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与思维导图的有效融合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褚琴华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科绘制导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褚琴华

思维导图是将人的思想外化的一种工具,又称为心智图。思维导图是符合小学生们思维特点、知识需求的教学工具,老师们应该深度挖掘思维导图的教学魅力,将其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征

思维导图还可以被称为心智图,它是一种有教育价值的图形技术,往往以一个中心点开始,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一个中心点以无穷无尽的分支向四周进行放射,但是它们都能够归结于一个共同的中心。思维导图能够呈现出一个人的整个思维过程,是人们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具象的表现形式,它是有序的图示,更是实用性很强的图形,也是知识表征工具。

思维导图有五个特征。第一,它的焦点能够集中于中央图形之上;第二,每一个主题都可以作为一个主干,并且从中央向四周辐射;第三,分支往往都是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并且建立在联想之上,无论是关键的还是不重要的话题都可以以分支的形式进行表现;第四,每一个分支都能够构成一个节点结构;第五,往往是以树形结构呈现出来的,展现的是清晰的思维脉络。

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思维导图有效整合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与创新思维有关的图形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相关层次图像表示出来,并通过图形、颜色等的运用和综合,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是晦涩难懂的,也是抽象的,如果老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概念进行解释,有些数学概念是相似的,很容易产生混乱。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树状图等形式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数学概念,又能够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认知。

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概念为基础,只有在问题解决中保持独立、自主、清晰的思想,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清晰明了地进行信息资料的加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建立起数学材料信息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一些应用题的解决中,老师引领学生将应用题中的数据以关系图的形式进行绘制,加深学生的思考,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程与思维导图的有效融合

(一)思维导图指导课前预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前预习备受关注。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课前预习的思维导图,可以简单一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新知识,提高预习的能力。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圆》时布置预习作业,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直径与半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怎样推导的?在这些预习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有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向,将圆的相关知识点绘制成知识树,使得预习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

(二)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过程

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自主绘制已经了解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重视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将数学相关概念主题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日常的教学过程,老师要将思维导图绘制在黑板或是PPT课件上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系统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也能够引领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和方法,给学生树立思维导图绘制的榜样,深化学生对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的运用和了解。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百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小数和分数,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将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和换算进行绘制。通过思维导图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差异和适用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知识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化、整体化、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三)思维导图提高复习质量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的运用,不仅能够将知识整体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因此,老师应该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功课复习,将学生的知识进行串联,促进学生的知识记忆和运用,并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零碎繁琐的数学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和体系。当学生看到思维导图中的一个元素,便能够联想到其他的数学主题,让数学知识以整体性的样貌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第六单元《运算律》的整理与练习时,布置学生绘制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来交流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等这系列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对本单元知识了然于心,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整数运算定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四)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融色彩、形状为一体,这些元素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过这些元素的呈现,能够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的教学特征,能够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可利用直线、文字、形状等将常用的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进率以及生活中1平方千米的例子相结合,绘制成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刺激,促进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

(五)思维导图促进知识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步骤,帮助学生整理和加工数学知识。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 五年级上册教学完分数加减法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分数加减法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有效缩减题海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将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有效地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小数互相转化、分数小数简便运算等四种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列出与之相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计算式子,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定理,提高学生们的运算精确度和运算能力。

(六)思维导图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日常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强调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是学习的关键,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绘制与之相关的追及问题等内容,引导学生们对思维导图进行交流,这样既掌握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又优化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思维训练中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教科绘制导图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盯紧“教育四乱”专题警示约谈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绘制世界地图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