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30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幼儿园陶婕妤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陶婕妤
小班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是常见的现象,受这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幼儿入园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哭闹不停,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保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影响做深刻的分析,找到化解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使幼儿尽快适应园内生活,快乐地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健康成长。本文就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和破解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每年幼儿入园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幼儿,由于过分依恋家长,不能从心里接纳新环境,产生心理上的分离焦虑。这些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与园内的其他幼儿快乐地玩耍,并无他样,一旦家长走开,就哭闹不停,拼命地寻找家长。幼儿与家长形影不离的情结,跟家庭的影响有直接关系,说明幼儿在家庭中极度缺乏独立能力的培养,离开家长,幼儿就觉得害怕无助。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幼儿从相对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陌生且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除表现为哭闹、拒绝、发脾气外,食欲变化和睡眠结构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等也十分常见。充分了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改善环境,创设情境,辅助幼儿尽快适应园内生活,提高独立能力。
一、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
(一)过于溺爱造成的“依赖意识”
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有的家庭祖辈、父辈两代人带一个孩子,格外宠爱,本来是孩子的自主行为,家长们纷纷越俎代庖,久而久之,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发展受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入园后,幼儿找玩具,商量一起玩,都是发自内心的自主行为。深受家庭溺爱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得不到大家的“照顾”,一些幼儿突然感到无助,对幼儿园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因而心理焦虑不断增强,以至于哭闹求助。有些妈妈聊天时常常抱怨父亲带孩子非常不中用。其实正是父亲带孩子的“不中用”,使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断进步;而母亲的周到照顾,影响了幼儿自立意识的形成和自理能力的发展,使其过分地依赖家长的各种呵护,于是,入园后,在新的环境下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分离焦虑心理。
(二)幼儿家庭活动范围较小
幼儿社会阅历较少,大多时候都在家里,导致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几个家庭成员外,很少接触陌生的面孔,对人多的环境更是知之甚少。于是,入园后,在许多孩子只有一个教师或者保育员照顾大家的情况下,幼儿突然扩大了认知范围,一时难以接受,心理焦虑油然而生,觉得受到了委屈,对“竞争”式的群体生活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不知所措,因而产生焦虑。这种家庭影响因素造成的小班入园幼儿产生的分离焦虑,对大部分幼儿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只不过有的幼儿在后天成长发展中,由于家长注重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幼儿抵御入园分离焦虑能力有所提高。比如:性格开朗的幼儿、跟陌生小朋友能够玩到一起的幼儿,都属于这种情况。等到入园的时候,因为这类幼儿“见过世面”,分离焦虑就不会那么强烈,甚至不会产生分离焦虑。
(三)性格孤僻的条件反射
有些幼儿天生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对热闹人多的环境有抵触、害怕心理,入园后,热闹的景象、欢快的场面使其产生恐惧感,产生了条件反射,不但不敢加入嬉戏的幼儿群体,反而低头不敢正视其他幼儿,紧紧抓住家长的手不肯松开,拉住家长的衣襟不敢松手;有的甚至哭闹着要求家长尽快带自己离开。这种性格引发的入园幼儿心理分离焦虑,在总体中比重不大,但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方面。家庭影响因素引发的幼儿性格孤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四)过渡教育培养不足
很多家庭不重视幼儿入园的过渡培养教育,幼儿突然离开家庭,加入陌生的幼儿园生活,参与小伙伴们的游戏活动,感到生疏、不自在,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助长分离焦虑,对幼儿适应园所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有的家庭在幼儿入园之前,从来没有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更没有带幼儿到附近幼儿园“参观”“欣赏”幼儿园小朋友的演出、游戏;幼儿初入幼儿园,满眼的陌生,没有一点儿向往的心理动机。幼儿足不出户,不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不仅造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还会影响幼儿接触新事物、增长见识的能力。
二、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的破解策略
家庭的过于溺爱、娇生惯养,幼儿缺少户外活动经验,性格孤僻,以及入园过渡培养教育不足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心理的形成。因此,要根据幼儿产生入园心理焦虑的影响因素,因人施策,构建破除小班入园幼儿分离焦虑家庭影响的防线,促使其加入小朋友们快乐嬉戏的“团队”,不断增强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一)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针对在家中娇生惯养、过于溺爱造成的入园分离焦虑的实际状况,幼儿园应组织专门力量,一对一进行幼儿不良心理的创新性转化,消除幼儿初入幼儿园分离焦虑所产生的恐惧感、厌恶感。比如:让家长带着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对什么活动最感兴趣,在入园后的几天时间内,尽量安排幼儿参与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又如:组织入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暂时不让有心理焦虑的幼儿参加,让家长陪同一旁观看,教师在幼儿的旁边与其进行沟通,逐渐建立与幼儿的亲密关系,使幼儿从对家长的依赖,转入对幼儿教师的信任,逐渐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幼儿从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中独立起来,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二)让幼儿相信“我能行”
很多有分离焦虑的幼儿,是因为对其他小朋友不熟悉,是一种不合群的心理在作怪,通过一定的办法,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感到自己很有用,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分离焦虑心理就会慢慢变淡,逐渐化解。比如:教师在组织入园幼儿开展活动时,可以将分成两组或者三组,明显让某一个组少一人,然后,让缺人那一组的小朋友共同去“请”有分离焦虑心理的小朋友,使其感到参与游戏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在一旁鼓励,让幼儿充分感到“我能行”“是我的参与成就了大家的快乐”,使幼儿产生得到集体承认的心理感受,得到一种尊重和自豪感。有时,这样的方法一次可能不会成功,只要教师和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幼儿的分离焦虑心理一定会逐渐破解,能够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喜欢上集体生活。
(三)组织邻居幼儿到家中玩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节假日或者其他时间,教师与家长合作,“邀请”附近邻居幼儿到有分离焦虑心理的幼儿家中,与其一起玩耍。幼儿们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优点,多表扬幼儿的勇敢和独立意识,同时,引导其学习其他幼儿的长处。比如:吃东西前主动洗手,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帮助小朋友,让着小朋友,懂得礼貌待人,和谐友爱。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安排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消除生疏心理,减少分离焦虑的程度,逐渐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一旦有了群体意识,就有了一起玩、合作的快乐和兴趣,胆子也越来越大,为减少入园分离焦虑打下了思想基础,提高了对新生事物的应变能力。
(四)让幼儿做感兴趣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情绪转化剂,幼儿沉浸在感兴趣的事情中,就会忘我地“投入工作”。入园小班幼儿之所以产生分离焦虑,主要是没有感兴趣的事吸引,也没有感兴趣的事。比如: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就让其他幼儿一起玩橡皮泥,使兴趣的吸引作用冲淡其分离焦虑心理,产生玩橡皮泥的向往。然后,让其他小朋友主动接近,与其一起玩橡皮泥。在逐渐投入的过程中,感兴趣的事,就冲破了幼儿分离焦虑的心理防线。坚持几天,幼儿的分离焦虑就会慢慢解除,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一起玩,逐渐成为大家庭的一员。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很多,如:家庭过多的溺爱、娇生惯养,家庭生活习惯,幼儿天生性格的因素,无论哪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所妨碍,使幼儿感到委屈、无助,产生畏惧心理。积极地分析幼儿入园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改善环境,积极应对,就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