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11-29桂曼轩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桂曼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文艺作品凭借其影像传播优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国产古装电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创作改编在影视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国产古装电影创作存在歪曲历史、制作粗糙等问题。本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与发展,以国产古装电影为例,综合文献研究、特色案例分析、问卷数据调研、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为其影像化发展进行理论总结,提供经验建议,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国产古装电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像传承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滋养文艺创作,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推出底蕴深厚、涵育身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把握正确创作导向,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本项目以上述政策背景为导引,以国产古装电影为例,通过案例解读,对比分析、数据搜集、综合调研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探究和总结。

一、国产古装电影的成功经验

国产国古装电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紧跟电影技术更新和时代发展,是中国影史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基于此,我们对优质的国产古装电影进行分类整理与综合分析,对其改编的成功经验进行相关总结。

(一)电影创作尊重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优质国产古装电影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前提下,进行符合史实的剧本创作。在文本改编中,影视创作者充分挖掘经典文本,结合新的时代元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电影《哪咤闹海》(1979)中哪吒在闹海中的动作形式来源于传统武术套路,结合戏曲的四大要诀“唱、念、做、打”和戏曲鼓点,提升整个戏曲动画的观赏性、趣味性,为该片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电影《李冰》(1983)的主创团队在筹备前期对战国时期的风俗习惯、建筑样式等进行了实物考察,并访问了该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为拍好这部历史影片做了充足的准备。中蒙合拍的《大漠恩仇》(1992)展现了当时蒙古人民反抗恶势力的压迫,蕴含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大漠恩仇》(1992)的展映促进了中蒙文化友好交流,符合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互鉴的时代需求。

电影《珍珠塔》(1926)、《孔夫子》(1940)、《桃花扇》(1963)、《丝路花雨》(1982)、《神医扁鹊》(1985)、《飞天神鼠》(1990)、《荆轲刺秦王》(1998)、《刺客聂隐娘》(2015)、《大明奇冤》(2016)、《飞天窑女》(2016)、《大傩?董春女》(2020)等,其创作立意与影像转化都是與时俱进,动态发展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选角贴合人物形象,服化道精美

国产古装电影往往会选择贴合电影人物形象的演员,设计出精美的服化道,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故事与时代之中

电影《孔夫子》(1940)中唐槐秋的角色演绎,不仅呈现了历史典籍中生动勇武的孔子形象,还着重体现了孔子在中国历史时期经历的从人到圣到妖魔再到人的人物形象流变过程。电影《李冰》(1983)的化妆师在设计片中男子发式时,以秦兵马俑和西汉壁画为依据,根据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人物身份,设计了五种发式造型。电影《十面埋伏》(2004)中小妹在牡丹坊中的两套衣服参考唐朝的袒胸装束,服饰图案繁花锦簇。金捕头的衣服符合唐代官服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袖口边缘加贴边,腰部用革带紧束,干脆利落。此类电影还有《天女散花》(1920)、《荒江女侠》(1931)、《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大明嫔妃》(2010)、《苏乞儿》(2010)、《柳如是》(2012)、《刺客聂隐娘》(2015)、《进京城》(2019)等。

(三)拍摄手法精湛,融入最新技术

国产古装电影的制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拓宽荧幕叙事的边界,使得更多影像表达成为了可能。

《火烧红莲寺》系列电影是国内第一次将“武侠”与“神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大规模制作,极具先锋电影的美学风格。董克毅利用摄影技术实现了一系列的特殊效果,成功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氛围。电影《苏乞儿》(2010)中两段经典武打戏被实验性地打造为3D影片,为传统武侠电影提供视觉观赏全面升级的新方式。此类电影还有《春香闹学》(1926)、《边城三侠》(1966)、《孔雀公主》(1982)、《大明孝陵》(2010)、《花满楼VR剧番外篇》(2016)等。

二、国产古装电影的失败教训

国产古装电影由于其创作题材的特殊性和严谨性,在电影创作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对此,我们总结了从1905到2020年的国产古装电影,对其失败之处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一)缺少对史实的深入研究,夸大或贬低历史人物

部分电影在拍摄历史事件时,并未详细考证过其时代背景,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出现歪曲历史人物形象的情况。

《甲午风云》(1962)存在多处虚构的情节,饱受争议,比如披着美国公民身份伪装的日本间谍刺探军情、美国大使为日本间谍讲情等虚构历史情节,不利于观众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利弊。电影《大内密探灵灵狗》(2008)取材于明朝的锦衣卫制度,却把东西厂之争简单化为低俗喜剧桥段,呈现出一种不伦不类的效果。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2015)试图将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不伦爱情合理化,塑造纯真的杨玉环形象,但整部影片却多处出现大尺度的片段,让历史充满了淫欲荒唐的味道。

除上述电影外,如《传国密诏》(1988)、《侠骨风流》(1992)、《神通》(1993)、《宋慈洗冤录》(2019)等电影在艺术创作时也存在脱离历史事实和客观实际的情况。

(二)电影基本创作能力不足、演员演技有待提升

部分影视创作者的基本创作能力参差不齐,对剧本把握度偏低。部分国产古装电影则选角失败,演员演技不够成熟。

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2010)剧本设计缺乏对于个体的关注,人物群戏混乱,没有体现历史题材的厚重感。电影《飞天窑女》(2016)虽然电影创作中加入了龙泉青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但是其故事本质还是一场三人爱情故事,故事俗套。《大内密探零零狗》(2008)忽略了古装题材的演员选取的谨慎性。佟大为的发音和大陆式幽默无法适应港片的喜剧逻辑,吴君如的惯常表现使其平平无奇。

除上述电影,电影《孔雀王朝》(1978)、《六扇门之忠义烽火》(2014)、《宗师》(2015)、《大明奇冤》(2016)、《海昏侯传奇之藏锋》(2018)、《大宋断狱神手》(2018)、《洪熙官之天地英雄》(2019)、《天行九歌》(2019)等也存在叙事内容零散,演员表现平平的问题。

(三)服化道低劣,布景潦草

部分低投入电影的服化道粗劣,与对应的时代背景不符,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电影《明珠三国2之貂蝉攻略》(2016)服化道粗劣,根据游戏设定的服装不符合史实。影片服装色彩饱和度过高,让服装更显低俗。电影《蜀山降魔传》(2019)中造型设计较为简单,峨眉清一色披肩长发,配饰较少,缺乏仙气。影片中桃花妖的造型仅仅在头上插了一个桃花头饰,妆容现代,使观影者难以入戏。《宋慈洗冤录》(2019)中,场景搭建简单,多个场景例如刑场、监狱、地洞等等,均只有一两个场景道具,廉价且不牢固,充斥着塑料感。

《六扇门之忠义烽火》(2014)、《大明奇冤》(2016)、《明珠三国2之貂蝉攻略》(2016)、《少年園瑛》(2016)、《喜乐长安》(2016)、《绝色锦衣卫》(2017)、《蜀山降魔传》(2019)、《一品爵爷》(2019)等电影在服化道均有所欠缺。

三、发展建议

(一)服务大众,回应时代,坚持正确创作导向

影视创作要注重价值观导向,定期学习党中央有关影视行业的最新指导性政策文件,关注时事新闻与国家发展动向。通过参加专业性的讲座,进行专题学习进修,在行业培训中,不断提升影视创作者自身的素养和创作能力。相关的影视从业人员,在把握好创作导向的同时,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准。

(二)影视创作者各司其职,坚守创作初心

影视从业者各司其职,做好进组前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制片组建合理高效的影视制作团队,监督跟进影视作品创作过程。导演把握场面调度,确定画面呈现风格,合理运用镜头语言。编剧具备大局观念,在剧本创作中坚定现实主义创作底线,体现电影的人文关怀价值。演员尽可能符合电影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做好角色演绎的前期准备工作。后期剪辑应剪接得当,保证影片内容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文化部门严格把关,深化创作指导方针

文化部门应在国产古装电影的审查中重点监督相关的史实和史观问题,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提高国产古装历史电影的准入门槛。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对创作者进行培训和指导,鼓励真正有能力的影视工作者继续进行创作,深化创作指导方针。

(四)观众提高观影品味,坚持作品导向的审美趋势

观众应提高观影品味,选择质量上乘的优质电影作品,并借助媒体平台,进行多向度的观影反馈。观众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个人的审美差异,不盲从跟风。观众可在个人观影口味的基础上,综合影片制作班底的口碑、选角演员的声誉等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经济的选择。

四、结语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涌现出不少揭露社会问题、反映时代需求、兼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秀国产古装电影,给予影视从业人员宝贵的思考借鉴空间。本文立足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着力于影视传媒和影像转化的时代价值,对不同时期的国产古装电影进行综合归纳与细致分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影像化探索与实践。

本文通过梳理近百余年来不同阶段的国产古装电影,以此进行综合整理与总结分析,从不同历史分期中归纳、提炼出国产古装电影改编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着重探究影片在文本改编、影视创作等不同方面的展现,并针对不同主体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以飨现今的影视创作人员,更好地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时代,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艺术创作环境中,国产古装电影凭借其历久弥新的历史题材和历史主题,更应该主动担起宣传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时代主题、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等重任。影视创作、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参与其中的不同主体,影视从业者、有关部门、观影受众们都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携手营造更加正能量的国产古装电影发展环境。

本文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D2010)、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产古装电影创作为例”(项目编号:GJ2021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路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