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寒假期间西安市276例3~12岁儿童电子屏幕暴露的研究

2021-11-29李燕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过度问卷

刘 湘,刘 征,李燕琴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长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6)

屏幕暴露是指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如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的一系列活动。过度屏幕暴露与儿童近视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1]。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提到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2]。可见,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众预防指南建议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在家休息[3]。2020年寒假分为两个不同阶段,2020年1月13至1月24日的11天,也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发生以前,是与往年相同的假期生活,1月25日至2月10日,也就是疫情发生以后,是居家休息的假期生活。居家休息减少了儿童户外活动,增加了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为了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儿童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屏幕暴露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西安市儿童2020年寒假期间疫情前、后儿童屏幕暴露状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的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3月28日至4月6日调查西安市3~12岁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及其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288份,剔除无效问卷和填写不合格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76份。问卷合格率为95.83%。儿童家长均已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自行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的链接或者二维码发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推送给3~12岁儿童的家长,家长自愿匿名填写。问卷指导语强调了儿童的年龄要求,即处于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儿童。调查问卷包含37道题目,3~5分钟完成。在展开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召集了8名儿童家长填写问卷,再根据存在的问题修改、调整并完善问卷。

1.3 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家长及儿童的一般资料和儿童屏幕暴露状况。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关系、近视情况、近视度数、家中孩子数量,儿童性别、年龄、所处阶段等。家庭月收入、近视情况仅限于儿童父母填写,应答人数为254人。

考虑到观看电视时屏幕较大,距离屏幕较远,用眼距离较大,对儿童视力影响较小[4],本研究将屏幕暴露分为电视屏幕暴露和电子产品屏幕暴露。屏幕暴露状况包括疫情前、后儿童每天观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疫情前后过度屏幕暴露的比例。每天的屏幕暴露时间分为6级:不使用(不观看)、<0.5h、0.5~1h、>1~2h、>2~3h、>3h,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推荐标准,儿童屏幕暴露时间>1h界定为过度屏幕暴露[5]。电子产品包括手机、ipad、电脑、游戏机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调整方法为Bonferroni法,α′=α/比较的次数,以P<α′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的一般情况

儿童年龄为3~12岁,中位年龄是8岁;男孩占48.91%,女孩占51.09%,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家庭中1个孩子的占大多数,为60.87%,家中有1个以上孩子的共占39.13%。儿童存在视力问题者占31.76%,其中近视的比例最高,为17.41%,近视儿童占所有存在视力问题儿童的54.84%;一半以上(56.31%)的儿童子无视力问题,11.95%的家长不清楚儿童是否有视力问题,见表1。

表1 儿童的一般情况Table 1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ldren

2.2 家长的一般情况

共有288位儿童家长接受了调查,最终合格问卷276份。接受调查的家长中位年龄36岁;女性占69.9%,多于男性(30.1%);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占64.8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1.74%,大专以上学历者共占86.60%;接受调查者为孩子的妈妈占67.39%,孩子的爸爸占26.45%,接受调查者是孩子父母的共占93.84%;家庭月收入在5 000~1万元者占比最高,为35.04%,家庭月收入在>1.5万~2万元者占12.60%,家庭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下者和>1万~1.5万元者比例接近,分别为17.72%、18.11%。

儿童父、母近视者达78.35%,父母都不近视者仅占21.65%。其中父母都近视者占42.13%,父亲或母亲近视者分别占11.81%、24.41%。父母近视度数中位数分别为350度、400度,见表2。

表2 家长的一般情况Table 2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rents

2.3 寒假期间儿童屏幕暴露情况

疫情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0.5h、0.5~1h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5.64%、31.14%,疫情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在0.5~1h、>1~2h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8.26%、21.01%。疫情后儿童每天电视屏幕暴露过度的比例为50.72%,高于疫情前的3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8,P<0.05)。

疫情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0.5h、0.5~1h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6.01%、31.87%,疫情后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在0.5~1h、>1~2h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3.19%、22.83%,在2h以上的比例也增高到15%以上。疫情后儿童每天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的比例为60.87%,高于疫情前的3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52,P<0.05),见表3、表4。

表3 寒假期间儿童每天屏幕暴露时间[n(%)]Table 3 Children′s daily screen exposure time during winter vacation[n(%)]

表4 寒假期间儿童屏幕暴露过度的状况[n(%)]Table 4 Children′s excessive screen exposure during winter vacation [n(%)]

2.4 疫情后儿童过度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疫情后儿童过度屏幕暴露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性别、家中孩子数量与疫情后儿童电视屏幕暴露过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孩电视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女孩(χ2=7.701,P<0.05),家中有1个孩子的儿童电视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家中有2个孩子(χ2=4.118,P<0.05)。

家长受教育程度、儿童年龄、父母近视情况与疫情后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大学本科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χ2=6.990,P=0.008<0.0083);6~<9岁、9~12岁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均高于3~<6岁的儿童(χ2=11.493,P=0.001<0.017;χ2=20.743,P=0.000<0.017);父母都近视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父母都不近视的儿童(χ2=8.059,P=0.005<0.0083)。

表5 影响疫情后儿童过度屏幕暴露的因素[n(%)]Table 5 Univariate analysis of children′s excessive screen exposure after epidemic[n(%)]

(续上表)

3 讨论

3.1 儿童屏幕暴露的现状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其中电子屏幕暴露是儿童近视的罪魁祸首,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是儿童近视的独立危险因素[6]。关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屏幕暴露的研究较多,镇江市3~6岁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中位数为124.29min,超过2小时[7]。马莹等于2021年的一项对全国7省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22.5%的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超过2h,而国外一项研究显示63%的儿童每天屏幕时间超过2h[8]。滕晓雨等于2019年的研究发现过度屏幕暴露在4~6岁儿童中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电子屏幕暴露导致儿童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节律受到干扰[9],而且每种电子产品都与睡眠结果存在不良关联[10]。电子屏幕暴露过度还会导致儿童发生情绪行为问题、肥胖超重等。所以重视儿童屏幕暴露问题,减少儿童屏幕暴露时间,降低过度屏幕暴露比例,对于儿童近视防控、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3.2 疫情后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增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疫情后儿童电视屏幕和电子产品屏幕暴露时间都在延长,每天屏幕暴露时间分别在>1~2h、>2~3h、>3h的儿童比例都高于疫情前。疫情后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在2h以上的比例增高到15%以上。比较疫情前后屏幕暴露过度,结果显示疫情后儿童每天电视屏幕暴露过度的比例为50.72%,高于疫情前的3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后儿童每天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的比例为60.87%,高于疫情前的3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不外出的生活方式使得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增加,儿童过度屏幕暴露的比例增高,提示我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防止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应对儿童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进行视力保护知识的宣教,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做游戏、讲故事,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里丰富的画面、有趣的互动中转移出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减少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的使用。

3.3 儿童过度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寒假期间疫情后儿童过度屏幕暴露与家长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近视情况及儿童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疫情后儿童电视屏幕暴露过度与儿童性别、家中孩子数量有关,男孩过度屏幕暴露比例高于女孩,家中1个孩子过度屏幕暴露比例高于家中2个孩子的,可能因为1个孩子没有玩伴,父母陪玩的时间少,儿童更愿意从电视中寻找乐趣。疫情期间父母的职业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到父母是否用心陪伴孩子及陪伴时间的长短,从而也影响孩子的屏幕接触机会[11]。疫情后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与家长受教育程度、儿童年龄、父母近视情况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大学本科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χ2=6.990,P=0.008<0.0083),父母都近视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高于父母都不近视的儿童(P<0.0083),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不同,可能是这一文化水平的家长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近视率也高,而疫情后居家休息时期,大部分可以线上办公的单位在春节假期后开始上班,父母自身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多,为儿童做了不良示范,同时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儿童,或者担心受到儿童干扰,用电子产品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由于本调查在疫情发生后居家休息期间这一特殊时期进行的。6~<9岁、9~12岁的儿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过度率均高于3~<6岁的儿童(P<0.017),可能与学龄儿童可以自己使用电子产品,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相对于3~<6岁儿童有自我意识,难以管教等方面问题有关。本研究不足之处,因为是随便抽样,存在抽样偏倚,且样本量较小。

3.4 小结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后儿童随着居家时间增多,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过度屏幕暴露比例增高,提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防群控的同时,注意儿童视力的保护,提示家长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多陪伴儿童,减少儿童观看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过度问卷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问卷网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