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策略刍议
2021-11-29黄长新
□黄长新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理性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怎样才能解决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跟进不足的现实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高中学校德育工作,遂成为高中学校教师在实施学生德育工作相关举措时需要注意到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部分高中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不足的主要成因
高中学生会遭受到当前社会娱乐文化诸多的负面影响。由于当今社会娱乐文化盛行,无论在影视作品当中还是在各类媒体平台上,都充斥各类吸人眼球的低俗娱乐文化,由此就会对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辨识能力较差的高中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思想影响,使一些高中学生接受以追求低俗物质享受和低级感官刺激的西方价值观,导致一些高中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没有远大的理想,甚至把人生的目标建立在低级追求享乐上面,养成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以及缺乏责任心的不良习惯,存在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与行为表现——这对高中生确立思想道德的基础,显然极为不利,而且部分高中教师针对学生上述的负面思想道德表现,没有及时地给予积极引导,亦会助长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风气。
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使得很多涉世不深的高中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的思想影响,比如,在校园中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体,炫耀武力、打架斗殴等。因为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尚未接触系统化的法律知识,因而很多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制观念与守法思想的问题,一些学生甚至有抢劫财物、欺负同学、校园霸凌等不良行为,上述现象在校园中造成恶劣的影响。若不加以干预,不仅会导致做出不良行为的学生本身陷入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当中,亦会因为其不良行为而导致其他学生受害。
当前社会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亦会对高中学生造成不良的思想影响。现在社会中,因为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不一,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存在高低差异,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受到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努力学习不如出身好、家里有钱比再怎么努力学习都重要的不良思想。加之一些家长实施错误的家庭教育,不当地对学生进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灌输,造成一些学生中形成“读书无用论”的不良思想——这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不专心学业、相互进行经济攀比、过早接触经济活动,以及形成金钱至上等不良的思想行为,由此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上述现象的存在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和道德价值观形成都十分不利。
二、亟须制订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方案
注意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坚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促使学生从理论上获取认知,哪些思想是正确的,而哪些思想是错误的,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认知;需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与普法宣传,通过在学生中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向学生普及基础的法律知识,由此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国家、遵守法律的正确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与法制思想;需要做好德育方面的社会实践工作。通过让高中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从正确的方向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正确地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力。通过有意识地让高中学生更多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其以正确方式接触社会,由此为高中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谋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模式。以往的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过度偏重理论化,教师往往采用板书、口述方式,灌输思想道德知识,但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弄不清对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自然也难以形成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因为德育课程并不属于高考的范畴,由此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又不影响成绩,因而德育课程学习上消极倦怠,不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若要提升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高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避免以过度理论化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道德知识,而应当从经典案例入手,通过广泛收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典型实践案例,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错误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和后果,以及怎样的应对才是正确做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认知思想道德知识,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由此让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进行主动认知学习。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把心思用在思考和认知思想道德知识上面,从而让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获取事半功倍的成效。
创建德育工作网络体系。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及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简单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的知识,再以考试或作业去评价学生学习成绩,难以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师掌握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教师需要掌握良好的教学观察方法,能够通过日常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判断学生处在怎样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存在哪些思想道德上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由此才能发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程度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指导,乃至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回归到思想道德的正常发展道路。教师需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评估和判断学生心理状态,懂得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的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懂得以符合高中阶段青少年心理认知能力的说理方式,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更好地获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取得理想的成效。教师尚需要注意在德育上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由此获得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配合。同时,需要将课程教学、日常教育管理、家庭教育等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构建德育工作网络体系,提升德育工作的全面性,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更好受到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集家庭和社会力量助推学生德育素养提升。高中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知识教授上面,因为让学生记住理论化的思想道德知识,并非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而应该让学生懂得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以及以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认知和判断自己遭遇的各类问题,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上述诸方面才是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在开展和实施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时,需要注意联系家庭和社会力量,通过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学习并非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需要在思想认知上提升层次、在行为表现上端正态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联系学生家长,通过沟通家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平时行为表现上显露的问题,并且给予积极引导。同时,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配合,让学生通过社区活动了解社会,从而正确地认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通过上述途径,积极联系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从而提升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综合水平。