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1-11-30李艳霞

人人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外科下肢康复

李艳霞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中医医院 甘肃定西 748100)

近年来,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具有医疗与护理一体化的特点。长期以来,传统的护理常规只注重病人的安全,对病人的舒适性和快速康复重视不够。骨科疾病以意外伤害为主,导致骨科疾病长期住院且恢复缓慢,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则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术后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下肢骨折的情况多为暴力、意外等突发事件所致,这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不高,且在情绪上多表现悲观、焦虑、易怒,且在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种类繁多,因此术后早期实施镇痛、心理、康复训练等方面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医护人员对下肢骨折患者术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本研究选取本院近2 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对比分析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前后患者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1 月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76:74,年龄为20~67,平均(43.9 士3.2)岁。将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分为2 组实施,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其中:对照组:选取骨科收治的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月期间下肢骨折患者75 例,年龄为20~63 岁,平均(42.1 士3.2)岁,其中男女患者比例28:27;观察组:选取骨科收治的2019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下肢骨折患者75 例,年龄为21~67 岁,平均(43.1 士3.9)岁,其中男女患者比例28:27。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1 月本院门诊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具体详情如下。

1.2.1 对照组。

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了解患者相关疾病情况及家属情况等,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指导患者手术及相关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指导等。

1.2.2 实验组。

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根据围手术期的不同时期,将临床护理工作分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部分,并对相关医务人员及逆行定期的培训管理。

术前:①确保健康舒适的病房:作为医疗机构要保证能为病人提供不同类型的住院病房,保证病房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公共环境定期通风、消毒;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病房,舒适卫生的环境。病房内确保定期通风。同时,病房内摆放报纸、健康教育杂志等各类书籍,有助于转移患者注意力,消磨时间,减少患者陌生感,缩短医患距离;②术前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身体状况,术前指导患者做好手术前身体准备,安抚患者情绪使其做好心理准备,③健康教育:讲解疾病情况、手术方案,使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和必要性,消除心理恐惧。

术中:①护理人员对患者再次讲解了手术步骤: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做好手术中器械转移、器械操作、体征监护的护理工作,要注意患者的体温管理,避免低温水冲洗腹腔,减少冷刺激,②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劝阻疏导更好利于手术正常进行;③结束后,病人应留在房间观察并通知科室做好验收准备,盖好被子,固定好引流管等。

术后:①转运:接诊病房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门口等候,准备转运电梯。根据患者术后情况,给予补液及体征监测等;②预防感染:建设标准化的护理操作,保障病房内环境洁净度,定期开窗通风;③康复训练:术后12 小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咳嗽、咳痰、深呼吸训练。为防止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术后2 天内进行被动踝关节训练和下肢按摩,术后7 天内坐起、离床、拄拐杖行走等训练,并按术后4~8 周骨折愈合情况,随访膝关节功能训练表;④患者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疾病宣传、科普知识、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医患双方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⑤家属教育:对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明确所需协助项目和患者病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诊疗中,帮助患者获得一定的心理疏导,更快身体恢复。

医护人员管理:建立完整的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机制,确保医护人员在对下肢骨折患者诊疗进程中规范的操作。定期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相关措施宣讲,提高医护人员相关责任意识;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疾病诊疗规范操作考核,保证正确的操作规范;对医护人员实际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不良事件建立严格的监管追责制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几方面的情况,研究分析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情况下临床效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其它方面相同的医疗临床治疗情况下,分别给予下肢骨折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数据:对照组临床疼痛程度即VAS 评分为4.2±1.4,住院时间为9.6±2.3 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1.3%;观察组VAS 评分为2.6±1.0,住院时间为6.2±2.5 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7%。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比较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情况下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其它方面相同的医疗临床治疗情况下,分别给予下肢骨折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比两组满意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75 例患者中,评价“非常满意”有13 例、评价“满意”有28 例、评价“一般”有23 例、评价“不满意”有11 例,按照满意度公式计算后,对照组满意度为85.33%;相比下实验组75 例患者中,评价“非常满意”有28例、评价“满意”有34 例、评价“一般”有10 例、评价“不满意”有3 例,按照满意度公式计算后,对照组满意度为96%。即实验组的下肢骨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不仅大大的减少了患者疼痛感,在治疗效果上也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对下肢骨折患者来说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胜利和心理负担;对医护工作者来说,有效的缓解和避免一定的医患矛盾,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成就感;对医疗机构来说,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加快了医疗流动性,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医疗口碑。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不可避免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前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感,手术操作后也会发生患者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产生的无法避免的生理刺激,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进一步完善整个就医过程中临床护理模式,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就医过程的配合度,加强护理过程管理,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次研究选取本院骨科下肢骨折患者150 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实施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下肢骨折患者在疼痛程度方面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短,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不仅对患者治疗效果骑着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对病程管理中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带来积极影响。从患者方面来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从生理和心理全方位对患者疾病进程进行管理,术前、术中、术后医护人员规范的诊疗方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术后康复训练,明显的加快患者恢复时间,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有效的患者诊疗方案及护理管理,极大的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建设正向的医务人员形象;从医疗机构管理层面上来说,加快患者医疗诊疗进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加快患者流动性更有利于患者收治,建设更好的医院品牌。

综上所述,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干预,能够对患者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对临床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下肢康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