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情况的影响
2021-11-29熊佩文吴兴胜
熊佩文 吴兴胜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需门诊,江西南昌 330000
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导致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1]。牙周病由于牙菌斑生物膜导致牙周组织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临床症状有牙龈肿胀、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牙龈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等[2]。正畸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方法,其能通过复位、移动牙齿及改变牙釉质受力方向来达到消除创伤性咬合的作用,有利于建立良好咬合关系,保护牙周组织的健康[3]。但由于正畸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疗期长期配戴正畸装置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还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或其他不适。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讲解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不能缓解患者不适感带来的焦虑、紧张心理,加强牙周病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理护理更科学合理、具体化。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06 例牙周病正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 例。研究组中,女24 例,男29 例;安氏Ⅰ类错颌10 例,安氏Ⅱ类错颌23 例,牙列拥挤8 例,前牙深颌深覆盖12 例;年龄13~40 岁,平均(24.52±3.85)岁。对照组中,女23 例,男30 例;安氏Ⅰ类错颌11 例,安氏Ⅱ类错颌24 例,牙列拥挤8 例,前牙深颌深覆盖10 例;年龄13~40岁,平均(25.69±3.2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正畸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符合《维护牙周健康的中国口腔医学多学科专家共识》[4]中的关于牙周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治疗的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向患者讲解牙周病的基础知识及其他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打消心中的不安,增加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友好交流,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配合度;指导患者正确的口腔健康护理,每天坚持正确的刷牙方式,按摩牙龈,养成饭后漱口习惯;指导患者养成正确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辛辣少糖,多吃新鲜蔬果[5]。两组均连续护理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合作程度。评价标准为:不配合(患者有抗拒情绪),基本配合(患者需在护理人员督促下接受护理),完全配合(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过程),总配合度=(基本配合+完全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感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6]评估焦虑情况,内包含20 条目,分4 级评分,分数相加后乘以1.25,即可得出标准分数,满分100 分,标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6]评估抑郁情况,内包含20 条目,分4 级评分,分数相加后乘以1.25,即可得出标准分数,满分100 分,标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7]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值0~10,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标准:牙龈健康为0 分,轻度水肿为1 分,水肿且出血为2 分,水肿、出血且溃疡为3 分;牙龈出血指数标准:牙龈健康为0 分,轻度炎症为1 分,水肿且出血为2 分,轻度水肿、出血为3 分,中度炎症为4 分,明显出血为5 分;菌斑指数标准:牙龈边缘无菌斑为0 分,薄菌斑为1 分,中等菌斑为2 分,大量菌斑为3 分[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合作程度的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总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与护理人员合作程度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疼痛感、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疼痛感、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53 53 63.25±6.21 64.31±6.10 0.887>0.05 54.25±4.36a 43.10±4.28a 13.286<0.05 66.28±4.18 65.28±5.71 1.020>0.05 56.87±4.21a 45.01±4.30a 14.348<0.05 6.11±1.25 6.21±1.02 0.451>0.05 4.70±1.13a 3.12±0.85a 8.135<0.05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疼痛感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2.3 两组护理前后牙周健康情况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牙周健康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牙周健康情况的比较(±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53 53 2.25±0.35 2.31±0.40 0.822>0.05 1.92±0.21a 0.93±0.24a 22.600<0.05 3.12±1.36 3.02±1.20 1.768>0.05 2.10±1.01a 1.14±0.54a 6.102<0.05 2.43±0.55 2.31±0.55 1.123>0.05 1.91±0.47a 0.85±0.42a 12.243<0.05组别 例数 牙龈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牙龈出血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菌斑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3 讨论
近年来,牙周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早期表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9-10]。正畸治疗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为患者提供健康的牙周环境,排齐错位的牙齿,需要长期配戴正畸装置,导致患者清洁口腔卫生难度增加,口腔出现异味,影响其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出现社交恐惧心理[11]。常规护理主要向患者进行疾病的基础知识宣教,指导用药和注意事项,护理内容较为局限,整体护理效果欠佳。
心理护理通过护理人员热情向患者讲解知识和成功案例,热情态度可消除患者心中紧张感,成功案例可有效帮助患者消除心中对治疗恐惧;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可有效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合作程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期研究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配合度,增进护患关系。牙龈指数可观察牙龈情况、出血倾向及牙龈颜色,评估牙龈炎症程度;牙龈出血指数可观察牙龈出血严重程度,了解患者口腔卫生情况[13];菌斑指数是根据牙面菌斑厚度来衡量口腔卫生健康程度,菌斑会加重牙龈炎症,进一步损害牙周组织[14]。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护理习惯可保证患者口腔健康,提高口腔保健观念,预防牙周病的复发[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牙龈健康情况,但本研究样本量不足,值得以后大样本量多中心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