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而真实:研学单的价值追求

2022-01-05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列式竖式平均分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陶 莉

“研学单”是指教师课前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充分把握学生已学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的、引领学生展开独立的前置性学习的线索式提纲。“研学单”所呈现的学习信息是丰富的,既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也包含学生在课前研习中生成的原生态思考;学生课前的研习摆脱了教师的牵引、干预和控制,需独立自主完成,因而课上所展示的研究成果,课堂交流分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思考、表达等学习样态,都彰显出课堂教学“本真”的价值。丰富而真实,是“研学单”的基本价值追求!

一、全面反馈学情,把握知识发展起点

因为“研学单”中的学习任务于课前独立完成,所以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原始思维。不仅如此,与只有40分钟教学时间的课堂上少数学生的提问回答、小组汇报、双边互动不同的是,教师可快速浏览学生提交的“研究单”,第一时间真实全面地了解整班学生的学情信息,从而准确判断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层次,找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生长点”,及时调整预设,因势利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如在教学三年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课前教师通过浏览研学单,发现学生出现以下两种竖式:

教师意识到,这就是本节课的聚焦点,只有把这两个竖式辨清楚了,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历练。于是在课始就直接抛出这两个竖式,让学生发表意见:

师:用第一种方式列式的说说为啥这样列?

生1:以前二年级就是这么写的,如8除以4……

师:用第二种方式列式的说说你怎么会想到这样写的?

生2:一开始我想用第一种方法列式的,可是爸爸说不对,然后教我用第二种方式计算。

师:那你知不知道为啥这样列式吗?

生2:(摇头)不懂!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说的?

生3:是啊,这个竖式长长的,为什么不像第一种写得简单一些呢?

生4:为什么数字6要落下来?

生5:为什么竖式十位下空着不写?

……

学生之所以出现几乎一致性的疑问,是受了旧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接触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如8÷4,14÷3……列竖式都是一步完成。因此,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把被除数笼统地当作一个整体,“一步到位”地完成除的过程。按照例常,教学应该延续“交流多样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用口算方法促进笔算理解——提炼笔算方法”这一基本过程进行教学。然而,研习单就是这样原汁原味呈现了“聚焦性问题”,让教师真切把握住学习的起点:为什么这样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需要分两步计算?

二、引导分享交流,促成知识深度建构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自然生长的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站在课中央。由于“研学单”已展开先行探索学习,课前有了自我“研磨”,一进入课堂,学生便可以充分交流,开展多向互动,通过由此及彼的互鉴、勾连与对比,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深化和纠偏补正,丰富学习体验,进而促成有深度、可关联的知识建构。

如在上一案例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列式:46÷2=23(个)。

师:23怎么算出来的?大家在研学单中,用了多种方法来在思考,先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推选代表上来展示一下。

生1展示:平均分给2个班,那就要相等,4盒羽毛球,每班2盒,还剩下的6个羽毛球,可以分成2个3,那就是每班3个,所以46除以2等于23。

师:写得很详细,把分的过程都说清楚了。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呢?

生2展示: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师:瞧,这位同学用了“先分,再分”这2个词(教师用红笔圈出),这两个词用的真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3:这就告诉我们需要平均分两次,而且分的时候是有先后的。

师:是啊,琢磨琢磨这句话,我们似乎有了一些思考的方向。继续交流!

生4展示:我用了画图的方法,□表示4筒羽毛球,○表示6个羽毛球。4筒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2筒;6个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3个,2筒和3个合起来每班就得到23个。

师:这方法怎样?你们能评价一下吗?

生5:我认为很清楚、很简洁,一目了然地知道整筒和整筒分,几根和几根一起分,的确需要分2次。

师:是的,画图使我们更加理解了前二位同学的想法,思考的方向更明朗了。继续交流!

生6交流:40÷2=20,6÷2=3,20+3=23

师:瞧,他把46拆开来,分成40和6,通过口算得到结果。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

生7:这种方法就是把第三个同学的画图过程用算式表达出来,意思是一样的,不过更直接。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共同之处吗?

生8:都需要平均分两次,先分整筒的,再分几根。

师:想一想,课始出现的两种竖式,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呢?为什么?

生1:我愿意选择第二种,因为第二种竖式能明显看出是平均分了2次。

生2:我赞成他的想法,第二种竖式更完整地记录了两次平均分羽毛球的过程?

师:为什么第二个竖式记录最详细呢?

学生结合平均分羽毛球的过程,讲述竖式计算过程。电脑辅助讲述过程,并用色块依次表示两次平均分的过程(如右图)。

师:是的,这个竖式还向我们传递了出一个信息:“即便是分,也是有先后的。先分四个十,再分六个一”。而第一个竖式,显然还不能向我们很准确、详细地传递这个信息。

师:那从这个竖式中能否找到“40÷2=20,6÷2=3,20+3=23”这三个算式的影子呢?

教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方法与分实物之间的联系,为理解算理形成支撑……

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在课堂中各抒己见、主动交流,“研学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预期功效最终在课堂中得到实现。当然,学生的课前研究因各自的认知基础不同而层次不一,其中不乏精当的研究成果,也会有模糊的理解。如何选用这些丰富、真实的研究成果,对于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恰恰是这种挑战彰显了“研学单”的价值,在挑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同时,又挑战教师重组教学的能力,促使教师以深度建构为目标,把控教学节奏,从而使回归本真、自然灵动等教学追求从可能变成现实。

三、开放学习时空,发掘学生学习潜能

儿童世界深处潜藏着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思维火花,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内往往难以绽放。但是,课前“研学单”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列任务提前自主探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菜单选择、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实地体验等自我学习方式,在开放的时空中,在导向性问题的任务驱动下,释放自我、各显其能,创生富有个性的原始思考。

课前预学提示单

1.阅读摘录:重点的知识、概念、方法。

2.自我尝试:我打算这样做……

3.质疑问难:我想到的问题有……

4.调查实践:在哪儿要用到这些知识和方法?

5.动手操作:做一些实物模型。

6.资料收集:这个内容我收集的资料有……

7.好物推荐:我推荐的题有……

例如:“菜单式”研学单(如上图),主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我选择预学内容。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课件动态展示无数个点运动形成一个圆的时候,教师相机出示学生在预学时独立摘抄的资料:“平面上到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尽管小学阶段只需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认识圆,到初中阶段才开始给“什么是圆”下定义,但学生在预学中已经探索到这一块内容,且教学时无数个点形成圆的动态演示已然留给学生清晰的印象,学生正处于心明而语不达的“词藻难饰”阶段,及时地引入这段资料,能帮助学生将停留在直观状态下的视觉认知提炼为清晰的概念,为初中学习提前埋下伏笔。

“研学单”承接着原初思考与意义建构,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理解儿童又发展儿童,线索明确又难易适度,唤醒旧知又启发探究,注重操作又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开放融洽的空间中先学研究、主动投入学习;也让教师在欣赏与调整中重新认识课堂,主动审视教学行为。它丰富而真实,能成就教师,更能发展儿童!

猜你喜欢

列式竖式平均分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平均分一半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每筐多装多少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