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
2021-11-30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三中学吴盛娇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三中学 吴盛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属性及其对中学历史的教学价值
(一)内涵属性
思维导图,这是一个中文翻译的概念,也被称为心智图、智力图等。根据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来看,其体现出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属性,可以基于图示的形式,在一定逻辑的支撑导向下,对思维过程进行构建,并且在图示中呈现出来。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思维过程和其中的关键逻辑节点进行展示。思维导图本身存在逻辑,且通过图示来展示关键节点,形成整体上的概括。
(二)教学价值
对于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来讲,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体现出多方面的积极价值,这需要历史教师形成认识理解。第一,可以对历史知识予以整体化构建。基于思维导图,对章节知识进行整体化的构建,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理解掌握。第二,能够增加历史教学的生成性。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知识思维导图,这样就产生了具体的教学成果。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本身是一种思维工具,具有工具的属性。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利用。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让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性,还易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二、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当中,主要是因为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历史教学的效率偏低。对于这些问题,历史教师就要形成有效的认识。
(一)对于历史知识的讲解较为散乱,没有形成体系
由于课本教材上对于历史知识的排布较为散乱,没有将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构建,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地展开知识讲解,没有在前后知识点之间构建起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不足,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不足
从当前教育形势来讲,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尤其指出新时期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就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然而从当前实际来讲,不少教师的教学开展,还是以自身作为主体,并未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地位。
(三)课堂教学的拓展不足,教学局限于教材
历史具有厚度与宽度,教材课本涉及一些基础的、简单的历史,为了增加教学的深度,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拓展,让学生可以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过从当前实际来讲,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拓展较少,并没有从课外引入足够的内容,导致教学活动显得干瘪、单薄。
三、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需把握的要点
(一)提前设计思维导图
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学历史课程当中,需要提前对思维导图做好设计,这样在教学时才能直接对其进行运用。因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较为复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和逻辑进行提炼,然后构建思维导图。这就需要在教学开始前提前做好构建,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顺利运用。
(二)注意思维导图的展现形式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的展现。一般来说,可以一次性展示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随着教学活动推进持续展现思维导图内容。两种不同的形式,如何选择,这需要历史教师结合实际予以合理安排,确保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让教学活动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切实参与历史课程的学习。
四、中学历史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这一模式下,对于思维导图的利用有两种形式。第一,教师可以事先构建起历史思维导图,在其中留出一些空白,然后要求学生对课本展开自主学习,依照思维导图给出的一些已知条件,寻找合适的内容,填入空白地方。这样的一种模式,就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第二,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总结。这样两种不同的形式,在适用上存在一定区别。第一种形式,门槛较低,适合在前期使用;第二种形式,需要学生具备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这要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思维导图构建技巧,并能简单制作,这才适合进行运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课外引入其他不同的内容,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饱满的历史学习环境。比如:教学秦朝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这一阶段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教材中只是简单涉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立足教材内容构建思维导图,然后延伸出两个分支,即“战国名将”与“经典战役”,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名将和战役的盘点,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从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三)结合思维导图讲解历史课程知识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立足教学本身,将其运用到课程知识讲解之中。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思维导图,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按照时间线,分别构建清朝各个皇帝的分支,然后再针对每位皇帝的主要事迹延伸分支,最终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此一来,就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形成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楚理解。
(四)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章节知识
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朝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书本上对这些内容的排布是分散的,并未统一起来。因此,在对一个章节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不仅如此,还可以将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作为复习材料。如此一来,将课本上分散的知识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让学生在复习中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巧借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课标版)》明确指出考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虽然初中历史教育没有明确要求,但中考试题已逐渐与高考接轨,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悄然进行。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发挥导图发散性优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美国内战的教学时,为了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把美国内战作为思维导图关键词,意义和启示分别作为二级分支,再对二级分支关键词进行详细阐述。如说明意义中的内战性质,要求学生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及内战原因、意义说明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用这样的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体的思维工具,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价值,为教学活动带来帮助。在中学历史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具备的作用,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到历史课程教学之中,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