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标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极高危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9殷友勤刘莉康菊唐杰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交班神经内科护理人员

殷友勤 刘莉 康菊 唐杰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四川 泸州 646000)

神经内科收治患者主要为老年人,这类病人多伴意识障碍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恐惧、焦躁、悲伤,患者发病后,因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导致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产生不同程度依赖。神经内科患者救治过程中,工作繁琐,且跌倒高危、血栓高危、导管高危、压疮高危、精神障碍患者,药物过敏等高危患者占病床90%左右,在众多高危患者中,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更突出,更精细化护理,在我们工作中成为一个难题,根据我们科室情况设计出特殊标识应用于极高危和特殊患者护理中。研究表明,给予神经内科极高危和特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后,可显著减少不良事件,规避风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6 月内收治的38 例神经内科极高危和特殊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自理能力受限和精神障碍问题。研究组:患者年龄49.0~75.5岁,平均(68.8±5.3)岁;住院时间11-23天,平均(15.5±0.9)天。常规组:患者年龄47.8~78.1岁,平均(65.7±5.9)岁,住院时间10-22 天,平均(15.6±0.8)天。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备可比性。

(二)方法

特殊标识化管理关键内容包括:1.标识的设计:根据神经内科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及易发生差错环节的需求,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要求简洁、实用、醒目、美观、学样规范、大小统一,且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便捷。2.特殊标识应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给予全方位评估,收集患者既往病史、疾病类型、自理能力、近期3 个月类是否有跌倒史、安全隐患以及需要注意事项,预测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以便制作极高危标识卡,而后置于床头信息栏内以,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使其引起重视,了解住院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如外出检查、转科等在患者手腕上方粘贴小型图标,以便于患者方便携带、临床检查,方便护理人员针对性预防,有效规避风险。3.特殊标识应用期间,十分切合临床护士日夜倒班和病人频繁转床及转科的特点,不但对于实习、进修、轮转及新入科室人员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每一位护士对每一位病人的特殊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成为我们医务人员沟通桥梁,例如某某患者今天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更换特殊警示标识,避免了口头交班、床旁交班、书面交班、使用微信群等交班模式导致信息量大,从而遗忘。在主观上扼制了因少数护士的倦怠心理,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自律、慎独精神等所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后果。另外,要求特殊极高危标示能够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改变。

(三)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压疮、血栓、坠床/跌倒、药物过敏。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 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我科针对极高危和特殊患者的管理,开展极高危和特殊患者的警示标示管理后,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护理风险管理更加规范。神经内科救治中应用警示标示管理后,不但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促使护理人员更好落实护理措施,直观醒目的特殊标示更便于初次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在工作时更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措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特殊标示后使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更全面,做到重点病人重点观察,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此外极高危警示标示可以对神经内科极高危、特殊人群管理的制度进行更有效规范,以能对管理流程有效优化,实现极高危患者和特殊患者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再次研究当中,针对两个不同时间段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知,实施极高危和特殊患者警示标示管理后的管理质量得分更高,体现了这一套方案的实际优势。

猜你喜欢

交班神经内科护理人员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浅析医院多级交班系统功能规划设计与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SBAR交班模式在临床工作能力考核中的运用
总分总护理交班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应用及体会
护理交班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