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探析校园欺凌问题的防范对策

2021-11-29张巧玲

山西青年 2021年4期
关键词:言语校园班级

张巧玲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小学,甘肃 卓尼 747600)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经常发生,引起全社会的充分关注。校园欺凌不仅会严重伤害到被欺凌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加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采取科学的预防策略。

一、校园欺凌的特征

(一)隐蔽性较强

一般情况下,学校欺凌现象发生区域较为隐蔽,教师的发现与制止难度较大。欺凌者往往要求被欺凌者不得向老师报告,而被欺凌者受欺凌者的威胁之后,为避免遭到打击报复,大部分会忍气吞声,导致校园欺凌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加。首先,根据调查表明,欺凌行为主要发生于课余活动以及上下学期间,欺凌场所则为厕所、楼梯等教师不容易发现的区域。其次,欺凌涵盖直接与间接两种类型,前者是欺凌者向被欺凌者直接施加言语欺凌或肢体欺凌,后者则是通过孤立、造谣等方式的应用,对被欺凌者产生间接伤害。相较于直接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难以将可见痕迹留下,导致发现难度较大。最后,被欺凌对象大部分不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内向型性格,面对他人的欺凌行为,并不会向教师或家长报告,导致被欺凌现象经常发生[1]。

(二)悬殊性

欺凌双方的力量差异往往较为悬殊,以大欺小等类型众多。由于低年级学生普遍不具备较强力量,更加容易遭到高年级同学的欺凌。从性别角度来讲,男生所实施的欺凌行为往往依托于肢体力量进行,女生则更多采用言语攻击或关系孤立等形式。此外,结合问卷调查和近些年的案例发现,寄宿学生、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受到的关爱较少,普遍具备孤僻的性格特征,容易受到他人的欺凌。

(三)反复性

欺凌行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不能够有效制止欺凌者,将会反复出现欺凌行为。一些被欺凌者综合考虑之后,最终决定独自承受,会进一步激发欺凌者的施暴倾向。如果被欺凌者向教师报告,教师批评欺凌者后,欺凌者可能会再次打击报复被欺凌者。欺凌行为的反复出现,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

二、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一)言语欺凌

造谣、辱骂等是言语欺凌的主要形式,目的是对他人的自尊与心理进行伤害。本种欺凌行为属于软暴力范畴,发现难度较大。言语欺凌在小学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如部分学生因姓名问题,被其他同学取一些嘲笑性的绰号;一些学生由于体重较大,遭到他人的取笑。这些看似玩笑的言语欺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导致自卑心理的发生。而一些欺凌者也往往会以“开玩笑”为说辞,开拓自己的恶劣行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得到稳固建构,受到的伤害较大。即便部分学生身心较为成熟,遭受到频繁的言语攻击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

(二)身体欺凌

本类欺凌行为主要利用肢体动作对被欺凌者进行身体伤害,包括扇耳光、脚踢手打等。部分欺凌行为较为严重,甚至还会使用到一些危险物品,如管制刀具等。遭到欺凌后,被欺凌者的自我效能感将会显著降低,人际关系逐渐恶化,还会有其他身体问题随之发生。由于被欺凌者不具备相应的力量,难以有效反抗,导致身体欺凌行为长期发生。

(三)关系欺凌

本类欺凌行为主要是对被欺凌者的谣言进行散播,或对被欺凌者的隐私进行无端捏造,将其他同学煽动起来,导致被欺凌者遭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孤立。相较于肢体欺凌,关系欺凌会对被欺凌者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导致被欺凌者的人际交往活动难以顺畅实施,孤独感、焦虑感逐渐形成,甚至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出现一些轻生的念头。关系欺凌并不会有明显的后果形成,如眼圈淤青、皮肤被抓破等,导致教师的察觉难度较大[2]。

三、班主任工作视野下校园欺凌问题的防范对策

(一)优化班级关系

通过班级关系的优化,能够于无形之中影响到班级学生,预防各种欺凌行为的出现。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从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重塑与优化班级关系。首先,优化师生关系。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要通过点名、观察等方式,对班级各个学生的名字、性格特征等充分掌握。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逐步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起来。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对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闪光点积极挖掘和赞扬,以恰当方式指明学生出现的问题,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给予反馈和回应,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求。这样如果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或遇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将会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班主任通过科学引导,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其次,优化生生关系。目前小学班级中的分层现象较为严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交流、沟通较少,不仅班集体的凝聚力降低,也容易诱发各种冲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将演讲活动、唱歌比赛等吸引力较强的班级活动组织起来,展示学生才能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得到增多,生生关系得到改善。同时,要与其他任课教师联合起来,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由学生结合自身爱好、特长等自由选择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小组任务,这样学生之间的亲密度将会得到提高。

(二)注重收集班级舆情信息

欺凌现象发生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行动。因此,班主任需注重收集班级日常舆情,对班级内部活动中各个学生的动向、群体关系变化等密切关注,保证出现异常情绪或举止的个别同学能够得到及时发现,进而提前介入进去,避免欺凌现象的发生。要特别关注班级学生人际关系变化动态,高效防范言语欺凌与关系欺凌等行为。同时,班主任要将晨会、班会等活动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对欺凌事件发生后果、危害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欺凌行为。此外,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合理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小问题与矛盾,促使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良好化解。

(三)培养反欺凌力量

一些欺凌行为发生的现场,存在着围观人员。如果围观人员不仅不阻止欺凌者,反而进行煽动或起哄,将会显著增强欺凌者的优越感,进而加剧欺凌现象。如果围观者能够及时进行制止或劝说,则有很大概率终止欺凌行为。但校园欺凌的防范,并不能够向个别学生身上寄托希望,而是要将班级内部的反欺凌力量培养出来,班主任则是反欺凌力量的后盾与核心。发现校园欺凌行为,需第一时间将欺凌后果的严重性告知给欺凌者,避免后续再次发生欺凌现象。同时,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状况,将潜在的校园欺凌萌芽找出来,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

(四)构建反欺凌长效机制

为最大程度规避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班主任需逐步将反校园欺凌长效机制构建起来。首先,要将反欺凌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起来。一方面,班主任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班规班纪。在制定过程中,需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具体化设计条例内容,保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要全面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欺凌类型,针对不同欺凌行为的特征与后果,制定差异化的惩戒方案,促使反欺凌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欺凌现象的化解方法,将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良性教育生态构建起来,从道义角度促进校园欺凌事件处置工作的高效实施[3]。如可将心理从业者、律师等人员邀请过来,通过讲座活动的组织开展,促使班级学生内部情感沟通得到增强,有效提醒那些可能要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要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等利用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定期化开展,促使校园欺凌防范教育的效果得到改善。其次,班主任要对自身综合素养大力提升,保证能够妥善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一些班主任并没有正确认知欺凌行为,可能会将欺凌行为认作同学之间的开玩笑。或者采取不正确的处置对策,如要求被欺凌者实施反击行为等,这样将会进一步恶化欺凌现象。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班主任需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系统学习校园欺凌方面的书籍或讲座,明确校园欺凌的辨别特征、处置对策以及法律边界。要将教育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学习的重点,深入学习之后,向班级学生潜移默化的传播和引导,促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五)拓展预防工作的范围和空间

为切实提升校园欺凌预防工作的实施成效,班主任既要对校园内学生中的行为举止充分关注,又需要切实掌握学生的校外情况,以便对校园欺凌现象全方位的预防。其中,情境模拟是提升学生防范技能的重要路径。如果能够以舞台剧形式让学生模拟表演校园欺凌情境,将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欺凌行为,掌握欺凌行为的应对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挖掘社会中出现的典型校园欺凌案件,科学编排剧本,由班级学生自主选择扮演角色。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故事的发生地点,如上学途中、公交车上等。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被欺凌者的心理痛苦,自觉抵制欺凌行为。同时,面对被欺凌者的困境,学生们主动讨论、交流,甚至团结起来共同阻止欺凌者。这样学生们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提高,防范意识得到增强,有助于校园欺凌预防工作空间的拓展。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班主任要切实增强自身的职责意识,于日常班级管理中高效防范欺凌行为的发生。同时,要与家长、其他教师等联合起来,共同开展防范工作。

猜你喜欢

言语校园班级
班级“无课日”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