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的生活教育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唯锦苑幼儿园戴志芸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知识点幼儿园幼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唯锦苑幼儿园 戴志芸

幼儿园的活动包含生活、学习、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其中生活教育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幼儿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同时生活活动在幼儿整个成长过程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的生活活动知识和生活习惯伴随幼儿的终身成长,作为教师如何实施好生活教育,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尤为重要的。

一、故事教育的优势

(一)通过故事加深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记词语、背诗词等一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反复地背诵又反复地忘记,就更让人头疼。教师如果利用故事的起因、经过、转折、结果等丰富的内容,让幼儿产生悬念,勾起探究心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穿插到学习的知识点中去,让幼儿对知识点产生兴趣的同时又加深和巩固知识点,潜意识里会把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二)通过故事培养兴趣

对于刚接触文字的幼儿来说,文字既神秘又难学,所以教师通过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故事本身的有趣、生动、简单易懂的形式,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同时故事又可以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情节, 创造悬念氛围,营造主人翁视角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等情景紧紧扣住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教育的基本准则

(一)生活活动贯穿每日的活动

对于生活活动而言,既要灵活又不能太刻板,它始终徘徊在每天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并不需要专门开设一个课堂让幼儿进行集体“说教式”的教育,而是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宣教。例如:有些幼儿不爱喝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的第一杯水,可以告诉幼儿早上起来喝一杯温水,不仅可以稀释一个晚上睡眠后人体内的血液同时也可以通便;有些幼儿吃饭前不爱洗手,可以告诉幼儿在玩耍、上课以及上完厕所的过程中手上都会沾染很多细菌,有些细菌会引起蛔虫的滋生,吃饭前就需要好好洗手;还有些幼儿对冷热的感触并没有很强的意识,老师观察到这些幼儿时就需要提醒幼儿冷的时候需要加衣服、热了需要脱衣服,这样才不容易感冒。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这些细节的问题,然后对幼儿进行宣教,告诉幼儿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讲解一些生活小常识,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常识,同时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宣教也增加了幼儿的模仿能力。生活活动和礼仪教育从入园开始就一直贯穿整个日常生活,需要灵活普及。

(二)生活教育需要有针对性

生活教育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每个幼儿的生活活动个别差异相对较大,有些幼儿在某些生活活动中擅长某件事、在另一些生活活动又不擅长,或者有些幼儿的生活活动能力都很强,有些幼儿的生活活动能力特别差,都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所以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个别教育原则尤为重要。例如:每日午睡起床后,已经进入大班的幼儿大部分都会自己起床叠被子,但仍然会有个别幼儿不会叠,这时候就需要生活老师去教这个幼儿,也会发现不会叠被子的幼儿不一定在其他方面就不如其他幼儿。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都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对于薄弱的地方需要去提醒,只有这样针对性的教育才是符合幼儿的生活教育,如果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进行宣教不仅浪费时间还无法顾及到能力欠缺的幼儿。

(三)独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刚入园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有部分幼儿甚至连吃饭都需要老师去喂,等进入中大班基本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像每天喝水,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课堂需要的书、文具,上交作业等这些生活习惯,通过日常提醒刻画到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慢慢使其养成生活习惯。

(四)家庭生活教育的参与

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往往离不开家庭的生活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生活活动在家的时间往往比在幼儿园的时间更长,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儿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是配合幼儿在家庭里面进行常规的生活教育的基础。家长往往需要配合老师的教育方式,比如老师在学校要求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叠被子的行为,那么在家里家长也需要像在幼儿园一样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不熟练可以帮助,但不能代替。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才能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变得更好。

三、通过故事贯彻生活教育的方式

(一)符合年龄层次选择故事内容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每个年龄段能够接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越小的幼儿因为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喜欢简单、通俗易懂的事物,对于他们而言简单易懂才是好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所以年龄段低的幼儿对动物、植物、卡通等简短的故事内容就非常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知识点有了基础以后,就需要提供一些抽象又有内容的故事,丰富故事情节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新的知识点。

(二)教师为叙述故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通常会在讲述故事前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氛围,如:整洁而又安静的环境、没有多余的物品、座位安排能让全体幼儿看清楚老师的动作和表情。老师在上课后组织小朋友安静坐好,稳定小朋友的情绪后,在安静的氛围里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跌宕起伏的语言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在讲述故事时,还可以利用故事的情节带动情绪,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及结合肢体行动使故事的内容在幼儿的头脑里更有画面感。因此,教师需要尽量按照故事原文来讲,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但还需要考虑怎样把书面相对拗口的语言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所以,教师的故事教学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修饰,更口语化,同时又不能违背原文意思。

(三)善于利用故事进行教学

刻板的知识相对是比较枯燥的,老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幼儿吃饭不要东张西望,珍惜粮食;《萝卜回来了》的故事,教育幼儿团结就是力量,伙伴之间要互帮互助。老师可以利用课堂空余的时间讲解这些小故事,幼儿听多了,自然而然会加深记忆,理解能力也会变得更强,思维更加开阔。另外,还可以利用故事中的一句话、一个词,像“丢三落四”“做事情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一心二用”等教育提示,不仅可以直接用教科书上现有的故事,还可以对某个现象做针对性说明,让小朋友明白故事的寓意。再比如说故事中的榜样行为,《彩虹色的花》中彩虹花慷慨无私,乐于分享;《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爱;《蚂蚁和西瓜》中小蚂蚁们和朋友一起合作搬西瓜……通过幼儿熟悉的故事人物加以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

老师最先引导幼儿讲述的形式是复述,复述故事不能死记硬背,是需要在对故事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然复述,复述过程中既要根据原文讲,又不能太死板,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口述。幼儿复述故事的时候,并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复述,篇幅比较简短的、情节生动并有适当重复的、题材比较熟悉能唤起情感和想象的会比较容易复述,像《拔萝卜》《三只熊》《萝卜回来了》等就比较适合幼儿复述。在幼儿复述过程中,老师始终起到主导的作用,可以应用一些生动语言启发幼儿复述。对于相对较长的故事,可以允许幼儿分段复述,等到幼儿熟悉内容以后,再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完整复述整个故事。另外,对每个幼儿的复述进行简单评价,既可以提高幼儿复述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复述的质量。

幼儿生活教育中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可以通过故事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感受神奇、有趣的知识,还可以轻松地听完课程。幼儿越来越喜欢听故事同时又容易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经过适当引导,幼儿也更愿意尝试去复述故事,虽然复述的过程不见得会很顺利,但当自己复述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会很有成就感,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不过,这种教育对幼儿天性的开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挖掘出来,教师需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幼儿的年龄层次、理解事物的能力等方面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增强讲述故事的能力。

猜你喜欢

知识点幼儿园幼儿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