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歌曲的演绎

2021-11-30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音域音程音准

周 琳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国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对于幼儿音乐学习方面的投入都较为重视,除了有经过专业学习的音乐教师,设施配备上还配备钢琴、电子琴等,但是在最终歌唱教学成效上来看还是不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幼儿歌唱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该歌曲,对于歌唱的音准没有特别重视,还有就是没有对幼儿歌曲演绎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学中没有顺应幼儿歌唱能力发展规律,幼儿歌曲的学习没有分层次,导致孩子学习的负担加大,也容易使得孩子在歌唱中跑调、走音。因此,有必要针对幼儿歌曲的演绎进行分析,歌唱活动包含多项要素,这里主要从音域、音程以及音调等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其他歌曲特点以及歌唱环境等因素在本文中暂不作具体论述。

一、探究幼儿歌曲演绎的现实意义

幼儿歌曲的学习和演绎,在学前阶段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和探究幼儿歌曲演绎相关的因素,揭示在歌曲因素作用与影响下幼儿歌曲歌唱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音乐理论构建以及歌唱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具实践指导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很多音乐心理学家都开始在儿童音乐能力、特征以及发展方面进行线探究,通过对儿童歌唱的音域、节奏把控、旋律感知等方面进行比较与量化,也总结出一些在音乐领域中儿童音乐能力特点。歌唱活动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包括歌曲自身的音程、音域、调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歌唱者本人经验水平,歌曲特征以及进行歌曲演绎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歌唱影响要素与幼儿歌曲的密切关系,利于从更为细致和综合的视角去分析幼儿歌曲的演绎。另外,关于学前阶段教育中幼儿歌唱教学理论主要集中与教师教学以及他学习,对于歌曲要素与歌曲歌唱音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尚少,此文中简单地涉及也能够在理论上稍做弥补。

(二)实践意义

深入分析歌曲因素对于幼儿歌曲演绎的影响,有利于为幼儿歌曲的创作提供参考意见,使得音乐创作者能够更好地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创作出更多适合儿童歌唱的优秀幼儿歌曲。而了解学前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探究儿童在学习幼儿歌曲过程中的表现与状态,总结儿童进行歌曲演绎的特征,分析各方面因素对儿童音准的影响,能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进一步促进儿童歌唱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歌曲演绎方法

(一)音域与幼儿歌曲演唱

音域是歌曲演唱的其中一项基本要素,可以理解为是歌曲演唱时所发出的最低音与最高音之间的区域范围。幼儿的歌唱音域是幼儿在演绎幼儿歌曲时体现其歌唱能力的一个表现因素,能够体现幼儿发音水平和能力。通常来说,幼儿歌曲演唱音域一般从音区、广度这两点来分析,音区是歌唱幼儿歌曲时音高范围,体现的是声音频率的高低;广度则是歌唱者所能发出的低音与高音的跨度,通常以度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一样的发音广度不一定会有相同的音区,而即使发声的频率相似也会有不一样的发音广度。因此,音区与广度是不同的概念来共同体现歌唱者的音域表现特征。

幼儿歌曲的音乐要与幼儿的音域匹配,也可以理解为对幼儿歌曲的定调要适合幼儿阶段孩子们进行歌唱,这样才能使得幼儿在学习歌唱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学前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不成熟,发声器官稚嫩,声带短小,在歌唱的音域上也比成人要窄,歌曲歌唱的音域适合儿童音域,儿童才能够更准确且舒适的演绎歌曲。因此,学前阶段的孩子在演唱幼儿歌曲时其音域的表现特征,可以作为幼儿歌唱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参考依据。在选择幼儿歌曲以及为歌曲定调时,了解儿童的歌唱音域,够保证儿童能够较为舒适的感受歌曲旋律并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歌唱,这同时也是对儿童学习幼儿歌曲的一种积极有效地促进手段。要注重对儿童音乐听觉感知的培育,帮助儿童听辨和演绎高音。音乐听觉能力是进行歌唱活动的基础条件,只有儿童在清楚的感知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调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整且准确地进行歌曲演绎。帮助儿童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帮助其在歌曲演唱中获取音准的重要前提。另外,还要引导儿童进行练声,来提升歌唱音准。

(二)音程与幼儿歌曲演唱

学前阶段孩子进行幼儿歌曲演绎,基本上孩子们都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但是在音准方面的表现却差别较大。有的孩子能够较为准确并流畅的演绎歌曲,有的却很难找到音准,唱歌像说话一样,也有一些孩子在演唱时会在特殊位置时出现走音现象。而影响幼儿歌曲演唱音准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音程,指的是音乐作品中前后两个音符之间音高的距离,分析音程也是分析歌曲旋律特点的一个单位因素,利于找寻不同歌曲之间的共性特征。通常来说,

音程是否在儿童音域范围内,是不是儿童熟悉的五声音阶,具体位置以及行进方向等是影响音程因素的几个难点,对于儿童来说,处于句子开端和上行音程比较容易,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共同左右着幼儿歌曲中不同音程的不同难度。通过笔者自身的经验以及观察分析,发现纯一度是幼儿歌曲中运用较多的,简单易上口,其歌唱特点是重复相同音符,音符之间的跨度是零,因此儿童在歌唱时比较容易唱准。幼儿歌曲主要的音阶是五声音阶,多数孩子对于do,re,mi、sol、la比较熟悉,但是当fa,si出现在歌曲当中时,音程加大,小二度的准确率表现就比较低。幼儿歌曲中受音程以及歌曲的多个因素影响,歌曲中的音程难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幼儿歌曲演绎的音程在儿童歌唱的音域内,是唱准音程的前提条件。幼儿歌曲中音程所在位置的节奏也影响音程的难度,简单的节奏儿童在演绎歌曲时会更好控制歌唱时的音准,而音程位置的节奏复杂,那么儿童在演绎歌曲的时候既需要控制音高又要兼顾节奏,容易分散精力,使得准确率降低。因此,影响幼儿歌曲音程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也表明幼儿歌曲中音程难度具备一定的规律性,而各个影响要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在同一首幼儿歌曲作品中,同样音程的难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具备一定共同性,虽然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准确率上有一些差别,但整体来看其准确率的波动规律是具备一致性的,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歌曲的难度,才能够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提升幼儿歌曲演绎的音准水平。

(三)音调与幼儿歌曲演唱

同样的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调进行演绎,则会产生不同的视听效果。高调的演唱能够给人悦耳动听的感受,容易调动人积极兴奋的情绪;反之,调子低则给人以厚重沉稳之感,情绪体验上也会低沉一些。运用不同调取演绎歌曲,也会影响歌曲的音域,特别是音区会随着调的高低而被调高或者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对幼儿歌曲的调进行调整,有利于在演绎过程中很好地适应儿童歌唱的音域。儿童在歌唱过程中,若有伴奏音乐,有的孩子则能够跟随伴奏进行歌唱,节奏与旋律都能够找准,反而有些平时清唱不错的孩子,加上伴奏却找不到调了,他们自己的调与伴奏音乐的调不在一个准线上,很多孩子很难调整自己的歌唱节奏去适应伴奏,从音域与调的关系来分析,幼儿歌曲的定调,会影响儿童歌唱时的音准。因此,引导儿童进行幼儿歌曲的演唱时,首先要在唱前对嗓子进行预热。嗓子的状态与音准密切相关,适度地进行唱前预热能够帮助儿童以更好地状态进行歌唱,比如进行一些发声游戏,采用不同的声调开嗓,或者让孩子们复习一下已经会唱的歌曲,一边复习一边预热。调整好嗓子的状态有利于在歌唱中找寻音准,也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更加有效地进行歌曲的学习与演唱。其次,进行歌曲演唱,要引导孩子们注意曲调的高音与低音,在练习中提升儿童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在歌唱有高音或者低音的乐句时,可用通过肢体动作来提醒孩子们注意高音或低音的歌唱处理,或者单独将比较复杂的音调提取进行反复练习,再回到整首歌曲中进行完整歌唱。再次,歌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节奏,特别是进行复杂节奏的演绎时,儿童往往会出现跑调。因此,对于复杂的节奏处理,教师要能够预判儿童歌唱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慢放速度,运用动作或者图谱分析来逐步分解示范,帮助儿童轻松掌握歌曲节奏。另外,还要引导儿童学会去听辨旋律,歌曲乐句中相同部位的旋律特别容易混淆,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分辨相似旋律的不同点,反复倾听,使其对歌曲足够熟悉。

三、结语

音乐艺术能够以其独特的感染力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对歌唱活动的特征来分析,歌唱是人对嗓音进行控制调节的活动。儿童对于幼儿歌曲的演绎,音调调节能力和表现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音准能力较强,能够主动调节嗓音以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有的孩子在乐感方面感知力较差,音准表现不够好,节奏旋律走调也不会调整,而幼儿歌唱教学则更应该关注这一类儿童。幼儿歌曲创作和演绎的目的与成人歌曲是不一样的,结合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基本的歌唱技巧,还要注意歌曲演唱感染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应该探究幼儿歌唱特点,深入且细致分析每一个影响幼儿歌曲演绎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幼儿歌唱教学成为学前儿童歌唱能力有效发展提升的支架。

猜你喜欢

音域音程音准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午晤念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