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2021-11-29张芝艳
张芝艳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湖北荆州 434200
目前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但对肿瘤累及范围、浸润深度、宫颈受累等情况无法进行全面评估[1-3]。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该病具有明显优势,存在无创伤、可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盆腔及子宫解剖结构,准确判断肿瘤病变性质和范围,已被临床证实是该病诊断、分期的最佳影像方法[4]。目前多模态MRI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e-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dynamical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有报道[5-6]显示,将各模态MRI 优势整合能提高该病诊断及分期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针对此方面展开回顾性研究,以期指导该病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80 岁,平均(52.60±10.54)岁;未绝经42 例,绝经78 例;合并宫腔积血/积液43 例,合并子宫腺肌病5 例,合并子宫肌瘤40 例,合并高血压54 例,合并糖尿病11 例。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16-14 号)。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7];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MRI 检查禁忌证(如心脏起搏器等);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精神疾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入组前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
1.2 方法
1.2.1 多模态MRI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I 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去除体表及宫腔节育器等金属异物,适量饮水维持膀胱轻度充盈,选择头先进、仰卧位,双手举过头,嘱患者维持放松状态,训练屏气或自然呼吸,并于肘部安置留置针,方便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采用美国GE公司1.5T MRI 扫描仪(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进行,选择上至脐水平线下至骨盆底为扫描范围。检查时嘱患者维持体位不变,避免运动伪影:(1)常规MRI 检查:主要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常规T1加权图像(T1weighted images,T1WI)、T2加权图像(T2weighted images,T2WI) 平扫参数:T1WI 重复时间(time re peat,TR)350~450 ms,回波时间(time of echo,TE)9~10 ms,层厚3.0 mm,层间距1 mm,视野(field of view,FOV)25 cm×30 cm,扫描矩阵200×250;T2WI TR 5000~5500 ms,TE 90~95 ms,其他参数同常规T1WI 一致;T2WI 抑脂像采用blade 序列及呼吸门控,TR/TE=4000/85,激励次数1 次;(2)DWI 检查:TR 3800 ms,TE 75 ms,弥散加权因子(b)值取0 及800 s/mm2,层厚3.0 mm,层间距1 mm,FOV 20 cm×25 cm,3 次激励,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加预饱和带加以抑制,防止运动伪影;(3)DCEMRI 检查:利用FLASH-3D VIBE-FS 扫描序列,相控阵线圈,TR 4.2 ms,TE 2.0 ms,层厚3.0 mm,层间距1 mm,FOV 250 mm×300 mm,矩阵200×250,1 次激励。经肘部留置针,利用高压注射器,以2.5 ml/s 的流速经肘静脉快速团注增强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北京北陆药业,国药准字H10960045),剂量0.1 mmol/kg,总量20 ml,随即以同等流率注射0.9%生理盐水20 ml。对比剂注射之前扫描一个动态增强时相,第一个动态增强时相结束同时注射对比剂,后行图像采集,主要包括T1WI 抑脂像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选择30、60、90、120、180 s 六期动态增强图像在Siemens 后处理工作站上行图像后处理。注意感兴趣区选择卵圆形6~10 mm2,尽可能规避出血、坏死、囊变、边缘区域,选择均匀强化实质区。
1.2.2 图像分析
由2 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评价肿瘤类型(弥漫型、局限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是否侵犯、是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按照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标准[8],对图像进行分期诊断:①肌层受侵判断:T2WI 显示环绕内膜的低信号结合带完整,预示肌层未受侵;若结合带形态和信号改变,结合带消失或部分显示不清,预示肌层受侵;②肌层浸润程度判断:病灶外缘至子宫浆膜的最短距离/肌层总厚度<1/2,视为肿瘤浸润浅肌层,≥1/2 视为肿瘤浸润深肌层;③子宫颈间质受侵判断:宫颈低信号纤维间质环呈不连续状,或增强扫描宫颈上皮部分或全部消失;④宫旁浸润判断:子宫外基层连续性中断;⑤淋巴结转移判断:淋巴结短径>1 cm。
1.2.3 手术病理
多模态MRI 检查后1~2 周内行手术治疗,按照肿瘤浸润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基于此前提下部分患者实施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即刻将标本送检,行免疫组化检查。按FIGO 标准[8],对病变行病理组织学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无或<1/2 肌层浸润视为Ⅰa 期,≥1/2 肌层浸润视为Ⅰb 期);Ⅱ期,肿瘤累及宫颈间质,未超出子宫体;Ⅲ期,肿瘤局部扩散/区域扩散;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转移、远处转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术后病理结果,观察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表现,并分析不同模态MRI 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准确率=(真阴性+真阳性)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
120 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112 例,腺鳞癌8 例;肌层浸润状况:肿瘤浸润浅肌层76 例,深肌层40 例,无浸润4 例;宫颈间质受侵状况:受侵4 例,未受侵116 例;淋巴结转移状况:伴盆腔淋巴结转移12 例,无淋巴结转移108 例;手术病理分期:Ⅰa 期72 例,Ⅰb 期32 例,Ⅱ期4 例,Ⅲ期12 例。
2.2 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 表现
T1WI 上病灶均呈等信号,T2WI 呈异常稍高信号,高b 值(800 s/mm2)的DWI 图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程度较正常子宫肌层低,其中延迟期较为明显(图1)。
2.3 不同模态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比较
T1WI+T2WI 正确判断64 例,低估24 例,高估32例,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53.33%(64/120)(表1)。T1WI+T2WI+DWI 正确判断76 例,低估20 例,高估24 例,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63.33%(76/120)(表2)。T1WI+T2WI+DWI+DCE-MRI正确判断100例,低估12 例,高估8 例,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3.33%(100/120)(表3)。T1WI+T2WI+DWI+DCE-MRI 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与T1WI+T2WI、T1WI+T2WI+DW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955,P<0.05;χ2=12.273,P <0.05);T1WI+T2WI 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与T1WI+T2WI+DW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9,P>0.05)。
表1 T1WI+T2WI 与手术病理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例)
表2 T1WI+T2WI+DWI 与手术病理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例)
表3 T1WI+T2WI+DWI+DCE-MRI 与手术病理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例)
3 讨论
MRI 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无损伤、可多方位和多序列成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及治疗指导中;尤其是多模态MRI,经各模态MRI 优势互补,可提高对该病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9-12]。但以往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MRI 对该病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而非整个子宫内膜癌分期,因此,本文针对此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本研究中,T1WI+T2WI+DWI 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63.33%,接近于以往报道[13]的63.3%,证实DWI 与常规MRI 结合能提高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毕秋等[14]也证实常规MRI 结合DWI 能提高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通常恶性肿瘤细胞繁殖速度较快,单位体积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细胞外容积狭窄,致使水分子弥散受限;而DWI 原理在于检测细胞内外水分子运动状态,对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差异可清晰辨别。通常正常子宫内膜在DWI 图像上呈高信号,而子宫内膜癌信号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信号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病灶,利于病变检出及范围的明确[15-16]。
本研究中,T1WI+T2WI+DWI+DCE-MRI 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3.33%,接近于荆利民等[17]报道的87.5%,证实多模态MRI(T1WI+T2WI+DWI+DCE-MRI)能提高该病术前分期准确度。张敏等[18]报道DWI+DCE-MRI 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94.4%,与本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偏差,可能与患者年龄较大、子宫内膜较薄致使结合带显示不清晰等因素有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DCE-MRI 扫描中因癌组织与肌层之间的血供差异明显,促使癌组织与肌层的信号反差较大,癌组织强化程度较周围正常组织低,尤其是延迟期较为明显,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19-20]。本研究中,T1WI+T2WI+DWI+DCE-MRI 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T1WI+T2WI 和T1WI+T2WI+DWI(P>0.05),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但本研究中,T1WI+T2WI+DWI+DCE-MRI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不符合20 例,其中8 例Ⅰa期高估为Ⅰb 期,8 例Ⅰb 期低估为Ⅰa 期,4 例Ⅲ期低估为Ⅰb 期。Kececi 等[21]证实多模态MRI(T1WI+T2WI+DWI+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提示利用多模态MRI 结合常规MRI、DWI 及DCE-MRI 优势,可提高该病术前分期准确率,利于指导患者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多模态MRI(T1WI+T2WI+DWI+DCEMRI) 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考虑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未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故有待今后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