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本衔接”实施现状与质量保证策略研究

2021-11-30高焕清石裕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毕业生标准

高焕清,石裕勤,余 敏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目前,中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院校的衔接,已在全国各地推进实施,但实际上中高本衔接培养的人才在技术技能方面持续提高的效果不明显,其实施现状与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一、中高本衔接的内涵及节点

(一)中高本衔接的内涵

中高本衔接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把中职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和高职本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以全日制方式贯通人才接续培养的体系化设计。我国现存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高等专科职业院校(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高校”。从教育类型上看,本科又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教本科院校,因此,“中高本衔接”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里指普通本科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的人才培养衔接,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衔接;二是中高本同一类型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衔接,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职业教育衔接、高等专科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职业教育衔接。

(二)中高本衔接的节点

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属于不同类型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标准各有特点。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是系统性学科教育,理论性强、研究性强、实践性弱,培养的人才可概括为“知识研究型人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能力。职业教育是针对性职业教育,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理论性相对偏弱,培养的人才可概括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课程体系实际上更多体现掌握工作的技术性和专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实践应用能力。

不同类型教育的衔接,关键在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教育大体可分为应用研究型、应用技能型,其中应用技能型按人才培养特点很明显属于职业教育类型,而应用研究型教育,既兼有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知识研究型人才培养特点,又兼有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因此,完善应用研究型本科教育是不同类型教育衔接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中高本的高本衔接体系的内在发展需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实现职业岗位升迁的外在社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提出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前后三批次22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本科院校数量的扩大和职业本科教育的完善,职业教育的中高本类型特色逐步凸显,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职业教育三个层次人才培养衔接的节点就是技术技能,而不是知识、学历。

二、中高本衔接实施现状分析

(一)中高本衔接实施政策演进

1.政策形成期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要逐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9年《实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推动高职院校大发展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以招生方式加强中高本衔接的政策,以加快中高本衔接发展步伐。

2.政策发展期

随着国家普通高校扩招的影响,职业教育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拉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序幕,但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中职教育回归“就业导向”,对招收中职生、五年制高职、普通专升本等以5%招生计划实施了“中高本衔接”压缩。

3.政策推广实施期

随着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出台和实施,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逐步加快。2011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广西等各省市开展高职联合单独招生、中职生注册入学等中高职衔接的试点工作,同时河北、辽宁、天津等各省市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合作,先后试点并推广有关专业的专本联合办学;2012年湖北、辽宁在全国首创并推行“技能型高考”,为中职教育搭建与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之间衔接的“立交桥”并逐步推广。自此以后,中高本各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衔接机制去除了体制障碍并全面付诸实施,迎来大发展。

(二)中高本衔接实施及其质量监管

1.中高本衔接实施模式

综上所述,中高本衔接实施模式从招生资格、招生方式和培养方式三个维度来体现。政策已破除体制障碍,中高本学校之间可以按规定政策报考和录取。除自修考试、继续教育等方式外,以全日制学习方式实现中高职衔接有以下模式:一是“3+2”五年制的中职毕业生可以经分段考试升入高职;二是初中毕业生以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进入高职;三是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进入高职;四是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院校单招方式进入高职学习。以全日制学习方式实现高职本科衔接有以下模式:一是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录取进入“3+2”专本联合专业学习;二是高职毕业生参加教育部门和报考院校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录取升入填报的本科院校学习两年;三是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录取进入试点职业大学学习四年。

2.中高本衔接实施状态分析

以湖北省2019年为例,全省中职校272所,在校生39.19万人,毕业生11.68万人,就业率97.47%,其中约60%为升学;全省高职60所,在校生45.47万人,毕业生14.41万人,就业率94.8%,其中13%为升学。以其中的咸宁市2019年为例,全市中职8所,毕业生 5 398人,除毕业就业外,通过技能高考、单招、“3+2”分段考试等方式升学3 007人,占55.70%,其中单招升学占18.58%,五年制分段升学占3.48%,升学占了近60%;五年制高职、单招等生源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招生专业及其招生计划指标的政策限制,但录取后转专业比例相当高,反映学生参与技能高考外的考试升学主要原因是成绩差,主要目的不在专业技能,而是学历;高职1所,毕业生4 464人,专升本占2.5%左右,专本联合升入本科1.5%左右,与占有较大比例的专本套读、自修本科等非全日制专升本相联系,反映学生专本衔接目的是提升学历,而不是职业技能。

3.中高本衔接实施质量监管

质量要依据目标、标准进行评判。中高本衔接的目的是构建能够培养各类型各层级技术技能又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综合素质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在中高本之间建立“立交桥”,低一层级毕业生能够进入高一层级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高本衔接满足了职业教育毕业生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继续学习提高自身学历的要求,主管教育的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中高本衔接实施监管作用。从生源培养主体质量监管来说,“3+2”五年制高职、专本联合本科人才培养及其分段升学考试涉及两个独立的院校主体,又涉及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和体系化设计实施,这类学生培养的质量保证应是中高本衔接的重点和难点;专升本考试、技能高考都有政府参与组织,考试质量相对有保障。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来看,省级主管部门通过组织专家组实施各院校整个中高本衔接实施工作的审查监管,确保工作实施规范。

三、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存在问题剖析

质量保证是促进中高本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实现和课程体系有效运行的重中之重,中高本目前在衔接质量保证的标准、组织实施和监管诊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标准问题分析

目前,对同一职业教育类型内中高本人才的衔接节点“技术技能”和不同类型教育的高本人才衔接节点“研究型人才能力和技能型人才能力”没有明确的标准界定。实际实施中,中高本衔接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均由高一层次院校牵头制定和分段使用。各类型、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在知识、能力、素养上就没有形成体系的逻辑主线,各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陆续分批出台的中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还不是一个类型、层次清晰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2.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组织实施问题分析

在标准体系制订、衔接培养体系方面重视不够,衔接不紧。“3+2”五年制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高职单招等给了达不到升学要求的生源继续升学的资格,变相降低了生源质量,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强化了中高本衔接生源在低一层次的院校不是学习技术技能,而是去高一层次的院校获取更高学历的意识,反而产生中职不如高职、高职不如本科的错误导向,不利于以素养、能力指标为核心构建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3.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监管诊改问题分析

在实际实施中,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监管诊改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高本衔接工作的“管”与“评”没有完全分离,多为同一政府主管部门自管自评;二是中高本衔接工作的“管”多而“评”少,“管”大多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中高本衔接办学资格、招生考试录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执行、分段考试升学等的监管,而独立第三方对中高本衔接办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很少;三是学校作为“办”学方,缺少多方常态化监管和约束机制,自我诊断改进没有实质性进展。

四、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改进策略

根据中高本衔接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规定,通过对当前中高本衔接实施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实施状态分析,有必要剖析当前中高职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改进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工作。

(一)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标准建设改进策略

1.构建以技术技能为主线的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标准体系

保证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三方面的标准最关键:一是能力标准,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课程标准。能力标准应是标准体系的核心,应由国家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从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等方面规定各类型、层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主要核心指标,通过国家层面统一组织定期修订发布,指导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并作为监管评价中高本各类型、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在能力标准的规范下,这三方面的标准才算是构成了有主线贯穿的标准体系,中高本才具有衔接的逻辑基础。

2.做好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标准的五个对接

除了能力标准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应由学校遵循能力标准制定,既避免国家统一制定造成的同质化倾向,又能保持学校各自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3+2”五年制高职、专本联合、专升本等中高本衔接专业和高职本科试点专业,在遵循能力标准的前提下,联合办学的双方学校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做到“人才培养规格对接”“课程体系对接”“课程教材对接”“技能证书对接”“实习实训对接”五个对接。把人才培养的知识点、技术技能点、素质要点等分类、分级成体系,细化到中、高、本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教学过程中,避免课程重复开设、避免教学内容反复教授,构建形成中高本衔接培养体系。

(二)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组织实施改进策略

1.建立对接“1+X”证书的中高本衔接技术技能培养质量保证运行模式

“1+X”证书制正在全国加紧试点推行,中高本衔接要转变知识衔接体系,对接“1+X” 证书制,构建中高本各类型、层次教育的技术技能衔接体系。技术技能按专业和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普教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分类、分层设定,并以技能证书为证。技能证书不与学历捆绑约束,中职毕业生可以考取本校及高职院校设置的技能证书,高职毕业生可以考取本校、职教本科、普教本科院校设置的技能证书。这既解决了中高本衔接资格考试所强化的学历导向问题,又推广了“1+X”证书制,更有利于实现中高本技术技能有效衔接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对接“学分银行”的中高本衔接知识素养培养质量保证运行机制

教育部于2020年已下文部署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在做好课程体系对接、课程教材对接、实习实训对接的基础上,中高本衔接院校要对接“学分银行”,将有关的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的课程、教育活动纳入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认定范围。这既有助于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又可以促进中高本在知识、素养等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有效衔接。

(三)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监管诊改改进策略

1.健全独立第三方参与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督导评估机制

根据国家“管评办”分离要求,明确独立的评估组织,区别于政府“管”的部门,可以是政府督导评估部门,也可以是行业企业参与社会评价组织。依据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实施等,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方式,突出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估,并及时反馈给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办学主体,以评促改。

2.运行面向社会公开参与中高本衔接质量保证的全面监督机制

公开是质量保证的基础,社会全面参与是最有效的常态化监督。中高本衔接各工作环节特别是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要面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广大群众公开,并明确向政府主管部门、督导评估部门和学校投诉、咨询、反馈的方式、渠道,使中高本衔接办学主体学校,随时接受社会广大群众的全面监督。这可以有力促进学校做好常态化诊改,保证中高本衔接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毕业生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