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9刘会玉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摘要:“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学生培养方式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将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实践、学生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结合起来,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机会。同时,以证书考核来完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围绕“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展开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中高考政策及历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分析可知,未来职业教育体系将会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但是,现阶段中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效率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使得职校的出路“前途茫茫”,其也并未成为职校生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成长的重要空间。“岗课赛证”是基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岗位实践、技能大赛及证书考核相结合的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以岗位实践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以赛促学,推动职校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实践课程及理论课程学习内容等方面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高层次高水平技能型的人才,高层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不仅包含了岗位技能水平,还包含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员工素质等。但是,实际上,职业院校的通识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企业实习实践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校缺少对学生企业实践过程的观察与分析,缺少对学生职业发展方面的思考,没有从职校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创新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

第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是基于学生实践为起点展开的技能型训练教学,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技能发展、岗位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利于针对性教学的开展。但是,基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实训课主要集中于第三学年的实习,而且,学校合作的实习单位少、岗位少,学生缺乏专业的实训基地。此外,实习过程中,虽然有企业带教教师的引导,但是主要集中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企业带教教师理论性指导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有所不足。

第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面向于两个群体,一是社会企业,二是学生。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为社会企业输送人才,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学最终面向的群体为学生。但是,实际上,职业教育院校的改革与实践对学生群体的关注度不高。

二、“岗课赛证”的优势

第一,“岗课赛证”将岗位与课程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启发性的作用。“岗课赛证”的改革,将职业院校专业课、通识课的内容设置、育人目标制定等要素,与学生就业的岗位对接起来,从企业岗位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员工素质、岗位职业技能及其他职业素质相关要素,以此为基准,设置课程标准,规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目标,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升,为学生职业发展之路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第二,“岗课赛证”丰富了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健全了考核体系。在“岗课赛证”的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考核有两种方式,一种在于“职业技能大赛”,一种在于“职业技能证书”。对于职校生而言,通过两种方式评估自己课程学习效果及职业能力,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当下的职业技能问题,从而更为直观、立体的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从职业院校及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以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结果与数据,评估学生总体的情况,了解教学方面的问题,为学生个体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三、职业院校“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發展之路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需要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能力本位理论的指导下,从“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培养内容、评价标准三方面落实。

(一)多元协同、搭建框架

基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国内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较好的地域来看,政府、职业院校、市场(行业企业)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在“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政府、职业院校、市场三方为主体构建多元协同互助模式,搭建起“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具体如下,政府结合近几年的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升级规划等具体情况,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穿针引线”,通过政策、经费支持等引导企业、职业院校积极合作。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针对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证书”“岗位课程设置”等相关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构建“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二)理实一体、创新课程

在岗位与课程设置的改革方面,教师以行业企业的产业链需求为前提,根据产业需求规划职业院校的专业及课程结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岗位技能需求、职业素养需求等方面,以目标岗位的人才标准作为载体,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的讨论下,研发课程校本教材,以企业的生产场景为基础创新学校的教学场景与设施,为学生在校实践学习营设“企业生产”的情境,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为学生创新丰富的校内实训活动,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对接目标、技能考核

以目标为导向,在职业院校内以“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证书”作为考核学生实训技能、职业素质的评价方式之一,以职业技能大赛排名和证书作为评估学生技能水平的依据之一,有助于将学生的职业发展、技能提升与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从而以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证书来验证课程教学效果,调整课程结构,丰富学生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鉴于此,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创新多样化、层次性的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以真实的企业“订单”为前提来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在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上,以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工作效率、团队工作成果、小组成员能力水平等方面为依据。同时,职业技能证书,则需要政府为引导,结合具体的专业及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及配套体系,将这两项要素作为岗位课程目标之一。

四、结论

总之,“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在新的背景下,以行业企业的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岗位为前提优化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大赛和证书为考核标准与课程目标之一,是突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局限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何珍. “政校行企协同 岗课赛证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45-47+68.

[2]冯蓉. “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2015,37(04):111-115.

[3]王艳梅,李霜. 高职院校“双轨并行、岗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05):32-33+35

作者简介:刘会玉(1987年8月),女,汉,新疆,本科,讲师,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