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读谱的重要性
2021-11-30黄嘉清
黄嘉清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一、绪言
近年来,随着钢琴学习在音乐教育行业不断地发展,以它独有的艺术特色深受大众的喜欢,学习钢琴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广面,其中要接触的就是乐理、视唱练耳以及钢琴的演奏技巧分析。而读谱在钢琴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常见的有简谱,五线谱。五线谱由中世纪的纽姆乐谱慢慢演变而来,是当今社会大家最熟知且最广泛的记谱方式,最常用于钢琴的演奏中,要完美的演绎一部音乐作品,首先要学会理解乐谱的旋律走向和基本符号,弹奏时要联系乐谱发挥脑海的想象力,用心感受去钢琴的声音。读谱的学习过程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提高了读谱能力,才能对以后的钢琴学习更有帮助。
二、五线谱的起源
音乐,是一种靠听觉感受的艺术,但是人的创作灵感来得快去的也快,为了能更方便地把音乐记录下来,就会将这种灵感以乐谱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中世纪的早期,音乐一直都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来传播,后来,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礼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出现,标志着记录音符的乐谱诞生,称为“纽姆乐谱”。
十世纪开始运用线谱,并有了音高的标志,最初是画一条线代表[f]音,随后发展到两条线、三条线和四条线,表示四个固定的音高。十一世纪始用四线三间来记录格里高利圣咏,线与间之间表示二度音程,线与线之间则表示三度音程,四线乐谱由此产生,最开始用不同颜色画出四条线,红线表示F音,黄线或者绿线代表C音。
十三世纪才全部用黑色的线代替,在线的开头写上拉丁字母,作为一个标记,就能体现出绝对音高的位置。但乐谱上的节奏还没有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十五世纪时,四线谱出现黑色实心音符和白色空心音符,线谱可以基本记录音的高低位置和音的长短。十六世纪,线谱出现小节的划分,能更加明确乐曲的节奏和节拍。直到十七世纪四线谱才演变成五线谱,经过后人多年的研究和改善,才变成现在世界通用的记谱方式。
五线谱作为世界最广泛运用的记谱方法,它由五条平行的线和四个线与线之间的间组成。通常对于乐谱面来说只有五线四间是不够的,所以会在五线谱的第一线下面和第五线的上面增加线跟间来扩展音符排列的位置。
五线谱的谱号有三种,分别是高音谱号(G谱号)、低音谱号(F谱号)、中音谱号(C谱号),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组成的大谱表常用于钢琴中。
三、读谱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乐谱就是记录音乐的“文字”。作曲家就是通过这些特殊的“文字”把自己的创作构思、意图及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他人,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作品,首先就要读懂乐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读懂乐谱里的音高、音值、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各种音乐术语、演奏记号,了解作品的乐思、内容、结构等,还要更深层次理解乐谱所蕴含的内容及意境。读谱这一个环节就如建房子时的打地基环节,只有把地基打好,房子才能建牢。可见读谱对钢琴学习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读谱是钢琴学习中最根本的基础。
(一)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作为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部分,读谱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整体结构。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例:全曲分为三大乐段。乐曲的第一乐段是a小调,2/4拍。乐曲一开始旋律以十六分音符的回旋形式出现,曲调活泼欢快、节奏层次分明,乐段的中部为A大调,跨八度的节奏让整个旋律变得铿锵有力起来,气势辉煌。主题也变得明亮起来,与前面的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线十六分音符组成,旋律快速且急促,第三乐段是变化再现乐段,它以进行曲风格的音调为素材,加以改变发展而来,在A大调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将曲调推向最高潮而结束全曲。
(二)合理使用指法
在学习新作品中,读谱的过程让我们有一个指法合理安排的思考过程,钢琴的基本指法有五种:顺指、穿指、跨指、扩指、缩指。
如果开始练琴没有一个指法意识,就会形成错误的手指肌肉记忆,后期想要纠正就会非常困难,所以练琴要读谱并规范运用指法。多积累指法运用的经验。认真严谨的指法概念决定了钢琴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
四、读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读谱是弹奏钢琴作品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在拿到一份曲谱的时候往往直接注意到的是单纯的音符,这样是不对的。在读谱的时候,不能什么都不看就直接弹,有很多东西要在弹奏音符之前特别注意。
(一)谱号
钢琴谱最常用到的就是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通常处于五线谱的最前面,用来确定音符音高位置。一般低音谱表多用于左手弹奏,高音谱表多用于右手演奏。弹奏者一旦接受这种设定就容易忽视乐谱中谱号的变换,会在练习中出现容易错音的现象,所以读谱时谱号的观察能影响音符弹奏的准确性。
(二)调号
调号是按照一定位置和顺序记在谱号后面位置的变音记号,通常用升号(#)或者降号(b)来标记。在开始弹奏乐谱的时候,要通过调号来掌握整首乐曲的调性。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是调号标记升或降的音通用于全曲,除非个别小节出现临时变音记号。所以读谱时看调号是非常重要的。
(三)拍号
拍号是用分数形式标画的符号,分母表示几分音符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例如:4/4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拍号的读法是从下往上读,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3/8读作八三拍,6/8读作八六拍等。拍号画在谱号的后面,如果有调号,就画在调号的后面。有些乐曲在中途会变换拍子,拍子决定了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所以在看谱的时候要掌握拍子是否在乐曲中有所改变,再做好弹奏中的速度调整。为了不影响乐曲的整体表现,弹奏者一定要按照准确的音符时值弹奏。
(四)节奏
节奏就是音乐旋律进行中的音符或音节的长短时值,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脉搏、音乐的心跳、音乐的骨骼。若弹奏者在练习时只重视旋律的走向而忽视节奏的把握,就会导致整个乐曲失去音乐性。节奏的典型意义就是节奏型,要分清楚每种节奏型的时值,在练习的时候若弹奏者不清楚节奏是否紊乱,可以使用节拍器来校对调整。这是训练节奏的基本方法,能让弹奏者在练习时有一个节奏感的意识存在。
(五)音乐术语
音乐术语是指在音乐表演中用到的语言,在读谱的时候要把谱面的音乐术语了解清楚。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那么音乐术语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术语包含了一首乐曲的需求,首先要观察表情术语,比如说这首乐曲是欢快的、悲伤的、优美的还是歌唱的、有力的、生动的。速度是快板、广板、慢板还是中速。都对乐曲的性质有着很大的联系。
(六)踏板
一般的立式钢琴都有三个踏板,分别为左踏板、中间踏板、踏板。左踏板的作用是可以把音量减小和改变音色。中间踏板的作用是踩下的时候只延续之前弹奏的音而不延续踩下时弹奏的音。右踏板又称延音踏板,可以使弹奏的音得到延长和增强乐曲的气势感。但是在钢琴练习时要注意谱面的踏板标记,清楚什么时候该踩踏板,什么时候该松踏板,避免一直踩着踏板弹奏,让旋律听起来浑浊没有音乐性。
很多人都认为练琴只是动动手上功夫,没有经过脑子指挥的练习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麻木的一遍又一遍的弹,没有任何音乐表现性,又不用心去听这首曲子的旋律,没有目标的练琴方式只会让自己白白浪费时间,应该花点时间认真、仔细地去读谱,会发现其实谱面上有很多细节会在练习时忽略,很多标记都没有真正地去完成,笔者认为看谱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音乐是如何发展的,通过对乐谱的理解和内心对音乐的想象相结合,在练习时细致处理,能大大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
五、钢琴练习中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
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从根本意义上讲,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因为,良好的读谱习惯在钢琴学习中保证弹奏的准确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独立的读谱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习钢琴。在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上我们可以从下面做起。
(一)慢练的必要性
在拿到新谱子的时候,对乐谱先从熟悉开始,先不要着急直接上手弹奏,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准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练习时候可以尝试左右手分手慢练,熟练以后再双手慢合奏,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减少错音的出现和弹奏的中断,直到不再出错,就可以把速度慢慢提上来。
(二)全面细致观察弹奏乐谱
读谱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整体质量,在谱面我们能得到最多、最早的信息就是乐曲的旋律走向,作家的创作想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要把乐曲弹奏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它完整的弹奏出来因此,全面细致观察弹奏乐谱对提高弹琴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六、结语
这个世界不缺乏热爱音乐的人,钢琴作为常见的乐器想要学好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多练,读谱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读谱对各种器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希望一些热爱音乐的人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能好好仔细品味乐谱的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