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桑黄与羊肚菌“双菌”轮作大棚种植模式
2021-11-29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张秀华
文/ 临清市农业农村局 张秀华
临清市传统桑黄大棚种植采用每年4月份种植,9月底前全部收获完,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棚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成功桑黄与羊肚菌“双菌”轮作大棚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全市建设大棚216个,全部推广这一种植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种植1亩左右的简易棚,年可生产桑黄300公斤、羊肚菌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其中种植羊肚菌收入达3万元左右。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羊肚菌栽培技术
(一)生态条件:
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每年春季3~5月雨后多发生,秋季8~9月也偶有发生,但数量很少。羊肚菌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这可刺激菌丝体分化。其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首核形成温度为16~21℃;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 4.4 ~16℃,湿度为65%~85%左右。为此,栽培时间尽量放在11月~12月。
2.日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则有不良的影响 。
3.土壤
土壤pH值要求在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
4.空气
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即或发生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技术:
1.栽培料配方
(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3)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以上三种培养料,任选一种。料水比1∶1.3,含水量保持在60%。
2.栽培方法
(1)熟料脱袋栽培
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6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2~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2)室内脱装栽培
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3)室外脱袋栽培
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4)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3阳7 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3.栽后管理
因羊肚菌是一类喜湿的菌类,在它整个生长期保持湿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果在生长期,尤其早春遇干旱,适时浇水保湿是必要的。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如低于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候要创造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一定温及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4.采摘及保藏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便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二、桑黄栽培技术
(一)菌种的制备
1.母种培养基制备
多采用马铃薯-琼脂(PDA)培养基,其配方:马铃薯(去皮)200克(切块、加水煮沸 20分钟,纱布过滤,取滤汁),葡萄糖 20克,琼脂 20 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 1.5克,维生素B11~2片,水1000 毫升,调节pH值4~6,分装试管,高压灭菌 30 分钟,稍冷却后摆成斜面培养基。
2接种培养(桑黄纯菌种的分离制备)
桑黄纯菌种的分离制备常用两种方法: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
(1)组织分离法
在无菌的条件下,选取新鲜、成熟的桑黄,于菌盖或菌柄内部切取一小块黄豆大小的组织块,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置温度 24~26℃下培养7~10天;当白色菌丝布满斜面时, 即得母种,然后再扩大培养成原种和栽培种。
(2)孢子分离法
在无菌的条件下,取新鲜成熟的桑黄菌,于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4~26℃左右,培养基表面上便形成与子实体(小桑黄)相似物,在贴近管壁处形成菌管,自菌管口中散发出孢子粉,便是纯孢子粉,将此孢子粉接种到培养基上获得一层薄薄的菌苔状的营养菌丝,即得桑黄纯菌种。
(二)桑黄的人工栽培
1.栽培工艺
原材料准备(桑枝木屑、棉籽壳)→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黄 管理→孢子粉采集→桑黄采收。
2.培养料配方
选用桑枝木屑85%,麦麸9%,豆粕2%,白砂糖2%,生石膏 2%。
3.栽培过程
(1)拌料
严格按配方进行配料,充分翻拌,使混拌均匀,使培养料含水量为 65%~70%,使用冰醋酸调节pH5~6。然后,闷 30 分钟,使培养料吃水均匀,翻堆拌料后装袋。
(2)装袋
桑黄的菌袋一般 30~35厘米,先用塑料绳把筒的一端扎好,接着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筒内,边装料边压实,料袋上下松紧一致,使装壁光滑无空隙,装料接近袋口时把袋口合拢用绳扎好,每袋装干料0.5公斤。
装袋时做到五点:一是快装袋,力争 8 小时内完成,防料变酸;二是轻装轻压,用力均匀, 防袋破损;三是装料上下松紧一致不留空隙;四是扎紧袋口,防灭菌时袋内气体膨胀使袋口敞开;五是装袋适量,过满影响出菇。
(3)灭菌
装袋后立即用高压蒸汽灭菌,装锅时将料带直立或横卧排放,不要重叠堆积。如受挤压,料带间的间隙被堵塞,湿热蒸汽难以疏通受热不均,灭菌效果不佳。盖锅严实无缝不漏气,点火升温。灭菌开始烧旺火,锅内压力迅速升高,打开放气口,放出冷空气,冷空气全部放出后,关闭阀门,再继续加压,持续灭菌2.5小时,再把气体放掉,闷一夜,次日晨出锅接种。
(4)接种
将栽培袋移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时 3 人配合操作,将菌种分成花生豆大小块,一人解开料带两头扎口,一人分别接入菌种,然后一人迅速把袋口扎好,要做到轻、快、准,减少杂菌污染机会。
(5)菌丝培养
菌丝培养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宜低不宜高;温度保持在26~30℃,超过 33℃菌丝长势易老化,易感染杂菌,温度低于20℃生长缓慢应设法加温;每隔7~10天翻袋一次,以保持湿度一致,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
(6)出黄管理
袋两端出黄,放袋前先在沟内放水,提高室内温度,畦面平净、整洁,有条件的可以用砖砌成面,可防止出黄后喷水时泥土溅在桑黄上。将料袋排在畦床上,两头向外堆高 6层,当袋两端表面有黄色疙瘩的黄蕾时,将袋两头的口剪开,使袋内通风,促进黄蕾生长。黄袋口以两厘米为好,开得小,出黄少而大;开得大,出黄多而小,不能全张开,会造成黄袋内失水,影响子实体生长,黄袋口打开后,20天左右,桑黄开始长出菌体,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之间。为达成这一条件,地上要洒水,空气中要进行喷雾,每天 3~4次,光线以散射光线为宜,避免直射光照。每天开通风口4 次,每次30分钟。桑黄生长需要新鲜空气,湿度的变化,也会造成桑黄生长畸形。
桑黄生长20~30天,便开始弹射桑黄孢子粉,孢子的比重较轻,可以用风机收集,200~300平方米的出黄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当桑黄孢子开始释放时,将两台孢子收集器背对着放置在出黄棚中间,距地面1~1.5米高,一般在晴天早晨4~8时、下午5~8时以及阴天全天打开电源收集桑黄孢子粉。
桑黄成熟的标志是子实体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子实体周围黄色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少量孢子粉。子实体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桑黄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黄棚的温湿度较高,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采下黄柄,采下的桑黄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黏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 12%。
三、“双菌”轮作
4月~9月适宜种植桑黄,而羊肚菌要求的种植温度为4℃~16℃,空气相对湿度为40%~50%,10月~次年3月这段时间,恰好可以利用冬季大棚种植羊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