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2021-11-30山东省东营市胜利胜东小学史小莉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胜东小学 孙 岩 史小莉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如中国的写意画、工笔画,西方的素描、色彩和油画等。美术的高级感在于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培养学生创造、发现、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天真、纯粹、童真是小学生的特质,使小学生拥有发现与热爱美好事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阶段,小学的美术课堂是大部分小学生接触美术教育的最佳场所。因此,在小学阶段探索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尤为重要。
一、小学开展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指导方针,学生在智育、美育、体育、德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美育本身的特质,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起着积极作用。美术与音乐等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将社会文化资料和学生生活经历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提供丰富有趣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艺术学习之路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音乐与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是掌握某一学科的技能和知识,而是拥有艺术这一综合学科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艺术转换、艺术拓展和综合创新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艺术课程中最普遍的是音乐和美术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对美术和音乐的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取长补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思维、审美情趣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为音乐元素与美术教育结合的音乐画构建完整的体系
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音乐画的绘画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创作动力和欲望。音乐有极强的旋律和节奏感,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能让学生产生无尽的想象,音乐线条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巨大的创作空间,让偶成性成为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创作作品的特点。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为教学评价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美术与音乐结合产生的音乐画成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创作兴趣的重要手段。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对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强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他认为“协作”“意见建构”“情境”“绘画”是组成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绘画创作”“感受体验”“意识构建”“合作交流”则是音乐画创作环境的四个要素。
第一,让学生了解音乐画的定义。音乐画不等于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绘画创作,应该是深刻感悟音乐所富含的情感、内容、节奏等之后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合理分析,分析作者的创作目的,把自身的价值感悟作为深化音乐的基础,为绘画创作进行铺垫,是“感受体验”的内容。第二,交流与合作阶段。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讨论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找寻绘画创作的着力点,指明创作方向。第三,在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有所得时,应先在脑海中对绘画内容进行构建想象,不要急于落笔,学生在对绘画细节胸有成竹时,才能使绘画作品保持最完美的状态,是意识构建的要求。第四,绘画的创作阶段。前三个铺垫环节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学生音乐画创作的有趣、形象、生动。
三、音乐元素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
(一)课前导入中的音乐元素
为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应在美术课程的导入阶段设定合理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播放。根据音乐创造情境氛围,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师选择导入课程的音乐应与课程内容相关,音乐的内容、节奏、风格必须与美术教学内容紧密联结、相互配合,以达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投入的目的,深化美术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若教师选择的音乐节奏、旋律、内容与美术教学毫不相干,则无法达到教学融入音乐元素的目的,甚至会降低美术教学的质量,浪费教学时间。
以小学美术《我们来跳舞》一课为例,教师选择哀伤的、慢节奏的音乐则不能引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教师选择与舞蹈相关的歌曲,其欢快的节奏、旋律以及歌词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能够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活动中的音乐元素
美术对学生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要求,如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创造力,创作的作品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等。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音乐元素,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作氛围,伴随着音乐声学生自由想象,迸发灵感,创作美术作品。以《大树的故事》一课为例,小学生因识字不多,无法阅读大量关于大树的童话故事或绘本,因此学生对多大的树才能称之为“大树”印象模糊。但大部分小学生都看过与童话故事有关的动画片,如《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里都有关于森林的片段,大树是森林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动画片的主题曲作为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对大树的记忆和印象,使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构思大树的形象,选择橡皮泥进行创作,制作出独具个性的大树。
(三)美术欣赏中的音乐元素
对极负盛名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流程。在美术艺术的殿堂中,学生对名家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感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学生崇高的审美情操,为学生创作独立风格的美术作品奠定基础。古今中外,世界上拥有很多将毕生精力和年华都赋予美术事业的优秀美术艺术家,如毕加索、凡·高、莫奈、郑板桥、顾恺之、齐白石、吴道子、王维等,为世界留下了众多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组织学生欣赏名家名画是非常必要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切合画作主旨的音乐能够为学生欣赏画作营造适宜的氛围。音乐与美术艺术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加深情感感悟,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美术创作中的音乐元素
教学活动的主人翁是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要求。对以美术创作为目的的美术课程,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为学生的创作考虑,教师必须营造适宜的学习和创作氛围。以美术教育现状来看,上课过程混乱、课堂组织纪律差、学生散漫自由等情况十分常见。因此,以与美术课程相关的音乐元素作为学生创作的背景音乐,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沉浸式创作提供环境和空间,为学生的美术创造效果奠定基础。
(五)课堂心理引导中的音乐元素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上课发呆、偷看课外书籍、完成其他作业、沉默、对绘画创作毫无热情等。从表面看,属于学生的行为问题,但从本质看,却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使用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并不稀奇,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则要求教师对“度”进行把握。比如:一个美术功底优秀的学生,因家庭变故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发呆等,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并没有取得效果。但是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听旋律哀伤、节奏缓慢的音乐,教师意识到改变机会的到来,为学生介绍积极、欢快的歌曲,并进行正确引导。慢慢地,学生开始改变,重新拿起画笔,她的作品《背影》更让教师看到她身上的灵性。在美术教育中,以音乐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增强学生作品的灵性和纯粹性。
总之,音乐和美术都是“美”的呈现方式,是“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在美术和音乐的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领悟美。音乐元素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使美术教育的效果得到升华,为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音乐和美术的教育都服务于“美育”,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发展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效结合使艺术不单单代表技艺或者娱乐活动,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化、创造力、想象力的总和。音乐元素和美术教育的有效结合,提高了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深化了学生审美情趣,焕发了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