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高校体育与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2021-11-30高里程
高里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2018年1月2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1]。乡村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塑造人的品格,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能起到重要作用。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体育旅游为主体的农村体育产业,推动体育消费,对乡村经济文化水平提升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广大农民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乡村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乡村振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对河南省来说,更有意义。
一、河南省乡村体育运动开展和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现阶段,河南省许多乡村的常住人口结构不合理,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留守,农村空心化,这显然不利于乡村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乡村体育文化对增强农民的归属感,提高农村的凝聚力,维系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发展乡村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当前,乡村体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河南省乡村体育非遗项目众多,但是由于普及、传承不力,所以目前大部分都处于濒危状态[3]。整体来看,河南省乡村体育文化有衰落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河南省12个地市的20个乡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发放了调查问卷,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关于乡村体育发展现状,有54%的人认为 “一般”,选择“差”的占比 36.86%,选择“很好”的占比 5.14%,选择“很差”的占比4%。在乡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这一问题上,选择“经济条件差”的占比最高,达95.71%,说明人们大都认为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体育运动开展和体育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均收入较低影响到人们健身理念的树立和健康意识的养成;选择“体育项目开展氛围差”的占比86.8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乡村基层对开展体育运动不够重视;选择“没有渠道学习到相关知识”的排在第三位,占比83.43%,说明“送体育文化下乡”工作不到位,也说明村民的网络素养不高,许多人不习惯于通过网络教程视频来学习;选择“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占比82.57%,说明大多数村民认为年轻人群才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全民健身意识在这些村民的头脑中还没有完全形成;选择“没有相关项目的指导”的占比63.71%,说明乡村体育文化教育供给不足,存在较大的短板。全国的乡村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其乡村体育发展状况明显好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充分说明,乡村体育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程度[4]。对乡村体育活动参与人员年龄的调查统计显示,50岁以上人群占比 46.29%,41—50 岁的人群占比 33.43%,40岁以下人群占比19.28%,这进一步说明农村空心化。在回答“你需要哪种体育运动技能培训方式”这一问题时,选择 “现场教学”的人数最多,占比90%,实践也证明,对体育运动技能培训而言,采用现场教学和指导的方式,效果更好;选择“线上视频点播教学”的人数排在第二位,占比66.57%,这说明村民的互联网意识在逐步增强,人们慢慢学会了运用网络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选择 “通过阅读书籍、翻看资料和观看影像来学习”的占比30.29%;选择“自主学习”的占比15.43%。在购买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即体育消费这一问题上,选择 “会为孩子购买”的占比最高,达52.29%,说明乡村经济条件已得到改善;选择“看收入,收入高的话会买”的排在第二位,占比为36%,说明群众的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选择“不会购买”的人很少,占比为11.71%。由此可见,河南乡村体育市场前景广阔。
二、推进河南省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都属于社会体育,在同一个范畴,因此,虽然高校和乡村在组织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者的社会属性和功能有着较大的不同,双方在体育目标、培养对象、体育规划、体育项目设置、体育资源管理模式和体育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5],但是推动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现阶段,在河南省乡村体育文化建设上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不同,居民的体育意识有强有弱,导致各地的乡村体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锻炼形式单一,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这种现状亟待改变。近年来,高校体育文化呈现高端化倾向,与体育产业脱节,与大众体育疏离[4],这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将乡村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引入高校,以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同时,将高校体育引入农村,以提高乡村体育运动水平,助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两者融合互鉴、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并推动全社会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
(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缺少政策性的指导和制度性的保障,二者的协同发展还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5]。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之间有效的互动必须建立在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双方合作的方式、时间、实施步骤、效果评估以及意见反馈等事项,都需要用相关制度来规范。相关制度的建立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6],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掌握当地高校和乡村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制度。此外,还要根据双方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对制度进行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制度的健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去考虑,需要形成合力。有了政策依据的支持、制度的规范,河南省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乡村体育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文化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河南省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需要一个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来推进,需要多样化的沟通模式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来支撑。要搭建一个沟通和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高校的体育教材、体育项目、体育科研和体育人才送下乡,把高校的一些体育活动引入乡村,营造乡村体育文化氛围,助力乡村体育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和管理部门、体育类学生社团与乡村体育组织之间的联系,推动高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开放,有效解决乡村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举办有村民参加的学校体育比赛,不断增强村民的健身意识,推动乡村体育的发展。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将乡村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丰富高校体育文化。
(三)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树立村民的全民健身理念,增强其健康意识
宣传教育对高校体育和乡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高校和乡村体育资源,强身健体。要根据乡村体育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积极开设线上体育课程,并增强课程开设的针对性以及普适性,使村民能够在线上和线下多渠道获取体育文化知识及高校体育资源,提升体育文化素养。要使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民健身理念[7],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要合理利用体育项目资金,盘活乡村丰富的体育资源[8],促进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经济是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属于绿色产业,能够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农村经济基础,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乡村体育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打造试点,注重实效性,减少制约因素,向纵深推进,实现河南省高校体育和农村体育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