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开设小学期的探索与实践
——以X大学为例

2021-11-29杨亚南丁智慧

山西青年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口师生课程

杨亚南 丁智慧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小学期的现状及特点

一百多年前小学期在哈佛大学兴起,国外一些中小学也开设了小学期,主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校暑期小学期不仅给参与者带来了较多好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1]。我国小学期学习和借鉴国外小学期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学期制改革,不断适应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解决“两学期制”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2004年北京大学试办了首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此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小学期。目前,42所“双一流”高校中,有36所高校开设了小学期,小学期在一流大学的活跃度在不断增加,小学期具有开放性、国际化、服务性三大特点[3]。

小学期开放的办学形式、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样式、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地处西部而言,由于地域、资源、时空等因素的限制,高等教育整体质量较中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因而,西部地区通过开设小学期的方式,借力一流大学资源优势,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例如,青海大学从2005年起,利用对口支援政策,开展了“小学期”制,向清华大学等内地高校“借智”,加强了与内地著名高校的交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培训培育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师资。

二、X大学开设小学期取得的成效

2019年7月,X大学试点了小学期。来自对口支援高校的100位专家教授参与授课,共开设50门课程,受益师生达1500余名,其中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500名。X大学与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为充分发挥“天山学者”学科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教师以及后方专家团队成员的作用,对接各支援高校制定小学期授课计划,实施小学期授课模式。

暑期短课程试点工作得到了参与师生的普遍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抽样调查和部分访谈调查,小学期在课程建设、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均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98.9%的学生认为经过一周的学习收获较大,94.6%的学生认为本次开设的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或改变大(其中包括:有机会聆听名师授课,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专业兴趣等方面),96.8%的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后期举办的小学期学习。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知识学习新模式,参与师生受益匪浅

小学期采用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学习形态变革,从“单一固化”的模式走向“多元化”;课堂结构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通过共享对口支援高校的师资和课程资源,实现了跨地域、跨学校的协同,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课堂”。在完成相关课程讲授之余,开展系列讲座、学术讨论会等,分享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师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沿知识提供了便利,也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以助教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促进师资队伍内涵式建设提供了途径。

(二)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各具特色,不能彼此替代。坚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作、联合培养学生、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等,促进与对口支援(合作)高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进一步助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期主讲教师教学质量高,通过专业交流、学术讲座、案例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这种模式完善了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专业知识更加牢固,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了教师素质,为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混合式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拓展学习时空,延伸课堂,实现知识的精细化加工。

(三)优化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小学期共享了对口支援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研究的机会与平台,创造了与名校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小学期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与一流大学的交流机会,实现彼此间信息、理念和观点的交流与共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搭建了与名校名师的桥梁,为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X大学小学期存在的问题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后勤服务是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本次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后勤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服务保障方面

一是后勤管理上,行政管理老师的假期被压缩,“经常加班”教学管工作量的认可上存在困难;二是提升服务上,假期大部分食堂放假,只有部分窗口开放,菜品不够丰富且价格相对较贵,教学区域缺少饮水供应设备等,学生产生抱怨情绪;三是保障设施上,学生住宿需合理安排,避免学生频繁搬宿舍,图书馆和体育馆开放时间较短,教室硬件设施较为陈旧需及时修缮和更新。四是小学期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深入地宣传和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在具体实践过程产生了一些困难,致使整体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二)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安排与管理上统筹和规划不够,引发诸如课程量少、课程安排冲突、教学设备不完善、课时较短、未安排考试、课堂考勤不规范和结业证书漏发等问题。19.3%的学生认为选课的方式不太合理。在课程互认和学分认定问题,提供相应的学分认定规范,让学生的自由选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资源较少,小学期实践活动内容受限,学校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课程安排过于长,一次3小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三)学生学习方面

访谈中有学生认为自己基础知识差,听课困难,在师生互动环节和交流还不够充分。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环节少,交流还不够充分,学生渴望有更多的机会与授课老师交流。而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完全吸收上课内容,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够;由于学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英文PPT授课;部分课程没有学过,跟不上老师节奏。有的学生潜意识中认为春秋学期为重,把“小学期”当作“小假期”。

四、X大学提升小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借助其他一流高校的智力优势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小学期,有利于师生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智慧教室”、慕课线上教学等基础条件设施,认真研究网络远程授课的新特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通过腾讯会议、钉钉课堂、Zoom会议等多样形式开启线上直播,实现教师“云授课”,共享在线课程资源。为更好地开展暑期小学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小学期制运行方案,出台相关制度和文件,规范管理,提高效能。根据学校校历安排,确定暑期小学期开设时间段。相关部门提前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工作。优化小学期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依据小学期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确定开设课程和实践形式,教师根据“三学期制”的特点调整教学计划,相应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完善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考核。

(二)各部门统一思想,相互配合,做好配套服务

学校坚持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用好用足现有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督促相关部门、学院间加强沟通和交流,找准具体工作抓手,建立长效对接合作机制,共谋学校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的优质工作局面。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协调配合,根据岗位职责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后勤保障部门做好师生住宿、校园网络、图书馆、体育馆等其他配套设施的支持,完善校园服务工作。

(三)共享一流大学优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吸引对口支援高校一流师资作为暑期小学期课程主讲教师,促进优秀人力资源有效流动,形成新合力,实现“柔性引智”。双方大力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建设和合作,当下科学研究越来越多依靠网络资源的现状,积极推动数据库资源、高端学术论坛、精品课程等资源的共享,依托对口支援高校优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加强双方在线上的互动交流。此外,通过暑期学校小学期,将我校一些优势特色的学科学术成果向外推广,让兄弟高校师生了解我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特色教学科研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力,拓展发展空间。

(四)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X大学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机遇,创造自身成长力,借助对口支援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到校开展工作,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了解小学期的建设目标、课程特色和开展形式,吸引师生参与小学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学校自身网络的作用,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吸引疆内外优质优秀师生参与到我校暑期课程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

猜你喜欢

对口师生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师生讨论改病句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对口帮扶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