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音乐学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思考
——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30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定向师范生

金 今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此后,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整个工程的命脉环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文化振兴包含多个方面,其中教育振兴是核心,教育兴则乡村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担负着传播知识文化和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使命,更是乡村建设过程中人才支撑的“源头活水”。2018年教育部牵头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指出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第一个“五年目标”。想要发展乡村教育,必先优化乡村教师队伍;而培养一支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定向师范毕业生不断融入教师队伍,他们正逐步成为乡村教师的主力军,而其培养质量也必将直接关乎未来乡村教育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因此,针对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提升定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对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音乐学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

在乡村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音乐课常常被视为“副课”。教学课时量不固定,没有规范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某些学校由“主课”教师兼职音乐课教学,或者由一名教师同时承担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的教学工作。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育环境,即便后来通过突击音乐专业知识考上了大学,也难以填补多年来音乐基础教育的缺失。在和定向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艺考前没有任何器乐学习的基础,他们选择了声乐作为主专业方向,觉得声乐相对“好上手”:只需花费近一年或更长点时间主攻一两首歌曲即可,而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等艺考内容则可短期内突击学习。这种“空中楼阁”式的学习模式为定向师范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埋下了诸多隐患。它直接导致这批学生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时,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理论知识的薄弱导致其技能课学习时常也力有不逮,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畏学、厌学心理,最终挂科课程越积越多。这对定向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2.履职意愿不强

在振兴乡村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所培养的定向师范生是否能“下得去”,是考查振兴教育计划能否落地生根的核心环节。大部分定向师范生虽来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但经历了四年的城市生活,已习惯并喜爱城市的丰富多彩,一旦面对毕业回乡任教,一些学生往往流露出不愿和失落的情绪;更有甚者,少数学生考试时故意违纪“不惜”丢掉“教师编制”,就是为了能留在城市发展。在这些定向师范生的意识里,农村地区的办公条件无法与城市比拟,乡村教师意味着面对艰苦的教学环境、微薄的薪资待遇以及一成不变的渺茫前途。同时,部分地区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聘用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及其家长对相关政策了解不细致,导致他们志愿填报时较为盲目;而在细致了解了相关政策后,大部分学生对其中“五年服务年限”和“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两款要求意见较大。他们认为,该政策限制了其后期的发展去向,因此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表现出迷茫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们履职意愿出现较大危机。

3.教师职业认同感参差不齐

作为教师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教师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在对定向师范生的诸多调研中发现,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是怀揣着“教师梦”进入高校,因此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觉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朝着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方向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情感不深,从教意愿懈怠,只是从利己主义的角度片面理解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意义和政策,认为一经毕业即可获取有编制的工作,省去了找工作过程的诸多困难和压力,这样的铁饭碗得来轻而易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得过且过,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直至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作为师范生应获得的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普通话证等必备证书,有些学生直至毕业季也未能获得。凡此种种,违背了定向生培养合同中对一名合格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二、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提升路径

1.提升综合音乐素养

提升综合音乐素养,即是对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音乐欣赏等多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也包含构建个体音乐能力水平。针对定向师范生大多在专业学习方面缺乏长期积累,导致其综合音乐素养较为薄弱的问题,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重点加以考虑。对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等专业基础课应适当增加授课学时(与普通师范生区别对待),依据定向师范生现有的学科基础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应实行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在技能课(如钢琴、声乐等)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定向师范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特点,融入对作品视唱和分析环节。在选曲中,适当倾斜经典作品。同时,对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应用性课程,也应适当增加课程开设学时;教学内容可围绕中小学音乐教材展开,以期为定向生从教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开设多维度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其在夯实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选择感兴趣的选修课拓展自我,开拓视野。除此之外,学院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学生专业发展相关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观摩专业音乐会、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大赛,参与合唱、民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活动。

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在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中,除了音乐专业主干课程外,教师教育课程也占据了定向师范生课程计划中的一大部分,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为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一名优秀的师范生而言,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师范专业技能的习得也不容忽视,如“三字一话”、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班级管理能力、多媒体技术使用等等。因此在定向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强化实操训练。可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分期教育见习实习、多重微格训练等途径,达成对定向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定向师范生与当地教育局之间的天然关系,积极与定向生所在地的教育局沟通洽谈,共建定向生实习基地,为他们分期开展教育见习实习提供条件保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更可以利用教学实践中的感知和收获进行反哺、修正理论架构。同时,共建基地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传帮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而在乡村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定向生更易找到教师职业的归属和认同感,提升其教师职业的满足感和自信心。这些榜样鲜活的从教经历,将会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教师不仅仅是其谋生的角色,他们更肩负着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那片故乡的热土上,他们的所思所学和真情付出,定能照亮更多乡村儿童的生命。

3.推进乡土音乐文化学习

定向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将来服务的区域是原籍,其中大多数毕业生将回乡村中小学执教。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从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入手,结合学生最终回归乡村教育“应然发展路径的需要”适当植入“乡村性”的内容,创造更多机会让定向师范生真正走进乡村。可邀请乡村文化的研究专家或民间艺人开展乡土文化专题讲座,介绍当地乡土音乐的起源、民族民俗仪式活动、历史背景、现状与传承情况。也可针对特色戏曲剧种开展学习活动,对地方戏曲的特点、表演形式等展开介绍,使学生接受乡土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同时,学院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定向师范生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对家乡当地音乐文化开展研究,通过走访民俗场馆、采访民间艺人、参与乡村音乐民俗活动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并建立亲近乡土的情怀,提高其乡村执教的认同感。

4.完善调整定向师范生选拔和培养机制

乡村定向师范生在高考招生环节中相对特殊,因此在招生选拔过程中应不断完善选拔机制。可增置面试环节,考察学生的报考意愿与综合素质。选拔出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真正对乡村教育心怀热忱,愿意扎根农村,坚守教师岗位。针对目前部分定向师范生反映的对招生相关政策不了解的情况,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强宣传的力度,采取多途径宣传方式,在各级中学开展广泛的定向师范生政策宣传活动,强调定向师范生的社会价值和积极意义。对定向师范生反馈的薪资待遇水平和服务年限长的问题,各地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同一地区,应提升乡村教师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对定向师范生5年的服务期适当增加弹性,鼓励定向师范生报考在职研究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

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实施,有助于推动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之路,以优质的教师推进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的进程。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定向师范生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