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9黎肖琼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0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黎肖琼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江门 529000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机体葡糖醛酸转换酶活性降低,体内间接胆红素合成葡萄糖醛酸形成直接胆红素,通过胆管排出能力较差,导致机体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引发病理性黄疸[1-2]。新生儿黄疸最早在头颈部出现皮肤黄染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儿全身皮肤均会发黄[3]。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水平过高入脑形成核黄疸,对患儿智力、运动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可增加排便频率,加快黄疸症状消退,促进新生儿神经、消化系统、骨骼及肌肉发育[4]。基于此,为探究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定江门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4 例黄疸新生儿,分组予以不同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4 例黄疸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2 例)与参照组(52 例)。实验组中,女19 例,男33 例;孕龄38~42 周,平均(40.06±0.64)周;出生体重2.1~3.4 kg,平均(2.75±0.34)kg;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19 例,新生儿感染21 例,新生儿溶血12 例;Apgar 评分7.2~9.6 分,平均(8.42±0.94)分。参照组中,女20 例,男32 例;孕龄39~42周,平均(40.08±0.57)周;出生体重2.2~3.3 kg,平均(2.78±0.31)kg;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20 例,新生儿感染18例,新生儿溶血14 例;Apgar 评分7.4~9.5 分,平均(8.39±0.89)分。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Apgar评分、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足月分娩、顺产;②日龄≤28 d;③出生体重2000~4000 g;④病历资料完整、齐全者。⑤母体孕期体检正常;⑥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道系统疾病者;②病理性黄疸者;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④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⑤伴有家族遗传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 两组均采用蓝光光疗黄疸治疗仪(济南鑫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neo BLUE miniR)进行蓝光照射,照射前做好生殖器、肛门、会阴部、眼睛等部位保护,戴好脚套、眼罩、手套,根据患儿情况光照24~96 h,连续治疗5 d。

1.2.2 护理 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鼓励母亲及早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其掌握正确喂养方法、姿势,加强对新生儿保暖护理,避免着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症处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护理。病房播放音调舒缓、柔和音乐,调整温湿度至适宜。抚触前将会阴遮盖、尿不湿等准备好,抚触前不能喂养过饱或过饿,抚触时间一般在沐浴后。具体操作如下。①手部抚触:自然下垂患儿双手,护士一只手将患儿胳膊轻轻捏住,从上臂逐渐捏到手腕,用双手将患儿手臂夹住,进行上下搓滚,将患儿的手掌、手腕轻微捏住,以手指按摩,从掌心直至手指,动作轻柔。②脸部抚触:从额中采用两拇指进行退压,直至额部两侧,呈微笑状。③眼窝、眉头抚触:从人中、眼窝、眉毛、下巴,采用两拇指按压直至双侧外部。④胸部抚触:将护士双手分别放在患儿两肋缘,向上滑动左手,直至左肩部,而后复原。向上滑动右肩部,直至右手,而后复原。⑤背部抚触:护士将双手放在患儿背部,对颈部等以下部位按摩,以指尖对脊柱两侧肌肉按摩,对颈部直至脊柱下段以迂回式按摩为主。⑥腹部抚触:顺时针按摩患儿腹部,对脐带没有脱落患儿,则该部位不可按摩,从左向右以手指尖对患儿腹部按摩。⑦腿部抚触:对患儿小腿、膝盖、大腿等部位按摩,轻轻捏至脚踝部,而后按摩足底部,双手将患儿小腿夹住,上下搓滚,轻拈脚踝、脚掌。对患儿脚后跟至脚趾方向以拇指按摩。以上抚触护理均2~3 次/d,每次15~20 min。

两组均护理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在护理7 d 后评价护理效果。①护理效果判定标准[5]:黄疸消失,全身皮肤复常为显效。黄疸症状减轻,全身皮肤接近正常为有效。黄疸、全身皮肤颜色无好转、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抽取患儿3 ml 空腹静脉血,以2800 r/min 离心速率、10 cm 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 min 后以酶法检测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以JH20-1C 型号经皮胆红素仪(济南博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黄疸指数,血液样品必须在采集后的2 h 内完成检测。③排便频率:包括护理1、4、7 d 排便的频率。④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4.23%)高于参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7 d 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7 d 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的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的比较(±s)

参照组(n=52)护理前护理7 d 后t 值P 值实验组(n=52)护理前护理7 d 后t 值P 值t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 护理7 d 后组间比较值P 护理7 d 后组间比较值11.82±3.62 7.92±1.62 7.091<0.001 11.85±3.59 4.06±0.34 15.578 0.000 0.042 0.966 16.816<0.001 284.62±18.66 165.26±10.62 40.088<0.001 285.04±18.55 82.62±6.34 74.614 0.000 0.115 0.909 48.181<0.001 170.62±16.34 91.62±9.66 30.012<0.001 170.44±15.29 51.26±3.17 55.038 0.000 0.058 0.954 28.626<0.001组别 直接胆红素(μmol/L)总胆红素(μmol/L)黄疸指数(pmol/L)

2.3 两组排便频率的比较

实验组护理1、4、7 d 的排便频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4、7 d 后的排便频率高于护理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排便频率的比较(次/d,±s)

表3 两组排便频率的比较(次/d,±s)

参照组(n=52)实验组(n=52)t 值P 值3.34±0.62 4.62±1.68 5.154<0.001 4.29±1.05 5.98±1.88 5.659<0.001 4.78±1.26 5.68±1.78 2.976 0.004 5.618 3.890<0.001<0.001 7.395 3.123<0.001 0.002组别 护理1 d 护理4 d 护理7 d t 护理4 d 与护理1 d 比较值 P 护理4 d 与护理1 d 比较值 t 护理7 d 与护理1 d 比较值 P 护理7 d 与护理1 d 比较值

2.4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s)

表4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s)

参照组(n=52)实验组(n=52)t 值P值6.82±1.62 4.29±0.64 10.474<0.001 54.62±9.62 36.29±6.34 11.473<0.001 9.59±1.46 7.11±1.04 9.977<0.001组别 黄疸消退时间(d)胎便转黄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一般发生在出生2~3 d 内[6-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足月新生儿发生黄疸概率高达50%。一般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儿发生黄疸的概率高于足月新生儿,可高达85%左右[8-9]。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新生儿由于母乳性、肝性、溶血性黄疸、胆管闭塞等因素导致血液的胆红素水平增高,进而出现黏膜、皮肤黄疸[10]。新生儿黄疸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易引发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智力、听力、视力发育异常等,对新生儿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1-12]。黄疸新生儿排便时间延迟,如排便不干净,则加重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导致部分胆红素吸收到血液,增高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加重黄疸病情[13]。有学者认为,黄疸新生儿体内聚集大量的胎便,或加重新生儿肠道血液循环,增加机体吸收胆红素含量,而引发或加重黄疸症状[14]。由此可知,帮助新生儿及早排出粪便,可减轻肠道负担,减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预防或改善黄疸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4.23%)高于参照组(73.08%),实验组护理7 d 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黄疸指数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1、4、7 d 的排便频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提示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显著。分析如下。①抚触护理包括腹部抚触、手部抚触、胸部抚触、脸部抚触、背部抚触、眼窝、眉头抚触、腿部抚触。通过对腹部轻揉,可加快肠蠕动,帮助患儿早日排便,及时将聚集体内胎便排出,可有效抑制胆红素重吸收,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抚触护理还刺激皮神经反射,提高患儿排便中枢兴奋性,增加每日排便频率,对降低黄疸指数有重要意义[15-16]。②抚触护理通过规律性、顺序性按摩,对患儿皮肤形成一定的良性刺激,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可刺激压力感受器、皮肤触觉敏感度,提高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帮助机体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加快胰岛素、胃泌素分泌,维持胃肠道内菌群平衡,改善新生儿机体新陈代谢[17-18]。③皮肤为人体最大的、最敏感的感觉器,通过及早抚触护理,可产生有效、持续的刺激效果,调节各个脏器功能,改善新生儿机体血液循环,促进物质代谢及胆红素排出,改善代谢系统,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19]。抚触护理还有助于患儿呼吸、消化、肌肉、骨骼系统发育,改善新生儿发育状况。吴慧等[20]研究,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抚触护理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的效果显著。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容量较小、地域分布局限、研究时限较短,对结果的普遍性、一般性有影响,故需临床扩大样本容量、增加不同地域新生儿黄疸案例、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应用效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黄疸新生儿采纳抚触护理可有效降低胆红素、黄疸水平,促进胎便转黄,增加排便频率,改善患儿预后,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