领域活动进行选择和组合。显然,实际教学中的分领域授课一方面导致教师对活动主题理解不深,开展主题活动经验不足,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未被重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缺乏主题意识。缺乏主题意识的活动设计课程是不完整的,原有的教学内容选择不能匹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五大领域分开授课,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领域,导致各领域教师在讲授时为了追求课程的完整性,一些有共同点的理论知识会被多次重复讲授,而且在对一些共性知识的讲授上,由于每位教师的理解不同、要求不同,也会给学生造成困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反而让学生感觉更加“不知所措”。

3.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不甚合理

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实践环节中的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集中实习安排在学习阶段的后期,即在大三集中实习。但现有条件之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大多只进行模拟教学,包含优质视频观摩和小组模拟授课(含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在优质视频观摩时,由于学生对视频的理解有限,原本应由学生完成的视频分析最终变为由教师讲解;小组模拟授课的活动方案设计训练主要是线上作业,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借鉴网上类似活动,教师对方案的批改也只是从整体上把握,无暇顾及细节和可操作性。在活动方案实施时,由于学生对工作对象和工作岗位的认识有限,活动评价最终也仅以教师点评讲授为主。观摩实习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流于形式,对活动的评价比较主观,大多基于个人理解,而不是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场景和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考。

高职生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纸上谈兵式的演练让他们觉得很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过多的讲授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很难培养出具备教学实践技能的合格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从形式到效果都不能令学生满意。

4.课程实践环节不够扎实

观摩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实践分观摩见习、模拟授课和教学实习三个部分。模拟授课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主要实践模式,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视频观摩,教师选用优质课视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分析;第二是分小组模拟实践,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在班级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和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对活动进行点评。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年年攀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见习困难重重,学生入园实践环节多集中在大三,大一、大二的观摩见习很难保证,仅靠学校里的幼儿园优质视频观摩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模拟授课、自导自演,很难达到幼儿园亲身实践的效果,教学实践就会变成“走过场”。

5.课程评价方式不够严谨

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目前,虽然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评价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评价的细节难以突出实践性、操作性的导向。期末总结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60%~70%,主要考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40%,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线上作业等显性因素,由于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见习环节的缺失,学生入园的实践操作效果和入园实践态度并未计入过程性评价。因此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并不完整。最终的课程评价指标仍倾向于显性的作业和试卷考核。课程评价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

6.课程教学成效不甚理想

以上诸多问题导致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实践能力较弱,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其次,自主设计活动的能力较差,只能照本宣科,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根据现有的活动方案依葫芦画瓢来完成,很难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活动方案。最后,对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不理解,不知道怎么在主题之下设计活动。

三、“以赛促学”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完全匹配实际工作岗位,也不符合“国赛”的精神。基于“国赛”中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结合课程现状、岗位需求“国赛”精神,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开授课的五大领域课程整合为一门贯穿第三、四、五学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改革。

1.目标定位:以实践取向为课程目标导向

课程的目标定位是课程改革指南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能力为重”的导向和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整合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三个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制定幼儿园的各类活动,科学设计五大领域的活动,并能把握活动的环节、流程和时间,能对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价与反思,具备团队合作、终身学习、不断反思的品质。

2.课程内容:以专题形式实现课程内容整合

整合后的课程,将五大领域活动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课程介绍,主要讲解该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识性内容和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为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每个领域选择核心内容划分为三个专题, 分专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例如:健康领域分为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三个专题;社会领域分为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三个专题。第三部分是在五大领域课程完成以后的整合性内容,主要是给定主题、目标和素材的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及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计划的口头描述-说课。

五大领域的整合授课,避免了理论的重复讲授。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提高了活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五大领域的教学理论和设计实施能力的均衡发展,实现了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深入理解。

3.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为改进课程教学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走过场”的情况,每个领域的三个专题,在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兴趣和需要,采用了“三段五步法”的教学方式,即将每个专题的教学过程分为“讲授”“练习”“入园”三个逐步应用的进阶阶段。“讲授”阶段分为“理论讲授”和“视频观摩”两步;“练习”阶段分为“全员模拟”和“小组模拟”两步; “入园”阶段第五步则是“入园实践”,为每个专题结束后选派小组模拟中优秀的小组到幼儿园,在真实的场景中开展活动。一 共三个阶段五个步骤,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开设的三学期间内,实现学生入园全员覆盖。

具体的课时安排:每个专题理论讲授2课时,视频观摩2课时,全员练习以课后作业形式完成,小组示范4课时,另外在课程安排上,每周空出2个半天,预留给入园实践,分批次、分幼儿园安排学生入园。

合并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通过理论讲授、视频观摩、全员练习、入园实践等环节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学生在教育场景中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4.实践环节:以校园合作落实教学实践

通过与本地多所幼儿园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合作基地。采取“双导师制”, 校内教学技能指导老师由校内教师担任,校外教学技能指导老师由合作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担任。在“入园”阶段,挑选出“小组模拟”时表现突出的学生小组,依据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先在学校准备好相应的活动方案,由校内老师进行指导并模拟展示,再带着活动方案到幼儿园进行课堂展示,并由校外教学技能指导老师进行实战指导,实现课内、课外全程实践,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

由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多,幼儿园的承受能力有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课程教学中无法保障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进入幼儿园的真实课堂。为了保障入园实践技能训练全员覆盖,结合“四阶段技能渐进”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个学期另外安排了全员保教观摩实训,保障学生入园全覆盖。具体安排如下:第一、二学期各1天为第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幼儿园观摩和基本技能实训,帮助学生了解以后的工作场景和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第三、四学期各1周为第二个阶段,分别对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授课领域开展实训,学生在入园观摩实训的同时按要求完成《保教观摩实训手册》上的实训内容;第五学期8周的标准化教育实习是第三个阶段;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为第四个阶段。贯穿于1、2、3、4、5学期的实习实训,学生每学期分批次入园观摩,帮助学生近距离的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岗位场景和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对象。

多重的入园实践保障,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身临其境的学习保障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展。

5.课程评价:理实并重构建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肯定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根据实训方法和实训项目的改进,考核将学生的模拟实践、保教观摩等环节都纳入其中,同时也对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占比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占总比重的30%。过程性考核占比70%,其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线上线下的作业完成情况占40%;保教观摩环节(含《保教观摩实训手册》的完成和园方对于学生态度的评价)占30%。学校和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提醒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

四、结语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基于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精神的领会和近年来备赛中经验的积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的改革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课程的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比赛做准备,我们更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推动专业建设、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与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方向,搭建更加合理的专业平台。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园专业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