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路径初探
2021-11-29谷丽娜
谷丽娜
(新疆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2020 年9 月,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对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的稳定长治久安影响深远,同时也是当今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
一、新疆高校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新疆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同时也是由多民族构成,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通过推动文化润疆工程,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这对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激励、整合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
(二)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是一个民族历尽沧桑巨变能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动力,其前提是基于强烈的认同与信任,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自信。习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根植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的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疆高校通过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新疆各族大学生,强化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引导大学生在提升在大是大非鉴别能力的基础上的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三)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有知识没文化”这一说法在当今社会中屡见不鲜,大学生重视就业、未来发展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的现实问题,因此缺少人文积淀、忽视人文情怀成为典型现象。新疆高校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可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尤其对于理工科应用型院校来说,对于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注重实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工作的引导,正确地认识到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学生塑造成一个有人文修养、有远大理想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疆高校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新疆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解构
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长期发展中的积淀,形成了每个国家的珍视的瑰宝,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都保护好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此起彼伏,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否定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要虚无中国革命、虚无中国共产党、虚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虚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要坚决抵制的,特别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擦亮双眼,粉碎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阴谋,不使其成为高校在推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阻力。
(二)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多元性是大势所趋。多元文化促使大学生思想更具有多元性,一方面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独立,在文化观的选择上也更趋自主,受到多元文化影响,耳濡目染,如果对这些文化不加甄别,负面文化就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受到负面文化的引导与侵蚀,对校园主流文化带来冲击,会使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发生信仰危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困难,从而在推动文化润疆工程时遇到困境。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尚未有真正效形成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推动新疆高校文化润疆工程的两条重要渠道,但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尚未有真正效形成,自课程思政的理念被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以来,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取得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另一方面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强行融入、生搬硬套等在具体实践实施中的很多问题。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立足于新疆高校的实际情况,如何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本课程中自然长出,把思政元素像“盐”一样溶进专业课程的优质“汤底”之中,从而推进高校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文化积淀难以形成品牌特色
目前,新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由于部分学校建校比校晚,学校各方面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文化积淀少,受到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上,科学性较为缺乏,学生日常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从内容上看也较为丰富,但多具有休闲性和娱乐性,文化属性不强。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育人的途径,而要想真正达到育人的作用,需要长期建设文化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积淀,从而打造成品牌特色。
三、新疆高校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路径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立党之根,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固本培元、稳舵定向和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前进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历时漫长的黑暗和摸索中给予了人们信仰之基,而新疆高校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更要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一系列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蔓延和滋长。
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追根溯源,其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虚无主义思想常利用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武器侵入人们的头脑,引诱国人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和主体文化产生怀疑,继而在意识形态上发生转变。[2]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去破除各种错误假说,认清丑化、妖魔化历史,否定中华文明那些别有用心的错误思潮。研究宣传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民族财富,是值得继承并加以弘扬的。在新疆高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让我们的学生从心灵深处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自己的情感高地,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奠定信仰基础。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基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既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种信念付诸实际,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并积极践行,从而促使文化润疆工程的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在价值导向上的最大公约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新疆高校要进一步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潜移默化分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我们身边的典型,如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罗东来”同学,朴实而又最为震撼。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校园专项活动作为载体,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心田”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学术、文化、艺术等类型的“两润”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疆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把文化润疆工程作为系列专项研究课题,用不同的形式促使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舞师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促进校园以及社会繁荣发展,为高校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奠定思想基础。
(三)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疏通新疆高校文化润疆的主渠道
思政课是新疆高校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载体,思政课在内容上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疆高校在思想、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
自课程思政的理念被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以来,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和上取得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另一方面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强行融入、生搬硬套等在具体实践实施中的很多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师课程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把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相结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立足于新疆高校的实际情况,每门专业课程联系1-2名思政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自然长出,把思政元素像“盐”一样溶进专业课程的优质“汤底”之中,实现耦合共生的“高效课堂”,烹调出“思政+专业课”的育人大餐,高质量且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疏通新疆高校文化润疆的主渠道。
(四)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打造“金牌”校园文化
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育人紧密结合,提出了 “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使党建带团建的发展有了实质性突破。
新疆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汲取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是隐性育人的重要途径,要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青年党团建设中的骨干力量,通过正确引领,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规划,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突出校园活动的文化属性,结合新疆高校的特点,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素材,营造文化氛围,从而打造“金牌”校园文化。目前,新疆各高校都有各级各类的学生社团,但大部分学生社团以休闲、娱乐为组建目的,组建时间短,且难以长期维持,唯有通过党建带团建作为抓手,提升校园活动的文化属性,把校园活动做成“金牌”,推进高校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