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提升措施
2021-11-29郭英飞
郭英飞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过实践论证后可知,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够促进人们智力水平的提升。人类大脑中有两个半球,分别是左半球、右半球,他们能够在人们生活和思考方面发挥作用。左、右半球分工十分清楚明确,左半球功能是主导人们进行数理化运算及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职能是主导人们感知外界和空间概念,通常情况下,左右脑协调配合才能开展创造性活动。因此,在创作音乐表演艺术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左右脑能力。
第二,音乐表演艺术对于提高人们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在创造中能够将形象思维概念渗透到人们大脑中,从而使人们表演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高。在此前提下,必然会提高人们鉴赏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开拓人们视野[1]。
二、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特点
(一)文化知识的丰富多样
想要形成创造性思维,其文化知识必须具有丰富多样性特点,在长期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才能逐渐改变思维方式,转变对事物的固有形态,进而在音乐中运用部分文化知识,促进音乐的创新发展。据了解,在音乐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通常其具备的文化知识都十分丰富多样。
(二)人生经验的丰富多彩
事实上,优秀音乐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作者利用音乐方式将自身经历、情感表达出来,进而促进新音乐作品的形成。对于人生经历和感悟而言,每个人都具有一定差异和不同,创新就体现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此外,将自身真情实感融入到音乐中,更容易在表演时引发人们共鸣,从而增加音乐作品的价值[2]。
(三)发散性思维足够强
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实际是针对传统音乐模式,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而成。在此创造中,对创作者提出要求,必须将已有音乐知识融入其中,与此同时,将与之相关的音乐表演场景在大脑中构建出来,促进音乐表演情感的不断升华,从而增加音乐表演艺术的层次性,最终提高其展现力和感染力。由此可知,对于优秀音乐表演者而言,除了需要具备丰富多样的文化知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还要具有足够强的发散性思维,这些都是基础,能够为音乐表演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供支持和帮助[3]。
三、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比较法
对比不同音乐表演艺术作品,从而加深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使其产生更多感悟,这就是比较法。表演音乐艺术过程中,在音色、速度和力度方面的差异,会带给欣赏者不同感受。通过对比较法的充分应用,能够让表演者进行换位思考,从欣赏者角度出发重新理解音乐作品,这样能够提高音乐作品表演的趣味性,同时有利于表演者形成创造性思维[4]。
(二)评价法
对于评价法而言,通常需要应用相应设备包括录音设备、摄影设备等,从而录制下表演者表演中的音乐作品声音或者视频,进而使表演者开展自我欣赏活动,使其对自己表演进行评价,要求评价需要全面而客观,同时将自己在表演中的缺点和不足找出,以便能够有效更正,促进表演水平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应用评价法过程中,可以使表演者之间互相评价,这样能够使更多关于表演的想法产生。在此过程中也能有效训练音乐表演中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其更好形成。
(三)形象思维法
音乐表演中必须融入情感,只有这样,才具有感染力、展现力和穿透力,增加引起共鸣的机率。想要让表演者在表演中将情感充分融入其中,可以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方式,例如应用讲故事、观看影视材料等对表演者感官进行刺激,从而提高表演者情感与作品之间的融合度。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实际上是针对表演者创新思维进行训练,这样表演者在日常练习中,更能将音乐脉络把握清楚[5]。
四、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措施
(一)应用基础知识丰富情感
对于音乐表演者而言,想要提升创造性思维,就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丰富源于基础知识,因此就要将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同时对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积累,这样才能自如释放自身情感,将其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中。在日常训练中,表演者需要更为注重自身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传递音乐过程中将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比如,表演者在演奏《打靶归来》这首曲子时,想要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除了具备扎实基本功之外,还要对此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事迹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将曲子中情感深入表达出来,进而使更多真情实感融入到歌曲中,将音乐艺术魅力展现出来[6]。
(二)借助音乐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
众所周知,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表演者艺术创造思维的作用也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对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对自身所掌握的各种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增加运用知识的频率,达到灵活运用程度,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中的知识,从而促进发散性思维的逐渐产生与形成。对于初级阶段的训练而言,表演者可以采取比较基础的方式进行训练,如拍手、跺脚等,对音乐节拍进行掌握,尽管此种方式具有单一性和枯燥性,但是坚持下来也能呈现出良好效果。表演者需要深入理解节拍含义,应用基础知识对节拍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想象力,促进优秀音乐节奏谱的形成[7]。
(三)应用即兴创作将音乐魅力展现出来
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难度最高的就是音乐创造活动,它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方式。由此看来,对于表演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在实践中将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展示出来,促进鉴赏作品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再如,运用即兴创作方式同样能够展现音乐魅力,同时即兴创作的应用也能将表演者的能力和水平表现出来,进而将感知音乐能力表现出来。培养表演者开展音乐创造活动的最有效桥梁就是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全面了解不同器乐展示的音阶、音色等,进而使表演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更热衷于将创造兴趣展示出来。
(四)和谐氛围的创造
创造出和谐氛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日常训练中,对于表演者而言,必须使自己保持对音乐表演的高度兴趣,有利于增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具备较强能力,实现思维的高度活跃目标,使人们更乐于开展创造音乐活动[8]。
(五)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表演者想要提升创造性思维,就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为了拓展艺术表演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研修班、大师班。除此之外,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各种不同类型新颖的音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学习,使自己视野不断拓宽,对思维进行活跃,从而使自己音乐表演艺术的创新思维有所提升。
(六)高效应用音乐创造方法
高效应用音乐创造方法是提升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表演者创造音乐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别人的音乐作品要进行欣赏和体会,另一方面还要有效利用自身储备的音乐基础知识,不断创造音乐相关要素和方法,进而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到在音乐作品创作中,通过音乐形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七)逐步渗透,循序渐进
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培养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在浓厚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长此以往的循序渐进,就可以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科学合理搭配并应用乐器,能够增加艺术表演的感染力,使其呈现出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表演者对各种乐器基础知识都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灵活运用程度,实际上乐器在此过程中发挥助推表演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会对乐器使用进行深入思考,这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对于表演者音乐表演艺术而言,文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表演者积极观看音乐表演方面文献,使其音乐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也是在进行文化熏陶,通过文化的影响作用,可以提高表演者艺术表演效果,有利于为其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使其创造性思维更具灵活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表演者而言,培养并提高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除了能够提高其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之外,还能使其表演效果达到新高度,得到观众认可和接受,使其表演获得成功。为此表演者也需要做出努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提升,为自身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大幅度提高表演综合成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