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1-11-29王艳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政府

王艳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简介

众所周知,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为主体来指示我国人民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并在这一方面给予人民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而形成的一个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关乎全体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并且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相适应。我们所提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实通俗的来讲的话,是说中国人民一定要积极的建立一个社会共识,这样才能保证人民能够被一定的条例所束缚,这同样也需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的水平来决定,那么政府就需要做到维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高国民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切实保护个人拥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我国所建立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最主要的内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及社会就必须为每个人都提供最基本的就业保障、社会养老保障、生活保障这几个方面;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教育与文化不可或缺,这同样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帮助,保证我国公民百分之百的都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这就需要政府及社会在公民的健康方面着重用心,让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健康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的需求也开始发生改变,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做到逐步扩展,那么经济水平必然会跟着逐步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人民群众获得机会均等,如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深造和就业的机会,重点是保障全体人民群众有机会得到基本公共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其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将对我国2035 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这充分体现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战略。

2021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门公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下称国标2021),《国标2021》在《“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重组,其包含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若有所扶等“七有”,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化服务保障“两个保障”,共9 个方面、22 大类、80个服务项目。《国标2021》的公布旨在提升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满意度,体现了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作思想。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效

马斯洛认为,每个需求层次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满足,才能使下一层次的需求占据主导地位。个体的需求层次是又低向高逐层上升的(如图1),一旦一种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个体将不再受到这种需求满足的激励。伴随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政府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六大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举措,进一步统筹城乡的发展,伴随家庭联产城堡责任制的推广,再从税费改革到免除农民农业税等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针对农民种地问题,政府提出了“四项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等政策,这个政策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保持中国粮食稳定增长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为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守住了粮袋子。

1995 年07 月01 日,我国开始实行基本医疗保险。2000 年,国家推出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部分的县市开展,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在全国内全面推广,到2010 年左右,基本实现了全国农村居民的全覆盖。2012 年国家六部委来拟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大病负担。2016 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相对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8 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4452 万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1977 年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并有限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解决了当时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担忧。1986 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了公民接受教育的权益,提高了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国民素质,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更关系到了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2021 年2 月19 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 年普通搞笑招生工作的通知》,为外出务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以人民满意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一)提升基本医疗均等化

合理调整医疗卫生结构的布局,积极推广中西医的结合,提高村镇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让乡村居民“有病敢医”,对农村的重大疾病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机制,实行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加快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建设。通过网络医疗信息交流,保证乡村地区的医疗设备齐全,定期组织乡村义务人员培训,建立长效的医疗保障机制,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满意度。

(二)推进教育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应该重视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当放宽儿童的入学年龄和入学标准,加强乡村地区幼儿园建设步伐,加强地方各级政府对幼儿园的规划指导工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幼儿园的覆盖率。除此之外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儿童对求知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三)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使政府的财政支出落到实处,能切实为人民服务,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分配效率,改良转移支付结构。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在为某一特定的公共服务分配特定项目分配资金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政府的转移支付一定要根据全国的人口、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制定,从而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政府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上海体育游憩空间扩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