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联动,让“幼小衔接”更具时效

2021-11-30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倪海燕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幼小幼小衔接家园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 倪海燕

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与家长一起合作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呢?我园做了一些尝试。

一、厘清思路,以更大视角解读家园合作

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家园如何在呵护孩子天性与护航成长中找到最佳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引导家长重视家园双方合作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处于不同学段,但是孩子的身心发展是连续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家长和教师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教育部此次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孩子发展视角,围绕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这也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双方都需要转变观念,构建更为科学的底层思维模型。一方面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家长做好心理预期、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为孩子建立适应小学生活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师应意识到家长身处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资源,应充分利用。通过家长走进课堂、家委会等途径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只要家园双方有效衔接,良性沟通,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问题,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二)提升家长幼小差异认识水平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幼儿园阶段的育人特点是保教并重,教师侧重生活教育,而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心则更多倾注于学习。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学习为重。学业课程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加之生活方式、时间管理、外在环境诸多不同,造成有些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毕业班级家长与孩子一起参观小学,现场感受幼儿园和小学校园环境、学习课堂、时间管理等各种差异,初步建立直观认识。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小学校长、老师、往届家长到幼儿园做讲座,让专家、小学一线工作者或“过来人”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知识,群策群力,共商解决之道。

(三)健全体系推进家园合作进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家园合作需要接地气的团队进行实施。幼儿园园长牵头,教务主任、大班教师、家委会代表等共建团队,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幼儿园制订《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再由各班教师据实细化,形成本班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方法、措施。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终身老师,必须先读懂孩子,幼儿园有责任指导家长拿到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孩子的性格、脾气、优势、特点与小学彼此适应。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创设多方共同交流的学习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使家长真正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让家长成为我们的“亲密战友”。

二、家园合作,以专业视角增强孩子自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孩子。”尊重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受人欢迎的孩子首先是自信的。当一个自信的孩子步入小学校园时,身上一定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

(一)自信源于大家的认可与接纳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用语言、动作、表情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感到自己“棒极了”,树立其自信心。如外出春游,可由教师提出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后做出计划书(春游时间、地点、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孩子再向全班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整理孩子们的想法,接纳孩子的安排。孩子通过同伴、成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得到尊重,因此在实施计划时会更加主动积极,以后会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体会进步的成就感。

(二)自信来自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小社会,他们之间会出现矛盾,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和相信孩子的处理,相信他们的智慧和策略。因为在孩子的冲突中,教师、家长不是主角,孩子才是。当然,因为孩子的社会道德体系尚在建立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要充分了解事情的始末,让孩子明白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怎么做。即使孩子是真的犯了错误,也不要当众训斥孩子,孩子才会在成人的尊重中学会自尊。“可以,不可以”等主题活动就是一种顺势而为,引导孩子认识小规则的大用途,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家庭的规则。因为这些规则都是孩子自发讨论出来的,他们更乐意遵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自信起于与同伴的积极交往

朱小曼教授在《孩子情感发展与教育》中说:“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而且情感的发展在幼儿成长中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初入小学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心深处不免会产生害羞、恐惧等情绪,这些都是正常心理反应。那么在幼儿园高段,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积极应对呢?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到中、小班开展混龄活动,为他们提供不同年龄层次间的交往机会,让大班的孩子形成丰富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帮助维护孩子和小伙伴的友情,利用闲暇时分主动登门拜访,或到户外开展一些联谊活动,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孩子的社会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只要家园同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社交发展的机会,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人际关系,孩子就能更从容自信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把握源头,用科学方法助力幼小衔接教育实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孩子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的家园合作都不应该是一个“空中楼阁”,落脚都应在孩子身上看到成效。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孩子入学准备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应做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更好地幼小衔接,让孩子尽快融入小学生活,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在吃喝拉撒睡等方面做到自我照顾和自我管理。大班孩子与教师、家长共商后确定了“进餐公约”,包括饭量多少、光盘行动、桌面干净等方面。我们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吃饭总是希望有人喂的孩子,和大家一起制定公约后,能坚持吃完饭菜;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吃完饭后,会主动收拾好桌面。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在这些点位着手:起床后,鼓励孩子自己叠被子;学习活动后,鼓励孩子整理学习用具等。还可以开展班级或家庭的叠被子、系鞋带、整理图书等小比赛,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彰显个人素养。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关键

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习惯、表达习惯、反馈意识、任务意识、注意力管理等。孩子一旦升入小学,记作业、整理书包等就都需自主完成,要做好这些,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到指令能够执行。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个人需要终生养成的行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需要加以重点培养。“三个一”的正确坐姿、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依靠教师与家长的严格规范与不断鼓励。教师与家长协力引导孩子以“我来告诉爸爸妈妈(老师)”的形式记住小任务,为小学自己记作业打下基础。引导他们在班级自然角进行栽培、浇水,培养其责任感。孩子长此以往,逐渐学会管理自己,在进入小学后也能开始有条不紊地生活。

(三)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重点

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孩子观察外部世界、处理外部信息、适应外部环境的根本能力。大班既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重要窗口期,教师和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试错”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体验“遇到问题—尝试解决—失败总结—再次尝试—获得成功”的整个过程,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快乐。把握孩子的敏感期,从日常出发,从孩子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出发,培养孩子的识字热情、对数的敏感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覆盖越来越广泛,我们将继续拓宽家园联动路径,创新家园联手新模式,共同温柔而坚定地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助力孩子“幼小衔接”走得更加平稳。

猜你喜欢

幼小幼小衔接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家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梦中家园
绿家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