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11-30陈晶
陈 晶
(开封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各大文化旅游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1]。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国际化程度。当前,旅游英语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旅游英语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作一探讨。
一、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即“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力度,职业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服务精神的高素质涉外旅游英语人才,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高职旅游英语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根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展开教学,在传授旅游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其岗位适应性,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实现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引领,结合旅游英语专业标准、旅游英语职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国内外诸多旅游企业旅游英语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等一系列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评定标准而建构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它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校内实践与校外顶岗实习实训融为一体,旨在缩短学生未来适应旅游行业岗位工作的时间,提高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构
建设一个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建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当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师不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旅游专业教师又不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缺乏有资质的高素质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制约着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要加快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培养,在现有基础上,提升高职旅游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其专业性和技能性。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博士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引进人才,充实高职旅游英语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升。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那些具有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广泛吸纳人才,以完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拉近课堂教学和行业实践的距离,引导学生更好地习得旅游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加强培训。首先是引进来。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举办讲座、上公开课,介绍行业动态,讲解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教师展开交流,以丰富高职旅游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其次是走出去。给更多旅游英语教师提供外出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促进校际合作与沟通交流,开展集体备课、学术研讨等活动,实现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共享。要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和机制,推动高职旅游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常态化。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安排旅游英语教师深入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之了解企业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实践所得在课堂讲授中呈现出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要增加“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提高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三、校内外旅游英语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顺利实现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实习实训基地,采取多样化措施,拓宽实践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全方位保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应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建设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注重实训基地内部设施的完善,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并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校内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上习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夯实理论基础,实现知识的深化、拓展和迁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围绕旅游英语专业的各个技能点来设置实训项目,着重培养旅游从业者所需的服务技能,例如中英文导游服务、中西餐饮服务、酒店中英文接待服务、茶艺和酒吧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其次,应建设并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高职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要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
旅游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从业者,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外籍游客。旅游英语从业者在做好相关服务的同时,还要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作中外沟通的桥梁,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要设置相关实训项目,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拥有国际化视野,“持有文化平等观念,能够理解、宽容并尊重其他文化,能够敏感地认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交际过程中主动地做出文化适应”[3]。
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设计
“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就是学生毕业后至少应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4]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将旅游行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作为教学重点,突出职业习惯、职业应变能力、实用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文化素养。
现代职业教育中,专业群的构建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由旅游行业专家、企业带头人、一线从业者和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旅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群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设计,这是可行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以旅游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为支撑的旅游英语“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将旅游行业企业服务标准纳入课程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课时的比例。
应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课堂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深挖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编写活页式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热点、焦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丰富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普遍对高新技术感兴趣。基于此,要合理运用多样化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教学质量;可利用仿真模拟系统开展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成效。
五、结语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应全面深化改革,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探索构建高职旅游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服务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旅游英语人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