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新引擎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11-30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付余仁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 付余仁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 付余仁
“农,天下之大业也。”在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内耸立着一座高30 m的钢结构立体红色“农”字雕塑,成为这个公司的地标性建筑。每当傍晚,“农”字彩灯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农”字雕塑寓意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展现了北大荒垦区历经70余年开发建设,由传统农耕向现代生态农业迈进的辉煌历程。
北大荒垦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作为北大荒集团旗下的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全面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数字农业,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促产业提质增效,保护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北大荒“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建设,努力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2020年10月1日,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付余仁(右一)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建生(左一)在管理区检查指导秋收工作
一、打造数字农业新引擎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为支撑,按照集团、九三分公司的总体部署,着力发展“数字农业”,通过不断完善、优化,累计投资3 600余万元,完成了数字农业的基础建设,在数字农业发展中,沿着可复制、可推广、产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围绕“树典型、建模式、做产业、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建设成全产业链、全要素的综合性数字农业平台,并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和覆盖范围。
(一)构建数字农业体系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不断探索与研究,数字农业优势也日益凸显。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高。公司高标准推进“双控一服务”工作,公司30万亩耕地实现了统一管理,具备了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型建立、土地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2013年,公司为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建设了科技馆,在园区内安装了摄像头、地埋式滴管系统及自动灌溉系统,开始探索作物数字监控相关工作。2015年,黑龙江省提出建立“互联网+农业基地”的概念,我公司建设了四个“互联网+基地”、两个农田气象站及相关软件。2017—2019年完成了农机施肥监控、速度监控的安装。2019年,与垦通合作,建设了大数据分析系统及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为场内提供技术服务、农机服务等20项服务。2020年为进一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植保AI系统,实现了病虫草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与南京数溪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大田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对作物生育全程进行定期遥感监测,分析作物长势及土壤养分;与全国大豆产业体系、八一农垦大学合作,开始开发数字大豆模型,以产量和品质目标为导向,以最佳冠层模型管理为主要指标,科学组装产前、产中的相关管理及技术方案。
2020年12月31日,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场长付余仁做职代会报告
(二)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先进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现有进口325马力以上大型收获机34台、进口自走式喷药机12台、200马力以上动力机车92台,安装施肥监控81套、速度监控294套、深松监控94套,全部机车均安装了GPS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购置高清大疆无人机9架,可以开展航拍及遥感作业。这些都是数字农业推广应用的必要条件,夯实了智能化全程管理的基础。
(三)数字农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坚持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目前玉米、大豆、高粱、马铃薯等主栽作物实现了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立体分期施肥技术、精密播种、保护性耕作、绿色防控、精准施药、健身促早熟、药肥一体化等技术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为数字农业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生产技术基础”。
二、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以“稳粮豆、优经饲、提品质、突绿色、增效益”为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兼顾当年效益与长期效益,进行合理轮作,科学安排玉米、大豆、杂经饲作物的比例。增加玉米、高粱种植面积,增加尖山株选1号、龙垦310、垦沃2号、法尔利1010等高蛋白专品种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外出联系订单、内部统筹落实,实现“销在种前”,与“山东禹王”“李锦记”“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合作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大豆售价。
(一)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公司依托科技示范带,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新型农药、“三减”等试验示范,推进种养结合,加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在大田生产中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投入,确保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采用“三减”行动(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优化种植结构、地块科学合理轮作、秸秆还田、治理雨水冲刷沟等多种措施,不断为黑土加“油”,守好用好“饭碗田”。
(二)构建产品追溯平台
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推动品牌建设。采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相关数据,为农产品建立可视化产品档案,将生产过程、投入、品质、数量等进行数据化分析、共享,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双向可追溯。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帮助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实现产品防伪鉴真,并精准获取客户分布数据,将质量追溯系统作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溯源依据,更是企业全面展示、营销优质农产品的利器,以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为依托,加大与大公司、大品牌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加快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三)以产品可追溯推动订单农业
按照以销定产的思路,结合质量追溯系统不断扩大订单种植面积,根据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需求,对相应的视频监控点进行重点管理,实现了互联网全程监控替代“地号档案”“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等传统方式。利用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实现实时查看农业生产全过程,生产数据整理存档,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看得见”“存得住”,有效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誉度,从而扩大订单种植面积。
(四)加强院企科技合作
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中心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进程,推进数字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农机、农艺、农技”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产品质量追溯和标准化种植规程可视化,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提供新方案。使大数据服务平台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进而服务于产品销售,依托数字农服建设来提升产品产量、品质,节本增效。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等试验示范,完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构建绿色生态循环模式。通过开展大豆品种试验种植,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加工产业体系专家合作,将试验品种收获后对不同品种进行逐一化验,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最终确认大豆的主要加工用途,再根据不同加工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专属品种,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实现大豆专属专供,进行大豆专品种种植,进一步提升大豆种植效益。今年,对科技园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重点打造占地面积165亩的“百豆园”,分别承担全国大豆产业体系、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各科研院校十余项试验示范项目。我们为了满足大豆产业发展需求,安排科技园区技术人员在黑河、北安、五大连池等地按照大豆不同加工用途分类引进试验种植96个大豆品种,并试验探索不同品种配套的种植技术。重点与全国大豆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赋合作,引进中黄901、中黄902、中黄909、中黄911四个品种试验种植,为本地区发展大豆专品种种植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依托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强化学用结合,聚焦主责主业,以基地为牵引、以产业为龙头、以实干为抓手,企业经营效益和治理能力实现了双提高,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三、保护黑土地持续发力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将推进黑土地保护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稳定黑土耕地数量,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耕地生态,建立黑土耕地管护机制,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保护黑土地生态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地处典型的丘陵漫岗区,受强降雨影响冲刷沟呈现逐年加重、黑土层流失趋势。我公司结合国家禁烧秸秆要求,在秋收结束后,采用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治理成本,并且治理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公司采取秸秆填沟持续治理冲刷沟的方法,坚持“小沟靠平、中沟靠治、大沟靠填、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截止到今年,我公司已经治理冲刷沟365条,共216.6 km,投入累计资金1700余万元,节约资金850余万元,增产增效1100余万元。
(二)秸秆治理变废为宝
公司自2012年开始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对冲刷沟进行“治残、治缺、止损”,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恢复耕地地力。形成了一套快速、高效、低成本、生态环保、保持期长的秸秆治理冲刷沟的方法。该种方法有以下四项优势。
一是解决秸秆综合压力,变废为宝。种植玉米秸秆量大,还田成本高,还会导致碳氮比失调等问题,利用玉米秸秆治理冲刷沟可有效缓解秸秆综合利用的压力,同时也避免了秸秆过量还田带来的碳氮比失调、土壤墒情流失严重等问题,有利于土壤腐质层的形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秸秆治理冲刷沟恢复了耕地再生产。雨水冲刷沟形成后,沟两侧不能种植农作物,机车不能调头、运输,按照每侧8 m计算,每公里冲刷沟造成土地浪费24亩,利用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后,解决了冲刷沟造成的土地碎片化和土地流失问题,恢复了耕地再生产功能,守住了耕地红线。三是秸秆治理冲刷沟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耕层以下是多层秸秆捆,大部分雨水渗透到耕层以下,采用秸秆打捆的方式治理冲刷沟,耕层以下是一层或多层秸秆捆,中间有很多空隙。下雨时,大部分雨水渗透到耕层以下,减小了流量、降低了水流势能,对地表径流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水流对地表土壤的侵蚀。耕层以下,水通过秸秆之间、秸秆中间的空隙不断渗透,形成“暗流”,保障了排水畅通,从而形成“上渗下排”的排水系统,有效保障耕层以下水的径流。秸秆本身有较强的韧性,抗冲刷能力强,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功能性,有效防止了冲刷沟的再次形成。四是秸秆治理冲刷沟实现了清洁治理。原来采用的谷坊治理、植物治理等方式,都需要借助专业队伍、专用材料,操作技术性强。采用水泥、石料等材料治理,投入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治理冲刷沟的方式,秸秆“产于耕地用于耕地”,属于清洁型生态治理方式,避免了外来的水泥、石料等对土壤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清洁治理,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强化黑土地生态保护利用全覆盖,为筑牢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